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皮山农场"地毯美食节"、四十七团"沙海老兵节"、一牧场"万山之祖"旅游文化艺术节、二二四团"金秋文化艺术节"、十四师"玉龙之秋文化艺术节"……近年来,十四师鼓励各团场、单位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品牌文化活动,实现了一团一特色、一团一品牌,极大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生活和学习,引导职工群众投身到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十四师位于昆仑山北麓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自成立以来,十四师就承担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为和田地  相似文献   

2.
正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的4年间,党中央、兵团党委、十二师党委一系列惠民政策让团场经济社会、职工生产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一农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3.18亿元跃升至2013年的5.2亿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也从2010年的9853.24元增加到2013年的17958元,职工们陆续从连队平房区搬入明亮、整洁、设施齐全的保障房,过上了"耕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活在  相似文献   

3.
全场实现生产总值1.13亿元,增长13.1%;人均生产总值达1.5万元,位列农十三师第一;全场实现综合利润1061万元,资产负债率降低至66%,成为全师资产负债率最低的团场;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生态农业科技进步团"、"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引智示范推广基地"、"一村一品示范镇"……如此之多的殊荣集于十四师二二四团一身,难免会让人产生疑问。曾经,这里整日风沙漫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天要吃三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曾经,这里年均降水量仅35毫米,而蒸发量则高达2480毫米。是什么让这个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组建仅10个年头的年轻团场发生了如此巨变?  相似文献   

5.
今年一季度,十四师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三化"建设、保障改善民生,实现经济首季"开门红"。该师借助十省市对口支援和兵团重点帮扶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的历史机遇,高起点开局,多举措运作。截至3月底,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2519万元,同比增长38.2%。其中一产1017万元,同比增长17.4%;二产6741万  相似文献   

6.
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原皮墨垦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昆仑山北麓,是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下游配套水利工程之一,是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农十四师发展壮大的项目工程。2002年9月,二二四团开发建设全面启动,至今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累计完成投资达7亿元,封沙育林面积已达10万亩。目前,镇区已有3家大中型企业进驻,新疆国统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200万元,永昌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800万元,其中农十四师以土地、市场、信息、入股占30%,两家工厂已于2002年10月建成投产。由农十四师国资公司引资、投资20…  相似文献   

7.
农十二师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和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农十二师党委确定了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生产总值27.44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27.8%,力争实现3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7:46:4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增长16.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万元,增长8%;团场农牧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9800元,增长6.5%;实现综合利润8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正"走进一八八,一片白花花。到处芦苇荡,野鸭叫呱呱。"这几句顺口溜在农十师一八八团流传了几十年,也浓缩了该团的贫困历史。的确,这里本来是一片盐碱滩,随着一八八团的组建,被冠上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海川。名字虽然好听,可并没有给团场带来好运。"九五"期间,该团被列为兵团级贫困团场。到2006年,该团债务高达1.7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04%。"十一五"以来,该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11年,团场实现生产总值3.12亿元,综合盈利2000多万元。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八八团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9.
2006年9月8日,对农十四师的干部职工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了农十四师,走进了二二四团。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二二四团后,农十四师上下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师机关干部和基层各  相似文献   

10.
十四师皮山农场是一个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团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人均耕地不足2.5亩,人多资源少的矛盾突出。加之职工技术水平低、就业观念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为促进职工多元增收,早日实现贫困团场职工"小康梦",该团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七大多元增收战略"。第一战略:"一主五辅"。在红枣、庭院、农区畜牧、家庭地毯编织、  相似文献   

