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11,(22):52-53
10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以下简称FBI)公布了对俄罗斯在美间谍组织的监控录像、照片和相关文件,这些资料揭示了俄罗斯间谍秘密交换情报和钱财等活动。监控资料是一项持续了大约10年的反间谍行动取得的成果,最后以冷战后规模最大的间谍交换行动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2.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0,(15):27-27
6月28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抓获10名长期潜伏美国的俄罗斯特工,成为了冷战后美国破获的最大的俄罗斯间谍网络。一时间,美国震惊了,俄罗斯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眼看着,两国刚刚修复的关系就要出现裂痕。美俄双方紧急进行秘密磋商,最后采取了一种颇为灵活的“冷战方式”进行处理,即在第三国进行间谍交换。  相似文献   

3.
《环球军事》2013,(13):64-65
2013年4月中旬,美国军事委员会判处了一名阿拉斯加宪兵威廉·科尔顿·米莱16年有期徒刑,并开除其军籍,罪名是向假扮成俄罗斯间谍的联邦调查局卧底特工出售军事机密。实际上,米莱还没来得及向真正的间谍出卖情报,就中了联邦调查局特工设下的重重圈套,最终成了“钓鱼执法”的“战利品”。  相似文献   

4.
文阳 《国防》2001,(5):25-26
2001年2月20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弗里奇召开紧急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局高级特工罗伯特·汉森因涉嫌长期充当俄罗斯间谍而被逮捕。 这一消息不亚于一枚重型炸弹,在美国上下和国际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总统布什在飞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时值俄罗斯反间谍组织成立90周年之际,俄联邦安全总局等机构在莫斯科俄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举力、了名为“反军事间谍行动90周年”展览活动,其中首次披露了充当美国间谍的前苏军少将波利雅可夫在1988年被判处死刑时的受审情形,在西方情报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波利雅可夫对中国读者来说,也许还鲜为人知,然而,他却是冷战时期西方“最成功的间谍”。美中央情报局第十六任局长沃尔西就曾自豪地说:“冷战时期所有的美国秘密特工中,波利雅可夫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6.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4):58-59
罗伯特·汉森间谍案曾轰动一时。在汉森10多年的间谍生涯中,由于曾担任多个直接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的职务,可以接触到大量与苏联/俄罗斯有关的绝密情报,甚至是美国政府内部最敏感、最机密的情报,所以汉森出卖的情报不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让美国人触目惊心。美国联邦调查局也认为汉森间谍活动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叛国行为,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那么,他的妻子邦妮作为他身边最亲近的人,又是如何与一个大间谍和平共处的呢?难道她就没有发现汉森的间谍行踪吗?她又是如何证明自己与汉森间谍活动毫无干系的呢?  相似文献   

7.
一名曾以苏联驻联合国外交代表处工作人员身份在美国活动的克格勃退休间谍在俄罗斯《伴侣》月刊上撰文,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他受命用“换妻”的手法拉拢一名美国政要从而获取重要情报的真实故事。这宗桃色交易堪称克格勃历史上很奇特也很成功的一次色情间谍行动。这名克格勃资深间谍没有透露自己及其他3名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而是在文中使用了化名。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纳粹党人和日本人关系十分密切。1935年,日本人想雇用一个西方间谍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活动,为日本搜集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情报。由于日本人和亚洲人在美国活动目标太显眼,容易被美国人识破,因此,日本就想不惜重金从别的国家雇用间谍,自然就想到了自己的友好朋友——德国。日本人把这一想法秘密告诉德国纳粹党的主要头目戈培尔后,立即得到他的赞成。不  相似文献   

9.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然认为,苏联上校奥列格·佩尼科夫斯基是历史上对西方国家最有价值的间谍。他向英美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有关苏联战略导弹研制的情况和其他军事技术文件,可以说是间谍中的间谍。这一间谍案俄罗斯人至今记忆犹新。记者采访了英国历史学家奈杰尔·威斯特。为了研究“佩尼科夫斯基事件”,威斯特被特许可以查阅英美情报机构的档案材料,他因此成为这一间谍案的权威。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东部时间2003年5月1日11时24分,美国总统布什驾驶一架军用S—3B“海盗”喷气式反潜机,降落在“林肯”号航空母舰上。那一刻,世人除了关注他如何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外,对他驾驶战斗机上舰本身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对驾机飞行感兴趣的外国领导人不止布什一人,有的更富有传奇色彩。 俄罗斯总统普京:一飞惊人 1992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宣告独立。独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最早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尽管其在早期研制中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但无孔不入的苏联间谍还是成功地渗透了进去,并从中获得了极其宝贵的情报。2002年4月19日,俄罗斯《红星报》刊登  相似文献   

