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练笔文艺     
远在乡下的父亲今年60岁寿辰。父亲给我的恩泽如山如海,我该送份什么样的礼物呢?那些年,母亲带着我们兄妹五人住在乡下,父亲在城里的工厂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靠他每月30多元的工资来维持,乡里的干部称我家叫“半边户”,只有父亲每次回家才“圆”了。我们嬉笑着,追逐着,听他滔滔不绝地讲叙外  相似文献   

2.
父亲在我小时候去世,我们兄妹3人和母亲相依为命。15岁那年,我以高分考上高中,母亲高兴不已,东挪西借为我筹措了学费,在送我离家报名的时候,母亲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努力学习将来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3.
游曦,原名游传玉,1908年3月26日出生于四川重庆巴县一个手工业家庭.家中五个兄妹,只有她和大哥游传禄被养活.因为父亲积劳成疾,没钱医治早逝.两兄妹从小由母亲一人养大.1924年,游曦考入了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4.
老父亲去世后,大女儿与二女儿前去吊唁,却被三儿子拒之门外。于是老大老二拒绝承担父亲的医疗、丧葬费用,被老三告上法庭。最近,山东省东营市出现了这样一起诉讼案。王老汉妻子早亡,老大老二嫁到邻县,自己跟老三过。去年老宅拆迁王老汉将自己的安置份额划至三儿子名下,老大老二对此颇有不满,老父生病也不回来看望。得知王老汉病逝后,老大老二匆匆赶去吊唁并帮忙准备丧事,被老三拒之门外:“父亲生病你们不来看望,现在来尽孝了?”老大老二自知理亏,只得返回。老三邀约朋友,独立操持了父亲后事,然后要求两个姐姐承担部分费用。吊唁未成的老大老二,赌气拒绝承担费用,于是姐弟仨对簿公堂。  相似文献   

5.
雪与战争     
为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回家奔丧的驻滇某师原政委田兴明、田兴珍等八兄妹,把一条珍藏了66年的“红军凳”,于近日永久性捐赠给了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兄妹八人的高尚情怀,在部队和家乡遵义市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6.
无书不成眠     
对书的热爱,缘自年少时家庭的熏陶,缘自一个书香门第最基本的亲近和认同感。 我对书的感情是父亲潜移默化培养的。在我尚未进入学堂,父亲就给我买了一堆的小人书。因为不认字,儿时的我理解起那一大堆小人书的内容非常吃力。为了能在小伙伴面前展示自己讲故事的能力,每天晚上我都会在老家昏黄的煤油灯下,缠着父亲教我识字读书。父亲总是对我说:"好书不厌千回读。"当时我虽然不懂,但也郑重地点点头。后来我想,父亲用几本小人书就让成天玩得像个小野人似的我乖乖地入了龙套,这一招实在是高!在我幼年时祖母时常指着我的小脚对我们兄妹说:"有字的纸张不能踩!"长大后,长辈们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方家沟村民兵、业余放映员程付林兄妹7个,从小深受其父母“多子多福”之苦害。当他第一个孩子出世  相似文献   

8.
2003年年终总结,从沈阳军区某摩步旅传来一条新闻:蒙古族战士韩利国、韩利军、韩利民三胞胎兄弟同时登台领奖,个个挂上了“优秀士兵”证章。仨兄弟2002年12月从内蒙古赤峰市入伍,同在一个连队当兵。参军前,老大韩利国是镇里的“先进生产工作者”;老二韩利军爱好体育运动,有“小乔丹”的美誉;老三韩利民是内蒙  相似文献   

9.
1956年8月底 ,父亲从大连到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毛主席抽出开会前的空隙时间会见了我父亲。他们已有17年没见面了。父亲多么想立刻见到多年未见的毛主席呀。当父亲见到毛主席时 ,即整装立正 ,响亮地喊了一声 :“报告!”并向主席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毛主席满脸笑容 ,伸出双手同父亲紧紧相握 ,说 :“海东同志 ,你好呀!”父亲激动地说 :“主席 ,您好呀!”接着 ,父亲怀着惭愧的心情说 :“主席 ,在延安您交给的任务 ,我没有完成。我感到十分惭愧。”主席笑着说 :“海东同志 ,不是你没有完成任务 ,是你病了嘛!”父亲参…  相似文献   

10.
今年10月4日是我父亲刘志丹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他离开人世已经67年多了,去世时还不满33周岁。父亲参加革命后与家人离多聚少,只是在1934年春国民党军队抄了我们的家,4岁的我与母亲到了陕甘根据地,才与父亲相处了两年多时间。当时,父亲也是经常率领红军出外打仗,有时我与母亲也随军转移,颠簸在马背上。生活的艰苦不在话下,我半岁的小弟弟因医生投错药而夭折,让人心痛。还没过一个月,我父亲参加指挥的劳山战役刚刚结束,他就被“左”倾分子“肃反”关押起来,还挖了土坑,准备活埋。母亲也被打入劳改队,这使我们更难以承受。幸而中共中央制止了…  相似文献   

11.
读过《白鹿原》很久以后,才知道陪父亲回过多次被父亲称为塬上的老家,就是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的一部分,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白鹿原》要拍成电视剧了,现在正在原上等着雪呢”!父亲拿着报纸兴奋地对我们说。父亲出生在白鹿原,也是从白鹿原一条弯弯曲曲的黄土小路,背负着青春的远大志向走进革命队  相似文献   

