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有效评估中远程舰空导弹武器作战效能,提出了基于任务的作战效能度量方法和度量指标.根据空袭飞机对海反舰导弹攻击和舰空导弹对抗过程的分析,研究了中远程舰空导弹保卫点目标的效能,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中远程舰空导弹保卫多个海上目标时的作战效能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后,西方各大国海军的主要作战空间将从远洋转变为近海沿岸,因此增强对地攻击能力是各国海军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反舰导弹的作战使命正迅速从传统的远洋反舰转变为打击沿海水域和沿岸地面上的目标。首开反舰导弹攻击地面目标先河的是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使用反舰导弹打击了伊朗的海岸石油储存站。西方国家海军希望新一代反舰异弹能完成以下任务:在拥挤的水域锁定打击目标;探测并命中被岛屿包围或停泊于近岸水域和港口内的舰船;捕获并打击陆上目标。典型的地面打击目标包括:岸基导弹连、地空导弹阵地、雷达、大型建筑物、港口设施以及机场。要使反舰导弹胜任新的作战使命,必须对其进行改进,最主要的是提高战  相似文献   

3.
潜射反舰导弹是现代潜艇作战的重要武器,对其作战效能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单一指标,无法全面准确的进行评价.通过对影响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各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作战效能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在借鉴WSEIAC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给出算例与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较好地评估潜射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并为其研发及使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反舰导弹是打击敌水面舰船的主要手段,多武器平台打击水面多目标时,如何合理分配导弹,使其充分发挥作战效能,构成反舰导弹的火力分配问题。建立反舰导弹火力分配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导弹火力分配求解算法,在算法中采用十进制编码策略、适应度比例选择法和自适应变异概率。通过结合实例进行验证,证明了改进遗传算法可以有效快速地找到最优火力分配方案,为舰艇作战指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红外成像型反舰导弹作战环境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成像型反舰导弹的作战主要包括:被攻击的舰船目标,海水、天空背景,以及光照和大气中的自然干扰和可能遇到的人为干扰———红外诱饵弹、红外烟幕弹等。对作战环境的成像仿真是红外成像型反舰导弹效能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使仿真达到实时、动态和交互的效果,讨论了一种运用OpenGL编程实现三维动画的仿真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雷达与红外制导反舰导弹协同攻击岛礁区目标的攻击阵位和攻击方向问题。分析了岛礁区环境对反舰导弹作战的影响。根据目标与岛礁的空间位置关系,结合反舰导弹单个航路点航路规划简化模型,建立了反舰导弹可选攻击阵位模型,以及雷达和红外制导反舰导弹可行攻击角范围的计算模型。该方法为雷达和红外制导反舰导弹协同攻击岛礁区目标的攻击阵位、方向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面舰艇海上作战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敌方反舰导弹的攻击,因而水面舰艇的反导作战能力成为其作战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建立舰空导弹的反导模型,结合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目标捕获判断,运用蒙特卡罗法对舰空导弹反导效能进行综合评估,得出对舰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影响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几个有益作战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潜射反舰导弹的特点,提出了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评估的方法.根据美国工业界武器系统效能咨询委员会(WSEIAC)提出的ADC模型,对系统效能的有效性A、可信赖性D和能力C进行了具体分析,建立了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算例分析,对潜射反舰导弹作战效能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武器站是适应未来战场快速反应和应急机动等多功能要求的新型武器系统,其火力配置多种武器组合,当发现攻击目标时,选择哪种武器进行打击,目前主要通过作战人员依靠人工经验进行决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效能优先原则的武器决策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作战任务、目标属性、天气条件、打击费用等影响因素,构建了武器决策效费比模型,通过作战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可有效解决武器站在多个作战条件下的武器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风险的概念,分析了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风险的来源,探讨了反舰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风险的控制与缩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反舰导弹各种末端机动弹道(蛇行机动、螺旋机动、摆式机动等)的控制和使用方法,首先对反舰导弹末端机动控制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依据反舰导弹与水面舰艇之间的攻防对抗机理和反舰导弹作战使用限制条件,得出反舰导弹在各种约束条件下的末端机动弹道控制参数解算模型,最后以舰空弹脱靶量最大为反舰弹最优机动准则,解算反舰弹各种机动方式下的最优机动策略。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analysis for the interception process of ship-to-air missile system to the anti-ship missile stream, the antagonism of ship-to-air missile and anti-ship missile stream was modeled by Monte Carlo method. This model containing the probability of acquiring anti-ship missile, threat estimation, firepower distribution, intercep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and firepower turning, can dynamically simulate the antagonism process of anti-ship missile attack stream and anti-air missile weapon system. The anti-ship missile's saturation attack stream for different ship-to-air missile systems can be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 The simulated results reveal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anti-ship missile saturation attack and the attack intensity of anti-ship missile, interception mode and the main parameters of anti-air missile weapon system. 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anti-ship missile.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反舰导弹攻击水面舰艇的特点,在分析目标舰艇对反舰导弹发现概率的基础上,研究了目标舰艇采用各种手段对抗来袭导弹时对反舰导弹突防概率的影响。设计了分别适应冲淡干扰、转移干扰、质心干扰、对空导弹抗击和近程火炮抗击的一系列数学模型,并推导出突防概率的计算公式,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该公式不仅考虑到了目标舰艇对来袭导弹的发现概率,而且顾及到了可能用到的所有对抗手段,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由此得出的结论对水面舰艇攻击战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舰载有源干扰在反导防御中存在的不足,以舰载无人机干扰敌反舰导弹的基本态势分析为基础,建立了舰载无人机最小有效干扰距离计算模型。针对反舰导弹跟踪辐射源的情况,以反舰导弹进入烧穿距离后不能再次捕捉目标为前提,建立干扰具备"跟杂"能力反舰导弹的舰载无人机阵位配置模型,为水面舰艇编队对空防御增加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反舰导弹两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及仿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超视距攻击下,不同的射击方式对捕捉概率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不同射击方式误差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超视距打击情况下两种不同射击方式的捕捉概率模型,在一定的数据设置情况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两种不同射击方式下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亚超结合反舰导弹控制规律的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代海战的特点,分析了现代海战对反舰导弹的性能需求,提出了亚超结合反舰导弹是未来反舰导弹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分析了亚超结合反舰导弹对控制系统的要求,并对未来亚超结合反舰导弹控制系统控制规律的选取作了研究分析,最后提出了亚超结合反舰导弹设计的主要关键技术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反舰导弹攻击三位一体图形化战术决策,是将反舰导弹攻击时的捕捉概率决策、火分目标决策、航路规划决策等三种决策合为一体,以图形化的操作界面作为主要的决策交互手段,通过对各种图形的操作达到战术决策的目的。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反舰导弹攻击三位一体图形化战术决策的基本思路、决策过程、设计原则、作战流程和图形设计,对开展反舰导弹攻击战术决策软件的研制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反舰导弹的近距离机动突防能力,用仿真方法计算了反舰导弹末端作水平蛇形机动和垂直蛇形机动时对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的突防概率,以图示方式给出了两种机动周期、两种舰炮射速、多种机动幅值条件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短周期大幅度的频繁机动可显著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且两种蛇形机动的突防效果大致相同;而提高舰炮射速则是削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