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院士入伍     
李崇银,著名气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生于四川达县,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其后一直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2月宣誓入伍成为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教授,是近年来国内第一位特招入伍的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李元昊     
李元昊(1003~1048)即赵元昊,又名曩霄。党项族人。西夏皇帝(庙号景宗),1038~1048年在位,著名的军事统帅。元昊是夏州(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北)地方政权统治者李德明长子。性格刚毅,博学多才,明悉法律,深通兵法。宋天圣六年(1028年)他率兵攻灭甘州回鹘政权(今甘肃张掖一带),以战功立为太子。天圣九年,德明死,元昊袭位。次年,宋朝授予定难军节度使及西平王,契丹也封他为夏国王。他反对  相似文献   

3.
1992年,年仅27岁的留法博士于全,来到总参通信研究所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古人说“三十而立”,不到30岁的于全在事业上却已登上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高度。他大胆地把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到通信网的总体论证之中,研制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某大型通信网的计算机仿真系统,为中国计算机仿真领域抹去了一块空白。不久,他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评为高级工程师。留学苦读,一鸣惊人1986年,刚从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毕业的于全,考入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  相似文献   

4.
查理 《国防科技》2006,(3):88-96
王大珩王大珩(Wang Daheng,1915.2─),江苏苏州人。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应用光学专家。一1915年2月26日王大珩生于江苏省吴县。1936年,王大珩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转入雪菲尔大学,在世界著名玻璃学家W.E.S.特纳(Turner)教授指导下进行有关光学玻璃的研究;1942年,他受聘于伯明翰昌司(Chance)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研究,直至1948年回国。早在王大珩留英期间,曾随当时国际色度学权威之一W.D.莱特(Wright)教授学习色度学,并在色差阈值研究中充当观…  相似文献   

5.
1928年2月9日的清晨。天,灰蒙蒙的,受尽了各种酷刑折磨的夏明翰被刽子手们押到刑场,当执法官问他还有什么遗言要讲时,夏明翰要来纸墨昂然挥笔写了永昭后人的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年仅28岁的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革命活动家夏明翰壮烈牺牲。夏明翰,湖南衡阳人。1900年  相似文献   

6.
邓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年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并在昆明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卖国独裁的斗争中。1947年邓稼先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相似文献   

7.
我让蚊子咬不着陈明福鲁迅先生曾在《夏三虫》这篇著名的杂文中写到,假如有谁问他,在蚤、蚊、蝇三者之中最爱什么,而且非爱一个不可,那么他只得回答道:跳蚤。想必这其中定有道理。如果有人要问我,三虫之中最恨什么,我则毫不犹豫地回答:蚊子。我与蚊子“斗争”直至...  相似文献   

8.
1936年夏,河北省文安县胜芳镇。一个叫姚树仁的少年来到镇小学报名。接待他的是一位思想进步的青年老师。这位老师说:“鲁迅叫周树人,你把四画的‘仁’改成一撇一捺的‘人’,叫姚树人吧!”谁会想到,这位少年后来真的走上三尺讲台,遨游在国防高科技的海洋,教书育人科研创新50年,成为我军著名的化学家、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教授,共和  相似文献   

9.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他传奇的一生中拥有过许多头衔——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战地记者、突击队员、斗牛士……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冒险家还曾经充当过一段时间的业余间谍——1942年夏,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海明威这位精力充沛、终身热衷于冒险的小说家此时却身在古巴哈瓦那,终日无所事事,心情沮丧。海明威要么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要么喝得酩酊大醉,大声咒骂在这种紧要关头竟然没人请他去前线报道战事。情绪极度低落的海明威最后决定尝试新的冒险。既然没有机会前往战场,那么为什么不就在本地发动一场他个人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中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两弹”元勋彭桓武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彭桓武先生1915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县。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1947年底,彭桓武先生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二机部九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第一届所长。彭桓武先生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48年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彭桓武先生领导并参加了核潜艇、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工作。他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等理论的奠基人。他领导了中国科学院凝聚态物理组发展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研究。同时他为了加强我国固体和统计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加速器等原理,做了大量的组织和研究工作。彭桓武先生被授予198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度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殊荣。2006年6月1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48798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初夏,钟世和任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人武部部长后,工作中廉洁自律,身先士卒,仅一年多,便开创了人武部全面建设的新局面。他廉洁勤政兴武装的事迹,受到了省军区和泸州军分区领导的称赞。  相似文献   

