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 ,军事斗争准备要做好战斗精神和武器装备两个方面的准备。《政治工作条例》也强调要“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和优良作风”。铸造过硬的战斗精神 ,是战斗力建设的关键环节 ,是夺取未来高技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关于当前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就是加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指示 ,必须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一起抓。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 ,新形势下培育部队的战斗精神 ,在工作指导上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战斗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必须抓住根本环节 ,紧紧围绕听党指挥、服从全局 ,培育部队战斗…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提到斗争精神。这些关于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基于马克思主义特有品质得出的必然结论和提出的时代要求。我们要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斗争精神的重要论述,并深入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3.
边海防是国防的重要领域和有机组成部分.新的历史时期强边固防,就必须坚持以习近平主席关于边海防建设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统筹处理好边海防建设中御外与安内、斗争与睦邻、严管与开放、兴边与强边、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到空军机关就空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要加快建设一支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强大人民空军,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这是习近平接见空军机关副师职以上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其中之一便是坚持敢于斗争.面对尖锐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坚持敢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发扬好伟大斗争精神,聚焦意识形态、反腐、社会经济、国际关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矛盾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守法制底线,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和应对风...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主席在兰考县考察时明确提出,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赋予焦裕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做焦裕禄式好干部,要坚持做到"五个一"。瞄准一个"靶子",增强理论学习的实践性。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既重视理论学习,  相似文献   

7.
卢长健 《国防》2013,(9):12-14
军委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一重要指示,揭示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战略任务,反映了对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深邃思考,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指明了方向。省军区系统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兵》2013,(7):34-35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关于“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的重要指示发表后,全军上下迅速兴起大抓军事斗争准备的热潮。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应紧跟时代潮流,自觉加强战斗精神培育,为“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打下坚实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主席指出:要在全军深入开展培育战斗精神、提高打赢能力教育,真正搞清楚为什么要打仗,怎样准备打仗这个重大问题,引导官兵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是直接关系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和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紧密结合部队建设和官兵思想实际,分析制约官兵战斗精神的因素,才能使培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我认为,新形势下战斗精神培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肖国明 《国防》2014,(10):37-39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要把日常战备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和战略任务,反映了对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深邃思考,为进一步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指明了方向。民兵预备役部队是军事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战备建设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工程,基层战备建设是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和要求,系统规划,精细抓建,协调推进,全面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战备建设,不断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应战能力。  相似文献   

11.
赵自力 《政工学刊》2022,(12):10-13
<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我们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刻烙印于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伟大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22次讲到“斗争”,并明确地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发扬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斗争意志,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正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4月30日下午7时许,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站外发生一起爆炸案件,截至发稿时已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其中重伤4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得知信息后,立即作出指示,必须深刻认识新疆分裂和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反暴力恐怖斗争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要全力救治受伤人员,迅速侦破案件,严惩暴徒。要做好社会面的稳控工作,切实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目前,受伤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案件侦破工作抓紧进行。  相似文献   

13.
观点     
正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切实执行组织纪律,不能搞特殊、有例外,要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相似文献   

14.
发扬斗争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方法论,他指出:"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持在斗争中固本培元、在斗争中抵御侵蚀、在斗争中解决问题,不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党,推进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5.
时政要览     
正习近平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2月17日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适应  相似文献   

16.
要闻     
《兵团建设》2013,(11):2
习近平在京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5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市少年宫参加"快乐童年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孩子们合影。俞正声在新疆调研5月23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新疆调研。他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抓住中央支持新疆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扎实做好  相似文献   

17.
邱敏军 《国防》2013,(10):16-17
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在视察海南省琼海市潭门海上民兵连时,高度肯定海上民兵在维护南海国家主权的特殊作用,并强调指出:民兵亦兵亦民,是群众武装组织,是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必须加强建设,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主席讲话精神,大力加强人武部和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努力开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写入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之一提到全党面前,明确了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路上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重要内涵,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斗争系列重要论述,不断增强斗争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9.
周云 《国防》2014,(7):49-52
正中央军委习近平主席最近指出:"要用新的理念、新的视野、新的方法、新的标准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和各项建设。"预备役部队组建的历史不算悠久,但面临的历史、社会环境却较为复杂,如何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进一步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是一个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为钥匙,探索与回答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军队不是无菌舱,不能天然抵御腐败问题的产生,必须坚持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军队反腐败斗争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