12.
怀念父亲     
父亲离开我们已整整20年了。这些年来,父亲却常在梦中回来看我。每次与父亲见面,我都泪湿枕巾。 父亲走的那年,我当兵在外。那天上午,通信员给我送来一封电报。我的心一紧,赶忙拆开,啊!“父病危,速归。”还没来得及动身,第二封电报又到了我手上:父病故。顿时,我泪如泉涌。在回答同志们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一位领导干部在面对“是奉命去外地执行任务,还是留下来照顾重病在身的父亲”的两难选择,毅然选择了前者。当他完成任务匆匆归来时,奄奄一息的父亲,不日便撒手人间。牺牲奉献寻常事,人在军旅国为家。作为军人,有各种各样的牺牲,而情感上的牺牲更成了许多军人的终身憾事。作者以自己的方式怀想父亲,无疑是一种亲情的补偿。在这里我们愿全力为这种补偿铺展平台,以尽孝道。  相似文献   

14.
故乡之旅     
我出生于1978年,恰逢深远影响中国未来命运的改革序曲吹响。我亲身体会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30年间,无论是我个人、家乡,还是祖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开生我养我的小山村,算来已有16年了。今年休假回家正好赶上杀年猪。让我想起了儿时春节杀年猪的场景。每到杀年猪,我们几兄妹都很高兴,心想今年肠子不会生锈了,可第二天父亲往往挑走了半边猪肉。母亲告诉我们,另一半猪肉要上缴给乡里的食品组。父母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十天半月也  相似文献   

15.
去年冬天,我写过一篇小文,题目叫《邓老太爷的文化观》。说的是乡下文盲的父亲非同小可的文化感受。稿子才脱手,妻子就坚决反对发表,说:“你还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老子是农民。” 我觉得无所谓,毛主席的父亲还是农民呢!我照例把稿子寄出,不想文章见报后,父亲首肯,乡亲称道,同行们也小有赞许。近来小妹来信说:“你们部队正在开展人生观、价值观讨论。你若把老爸的价值观写写,说不定更有意思。” 小妹,这“将令”我就领了。现在,我们就共同来写这篇文章吧!  相似文献   

16.
母爱无边     
母亲是一位勤劳、坚强、善良的农家妇女,她虽然识字不多,但在我们兄妹心目中的威信极高。她的勤劳给了我奋斗不止的勇气,她的坚强给了我克服网难的信心,她的善良给了我做人的准则。1986年,我招飞体检合格,而因文化考试不合格而落选,要知道招飞体检合格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每年几千人体检,合格者就那么几个,一般情况下只要体检合格都差不多能被录取,而我面对这么好的机会却失去了,父亲骂我学习不努力,对我非常不满,认为我丢了全家的面子,弄得我情绪非常低落,母亲一点都没有怨我,反而安慰父亲说:"他虽然没有给  相似文献   

17.
新四军广州研究会号召新四军战友写些有关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情况。为响应号召,我和四弟叶华明商量应当把当时父亲叶挺、母亲李秀文和我们一家子的遭遇作一个回忆。1943年9月以前我们一家都随父亲被“软禁”在桂林郊区。由于父亲经常到市里买《新华日报》,加上周恩来伯伯几次派人来家看望联系和给点经济支持,国民党特务很不放心。9月份的一天上午,国民党特务突然把我父亲强行押送到湖北恩施。我父亲看情况紧急,如单身一人恐出不测,因此写了一张条子要我们几个孩子去陪他。经与母亲商量决定由二弟正明、四弟华明、五妹扬眉(我家当时七兄弟,她…  相似文献   

18.
平安是福     
高原 《政工学刊》2001,(2):48-48
“平安是福”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是一辈子和黄泥巴打交道的父亲崇尚的至理名言。父亲是个木匠,他用斧头劈开冬天,和母亲一块给我和姐姐撑起了温暖的晴空。只念过小学一年级、现已年近花甲的他在经历了穷苦岁月后,对“平安是福”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常对我们说,人一辈子的挫折很多,能够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气。然而,前不久姐姐来信说,父亲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想起正在经受病痛折磨的父亲,想起他为我“平安”成长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只觉得眼睛一片潮湿……记得8岁那年,正上小学的我喉结上长了一个瘤,大如苹果,吃不下饭,连喝口水也很…  相似文献   

19.
终于读懂了父亲马锋我在父亲身边生活了十七年,没有认识父亲,从内心世界里没有读懂父亲!小时候,家里充满了“军”味,我是与“军”字打交道长大的。一件件绿军装,由小到大,伴随着我走过童年;那顶小绿军帽,至今还保存在箱底,红红的五角星虽然已经褪色,昔日的光彩...  相似文献   

20.
练笔文艺     
栽了一天的秧,此刻,民兵王明一家人带着春耕的倦意围坐着餐桌霄夜。王明不知从那来的灵感,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我们吃得这么欢,还想到有人正在发愁么?”父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什么意思?”父亲不明的问。 “隔壁张大妈家,到现在还没开秧门,你说怎么办?”小王解释道。 “去年,我家的秧子没栽,你硬要把自家的牛牵去把张大妈的田犁了,秧栽了才完事,弄得自家的秧都比别人家后栽4、5天,你又想啥。” 看来父亲又有些不耐烦了。 小王慢不经心地说:“父亲,你想想,60多岁的张大妈,把唯一的儿子都送到部队当兵,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她老没作出些牺牲吗?” 王老汉哒叭哒地猛吸着旱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