12.
四川宣汉县洋烈乡三村退伍军人夏传述认母敬老十年如一日,在当地传为美谈。夏传述原系渠县岩峰乡人。10年前的夏天,夏传述从部队退伍后,为养家糊口,以补鞋为业,奔波于渠县、达川、宣汉的100多个乡镇。当他到宣汉县洋烈乡三村一组时,见到了“五保户”刘大娘老伴早年去世,无儿无女,身息重病  相似文献   

13.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东村四屯,基干民兵陈云山年仅19岁,周围村庄农户一提起他,都翘起大拇指,称他降伏“黄仙”,变害畜为宝。1986年夏,陈云山初中毕业后,回乡当了民兵,由于家里承包两垧涝洼地,拼命干1年,人均收入还不足200元,要致富路在哪里?养猪、养鸡、养牛都需要本钱,他琢磨着、思索着……忽然,他想起父亲10年前打黄鼠狼的故事。黄鼠狼当地叫“黄仙”,逮这  相似文献   

14.
战争轶闻     
陈赓智见毛主席 1952年夏,正在朝鲜指挥志愿军作战的陈赓,奉调回国,这天,他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要见毛主席,警卫员将他拦住了:“请在外边等等,主席在午睡。”  相似文献   

15.
熊杏林 《国防科技》2005,(10):94-96
第三章传统婚姻7、高中一年级时,由大妈做主,他与高家的一位姑娘定下了亲事。据说,大妈提出的惟一条件是“不要小老婆生的”。1941年,程开甲在束星北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他的毕业论文《相对论的STA RK效应》,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毕业了,并被留在浙大物理系,成了束星北教授的助教。此时,他23岁。中国有句古语叫做“成家立业”,而且是先成家,后立业。程开甲的人生轨迹同样没有脱离中国人生活的模式。7月的一天,天气异常的闷热,他独自一人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如果是在平常,从遵义到吴江,只需坐船走长江,是用不了几天时间的。但当时,中…  相似文献   

16.
开家彩面馆     
2002年秋天,夏笏从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班毕业。顺利地进入山东某市经贸委工作。三年后,夏笏怀着强烈的创业梦辞职下海。来到成都,当时她仅有三万元的积蓄。夏笏决定开家面馆。那年5月,夏笏从玉林北路的华兴煎蛋面馆出来。就立即被旁边新开业的一家新农民果蔬吸引住。看到姹紫嫣红的水果,她突然萌发出一个念头,如果将水果和蔬菜烘干后磨粉加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名普通公务员,第三帝国官僚机构中的小人物,但在他的办公桌上却流动着从帝国各个角落发往元首和部长们的绝密信息。 他憎恨自己的工作,憎恨这个邪恶帝国。但他又能怎么办呢?毁灭,他选择了毁灭这个帝国! 1943年夏,弗里茨·科尔贝(Fritz Kolbe)登上了驶向瑞士伯尔尼的列车,在他身边放着一个装满秘密文件的外交邮袋。这个中立  相似文献   

18.
1959年12月,溥仪经过十余年的思想改造,终于获得了新生。他分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工作。 1960年夏,植物园成立了民兵排,并且经常组织军事训练。民兵们整齐的步伐,响亮的口号,吸引了溥仪,他决心参加民兵,履行一  相似文献   

19.
敬卿 《国防科技》2001,(1):96-96
乔治·C·马歇尔(1880-1959),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少年时代颇为顽劣,他的父亲强迫他进军校读书,以此作为对他顽劣品性的惩罚,从而使他不情愿地迈出了他辉煌军事生涯的第一步。作为职业军人,马歇尔早年军衔晋升极为缓慢,原因是他的顶头上司对他怀有旧怨,使得他的晋升一次又一次落空。马歇尔军事生涯的重大转折发生在1938年夏。新任陆军参谋长克雷格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上小学时的老师王向生,是家乡著名文化人,深受学生和群众敬重。1946年夏,王老师奉命上前线,临别告诉大家:"我先去,火线见"。不久传来消息,王老师带领的支前大车队,受到冀鲁豫军区第4、第8军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