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文春 《国防》2013,(3):29-30
探索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之间的衔接途径,对于科学配置、高效使用动员资源,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国防动员机制、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构建联合指挥体系。一是预编指挥机构。采取实编与预编指挥机构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进行指挥编组。实编人员由党政军的主要领导组成,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其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2.
刘海峰  李保坤 《国防》2011,(6):32-33
搞好国防动员机制与地方应急管理机制衔接,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坚决贯彻胡主席军民融合式发展重大战略思想,依据有关法规,按照"指挥机构联合构建、应急力量统筹合建、方案计划有机衔接、情报信息互通共享"的思路,采取"靠任务牵引、靠机制保障、靠建设推动、靠联训促进"的办法,推进"两个机制"有机衔接,为军地共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3.
王建阳  高国胜  龚雷 《国防》2013,(2):35-36
积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危害,是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双方的其同职责。新形势下,持续有效地提升应对多种安全威胁能力,亟须我们以全局的观念、科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光善福  唐遂心 《国防》2011,(1):47-49
随着军队参加抗击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打击恐怖活动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为战争服务的国防动员,其功能已延伸到非战争  相似文献   

5.
董智勇 《国防》2012,(1):32-33
新形势下,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呈日益增多之势,积极推动国防动员体系与应急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两大体系")有效衔接,对于有效应付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光善福 《国防》2008,(6):48-50
目前,我国的危机管理是两大体系并存:一是侧重于应付战争及军事危机的国防动员体系;二是侧重于应付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两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标志着我国危机管理体制逐步得到重视和加强,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车瑞金 《国防》2008,(12):48-49
战时应战是国防动员建设的根本,平时应急是国防动员功能的拓展.构建国防动员应急管理体系,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功能建设,切实发挥好国防动员在应对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重大疫情和社会治安等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构建国防动员应急管理体系应从六个方面抓起.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和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恐怖破坏活动、重大群体事件、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日益频发,国防动员的任务更加艰巨、职能更加多元,军地协作也更为紧密.因此,推进国防动员机制与政府应急机制衔接,对于充分发挥两种体制在组织指挥、力量使用、资源配置上的优势,形成统一领导、高效运转的应对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防动员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一样,同属国家为应对非常状态而确立的国家危机管理体系。但目前我国的危机管理体制仍然是平战分离的,存在体系分割、力量分散、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应从体制、信息、资源、法规、政策等方面将国防动员纳入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体系的对接、预警体系的整合、力量体系的共享、制度体系的衔接、保障体系的配套。  相似文献   

10.
杨金奎 《国防》2011,(1):42-44
新形势下国防动员职能使命的拓展,对国防动员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国防动员职能使命的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好国防动员系统直接参战力量与支援保障力量建设、提高核心军事能力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积极推进国防动员职能转型、结构转型和技术转型,在改革创新中推动国防动员"双应"能力建设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万福临  王刚 《国防》2010,(4):12-14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在2009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动员体系,建立健全国防动员组织领导制度,完善军民结合、平战一体的工作格局,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功能,加强国防动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形成国防动员合力。胡主席的这一战略思想,为我们探寻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将国防动员融人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推进国防动员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培敏 《国防》2008,(11):4-6
四川省5·12抗震救灾应急动员,是在国防动员系统应急应战(以下简称"双应")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进行的,也是在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自成体系的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闫春 《国防》2009,(12):42-42
河北省环卫京津、拱卫首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该省采取分级研究、示范引路的方法,省市县自上而下逐级组织应急动员指挥演练活动。通过逐级对应急动员行动组织指挥问题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4.
刘维  徐闰庆 《国防》2011,(9):25-26
当前,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避免或减少各种意外损失,是军地双方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任务。从近年来国防动员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战争军事行动实践看,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军地联系越来越紧密、合作越来越宽泛、融合程度越来越深,需要双方以全局的观念、开放的视角、创新的思维,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统筹结合、聚优增效,切实搞好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机制的衔接,努力提高国防动员系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傅慧军 《国防》2007,(3):23-25
平战一体国防动员领导指挥体制,是指平时能够有效领导管理国防动员建设、战时能够有效指挥国防动员行动的平战衔接紧密的组织体系,是国防动员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建立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机制,利用国防动员功能为国家平时应急服务,是实现国防动员平战结合的具体举措,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国防动员实践经验的总结。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机制,是以国家战时需求为牵引,着眼平时应急需要,在现行国防动员系统基础上,建立的组织严密、指挥高效、反应快速、功能多样的“平时应急、战时应战”国防动员机制。根据我国国防动员建设的实际,当前建立国防动员平时应急机制必须着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进行责权明晰的法律定位。要在即将出台的《国防动员法》、《紧急状态法》中明确国防动员的应急职能,从法律上赋予国防动…  相似文献   

17.
蔡斌  丁舸 《国防》2007,(9):14-15
加强国防动员训练演练,是推进动员潜力向现实应急应战能力和支援保障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作战对社会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大和实质性动员准备的逐步深化,加强国防动员系统的训练演练,实现组织指挥顺畅、潜力转化快速,已成为应急应战准备对当前国防动员工作提出的现实而紧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胡田疆  杨静 《国防》2012,(11):52-54
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是目前我国并存运行的两大危机管理机制,前者基于应对战争及军事危机,后者基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积极推进两大机制有效衔接,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充分发挥政府在国防动员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加快动员能力生成模式转变、实现国家危机管理体系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权威高效、军地衔接的指挥体系 近年来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实践证明,军地合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军地联合指挥已经成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关键.为此,应把建立高效快捷顺畅的应战应急联合指挥体系,作为两个机制衔接的重点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19.
加强国防动员体制与政府应急体制融合建设,形成应对多元威胁的合力,是国家应对危机实践与社会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国防动员体制与政府应急体制在功能目标、指挥主体、动员对象、运行机制、目的要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一致性,但加强国防动员体制与政府应急体制融合建设,不是两个体制的简单叠加,而是对两种资源和要素的有机整合,目的是进一步优化结构、拓展功能,使二者在组织上相互融合、职能上互相补充、资源上实现共享,有效提高应对战争和灾害危机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20.
李国记  孔德勇 《国防》2009,(11):20-20
动员法规是国家为动员实施而制定的法律规范,是国家行使动员权限的法律保障,是明确全体公民和社会组织在动员中权利和义务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动员工作条理化和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国防动员应急建设涉及社会诸多要素、关联军地诸多部门、关系单位和个人诸多利益,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落实难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