11.
春暖花开的南疆,阳光明媚,苗木泛绿。我们自和田出发沿315国道西行,大约行至70多公里处,一座绿树环抱的新型城镇映入眼帘。这就是被和田人誉为“兵团人在新世纪绘就的新蓝图、新杰作;兵团在新世纪新建的第一个新型国营农牧团场”——农十四师二二四团。大手笔绘就新蓝图2001年,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笔者从农四师六十二团获悉,2011年该团实现生产总值4.05亿元,职均收入达3.18万元。就在10年前,该团积欠债务高达1.72亿元,发展举步维艰。10年间,六十二团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团干部职工从困境中崛起,完成了一系列嬗变。调整结构做优一产"去年,我种植的50多亩酿酒葡萄纯收入15万元。要不是种葡萄,我根本没办法供3个孩子上大学!"六十二团一连种植户吴金华感慨道。在六十二团,和吴金华一样依靠种植葡萄过上好日子的职工越来越多,葡萄成了职工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几年前,团长魏新平提出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这一想法时,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六十二团有常住人口1.9万人,耕地只有8万多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始终制约着团场经济发展。经过深入调研,魏新平提出了  相似文献   

13.
正兵团农十二师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常州街189号,所辖6个农牧团场,土地面积400余亩,人口近8万。"十一五"末,农十二师实现生产总值27.23亿元。"十二五"末,全师生产总值要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9.71%。5年要累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潘莹 《兵团建设》2007,(10):28-28
刘富春是农十四师二二四团二连的一名职工。刘富春一家3年前从河南来到新疆,以前在老家只有3亩地可种,他和爱人为了生计不得不过着四处打工的飘荡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农一师4团7连,创造出了令同行们吃惊的数字,一个仅108名职工、耕地6505亩的连队,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877万元,职均收入突破25000元大关,创下了国家级边境贫困团场职工收入之最。  相似文献   

16.
杨福林 《兵团建设》2006,(10):32-33
“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同样是兵团、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不稳,难以稳师、市;农场不强,难以强师、市;职工不富,难以富师、市。今后5年,师、市将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场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一是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以农业增效、职工增收为目标,到2010年,力争达到团场人均生产总值1.6万元,年均增长13%;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4500元,年均增长5.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自给保障能力。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突出抓好…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字:2013年,一师四团完成生产总值2.95亿元,较上年增长20%,其中一产1.65亿元,增长9%,二产5200万元,增长23%,三产2800万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6:18: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职均收入3.2万元。故事:"我家吊干杏连续3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了。"5月28日,一师四团十二连职工李永香一边在吊干杏地里忙着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春天的脚步不断接近,三师四十一团领导班子也开始为新一年的增收工作谋划起来。根据兵团、师关于做好促进团场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的要求,四十一团党委结合团场实际,确定了《促进职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坚计划方案》。方案提出,2013年至2015年,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确保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2.35万元,农业经营以外的收入比重超过50%。围绕城郊调结构四十一团地处喀什地区疏勒县、疏附县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之间,距离南疆重镇喀什市只有23公里。团党委按照"全面退棉、增果增畜、发展城郊经济"的总体方针,以提高亩效益为中  相似文献   

19.
这里,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职工群众的眼前、身边次第展开:一师八团建成"台州俪苑新区"、十四团建成"塞上明珠"小区,小城镇建设使团场面貌焕然一新;三师以图木舒克市为核心,四十一团、四十五团、五○团、五十一团四轮驱动,把东莞成熟的规划设计建设理念进行特色嫁接,展现出军垦新城的风采;十四师以棚户区改造工程为突破口,四十七团十连贫困团场改造项目,实现了"安居"与"富民"的有机结合,彻底改变了过去"一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来,七师一二五团认真贯彻落实兵团、师党委关于拓宽职工增收渠道文件精神,采取以政策搭台、技术引导、能人牵头的举措,使第三产业成为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有效途径,仅庭院经济收入一项就以20%的速度递增,全团23个农业单位实现了一连一品目标。政策搭台拓宽职工增收渠道一二五团是七师优质棉花种植、机采棉加工生产基地,2012年投资7000万元建设了机采棉花加工厂,今年,又投资4500万元再建设一条棉花加工生产线,增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