12.
傲楚 《环球军事》2011,(8):54-55
二战的背后是一场场高潮迭起的谍战较量,苏联人、美国人、英国人都在其中展示了高超的间谍水准。相比而言,纳粹德国在谍战中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在与盟军间谍的多次“暗战”中,失败的—抗总是德国人。以下便是其中一例。  相似文献   

13.
近日,美国海军“无瑕”号间谍船在我南海水域不光彩的行为曝光后,不禁使人们回想起历史上美国间谍船的种种糗事。在世界军事斗争的大舞台上,美国间谍船就像表演灰色幽默的小丑,经常以人意想不到的方式为世界军事斗争剧情添加笑料。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间谍船,能够像美国间谍船那样以“大无畏”的精神前赴后继,创造着一个又一个雷人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王军  朱竟成 《环球军事》2008,(24):58-59
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间谍故事。1974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了23名古巴人和1名住在哈瓦那的意大利商人为它工作。不料这些倒向美国人一边的古巴“大鱼”多数是古巴安全机构人员。直到13年后,中央情报局才知道它上了古巴反间谍机构的当。  相似文献   

15.
评论     
文威入 《环球军事》2012,(20):71-71
不像间谍的间谍一个精彩的间谍故事总是会吸引人,但这个故事未免少了些许惊心动魄。没有了伟大的抱负,没有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宏大理由,没有了忍辱负重长期潜伏。拥有高秘密级别的美国驻西德士兵迈克尔因一时冲动越过边界进入东德,作为—名电子战信号情报专家,他向东德出卖的机密情报,给美国和盟国带来巨大损失,因此被判处30年有期徒刑。  相似文献   

16.
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见证。一幕幕历史活剧在这里上演,有的惊心动魄,有的变幻莫测。在这场你死我活的较量中,秘密的间谍战自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虽然作为冷战象征的柏林墙已被推倒了整整11年,但墙下仍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迄今未被解开。柏林墙虽隔断了东西方的交通和人们的相互交往,却阻挡不住美国人的间谍活动。美国媒体近来披露,柏林墙下就是个神秘的间谍战场,美国中央情报局有一条对付苏联的窃听隧道,为此才打赢了不少间谍战。  相似文献   

17.
远东 《环球军事》2009,(4):14-15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日前报道,吉尔吉斯斯坦总统巴基耶夫在访问俄罗斯前,将正式要求美国关闭位于吉首都比什凯克马纳斯机场的美国甘西军事基地。—旦该基地关闭,则意味着美国在吉长达7年的军事存在将彻底结束。  相似文献   

18.
作家、大厨、女伶……他们都有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他们在某个时刻也曾经是间谍。间谍就在你身边! 007之父:伊恩·弗莱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向他的一位密友透露了自己内心的秘密:“写一部终极间谍小说。”此后不到10年间,弗莱明的《皇家赌场》(1952年)一炮打响。这部惊险小说所塑造的超级间谍——詹姆斯·邦德迅速扬名世界。此后,  相似文献   

19.
陈辉 《华北民兵》2004,(4):54-55
美国间谍船既打探我军可能的登陆点.又打探台军动向,说明美国不甘心陈水扁闹“台独”,而激怒我军攻台.从而失去牵制大陆的“台湾牌”;千余战机窥视俄罗斯,必然激起俄罗斯大搞棱战争演习,以牙还牙;法德英成立“战斗群”.没有美国参加,耐人寻味;蒙古登上维和舞台,澳大利亚暴涨军费,说明大国炫耀武力,小国也不甘寂寞。  相似文献   

20.
王乐 《环球军事》2011,(11):58-59
二战后,苏联最为传奇的间谍恐怕就要属一位名叫格里古列维奇的间谍了。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他辗转欧洲及拉丁美洲数个国家,他作为一名刺客曾参与对托洛茨基和铁托的刺杀。他一直谨守间谍的行为准则,从未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直到最后去世,他的真实身份和经历才被曝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