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首先根据目标信息来源的不同分析了4种目标指示方法的特点;其次从潜舰导弹攻击过程出发,分析了导弹攻击阶段的时间关系,给出了目标指示时延的概念;最后通过对四种目标指示方式、不同目标指示时延时导弹雷达捕捉概率的计算,分析了目标指示时延对潜舰导弹攻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二、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潜地导弹武器系统在完成了陆上发射台、陆上发射筒的飞行试验后,进入了在潜艇上进行水下发射固体导弹的飞行试验阶段。该试验分3步进行:在常规动力潜艇上进行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潜地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在导弹核潜艇上进行潜地导弹定型试验。1.先期准备60年代末,为适应导弹核潜艇发射潜地导弹试验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由海军试  相似文献   

3.
以某型近距格斗导弹为例,在考虑了导弹制导控制延迟基础上,建立了导弹跟踪目标的质点运动模型,并根据判断导弹与目标交汇条件,给出了一种导弹攻击区和有利攻击区快速模拟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本方法计算结果与资料给出的包线基本重合,模拟计算在数值上和变化趋势上都与资料基本一致,本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空空导弹发射包线快速计算的方法和公式。该算法在将导弹模型简化为二维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对目标运动的一定假设,对导弹发射包线进行快速模拟。同时,采用三自由度模型、六自由度模型和快速计算方法来模拟导弹发射包线,并对三种方法的精度和速度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快速计算方法虽然降低了一定的精度,但计算速度快、时间短,达到了整个火控系统的精度要求,同时也满足了系统的实时性要求,这点对空对空作战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5.
运用Morison公式,提出波浪扰动作用下,考虑弹体运动与波浪耦合的导弹出水过程动力学模型,并对小型潜射导弹的出水过程进行仿真和分析。以弹体姿态变化为例,研究弹体运动与波浪间的耦合关系对波浪扰动作用的影响,分析海情等级、波浪相位、出水速度、出水姿态角等因素对导弹出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弹体运动与波浪间耦合关系的出水动力学模型更加准确;潜射导弹的小型性和快速出水特性有利于降低波浪对导弹出水姿态的影响;对快速出水的潜射导弹,波浪扰动分析时须考虑海情等级、出水时间和波浪相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地空导弹射击指挥控制中,指挥控制系统必须从目标航迹数据中提取出用于指挥控制决策的目标诸元参数.主要对非机动空气动力目标的诸元计算模型进行有益探讨,包括目标的距离、高度、速度、航路捷径等目标诸元计算模型和导弹杀伤区、目标进入和飞出杀伤区的时间、杀伤区纵深、目标飞临时间储备等射击诸元计算模型.建模方法简捷精准,实时性好,为指挥控制系统研制提供实用的模型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评估地空导弹指挥控制效能,在全面考察导弹指挥控制内容和过程的基础上,确立了较为完备的导弹指挥控制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法(FAHP)的指挥控制效能评估模型,对导弹的指挥控制效能进行了综合的定量分析和计算.该模型能较客观地反映各种主要因素对导弹指挥控制效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防空导弹混合部署对提高防空武器系统的整体作战效能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了重点防卫目标的选择原则,分析了防空火力单元与保卫目标的距离关系、以及火力单元间配置距离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导弹单元与保卫目标的配置距离计算模型,及其导弹单元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围绕保卫目标的配置距离计算模型,根据目标飞行特性以及上述计算模型,可有效进行防空导弹的布防。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人艇基于吊放声呐自主执行搜潜任务需求,分析吊放声呐搜潜使用的特点,构建吊放声呐探测概率模型,设计了无人艇使用吊放声呐自主搜潜控制流程,建立了基于概率模型和搜潜质量的吊放声呐搜潜任务规划模型。通过仿真计算,该算法输入参数少,输出规划能够满足无人艇执行搜潜任务的控制需求,具有良好的性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一种快速确定导弹火力需求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火力需求分析是武器装备使用与保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打击单目标情况,首先引入毁伤概率作为导弹火力需求指标,提出了考虑射程影响时的3种CEP快速计算模型,并利用概率论与飞行器试验统计的相关知识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确定导弹火力需求量的方法.最后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三维比例导引弹道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比例导引弹道的自身规律,运用坐标变换方法,选取合适的坐标系,建立了导弹按比例导引法拦截空中目标的模型,并在信息处理环节中加入导航误差、导弹控制误差、导弹观测误差和目标观测误差等,实现三维比例导引弹道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可直观地显示比例导引弹道特性.  相似文献   

12.
唐晓兵  张琳  刘晨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4):89-92,97
目标分配是防空指挥控制的主要任务,而目标相对于防空导弹火力单元的遮蔽判断是目标分配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分析了目标遮蔽区的判断条件,推导出目标在遮蔽区飞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快速表示遮蔽区域图的离散处理方法,并研究了考虑目标遮蔽区影响的目标分配问题。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目标遮蔽计算判断和分配方法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对实时指挥控制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某型近距格斗导弹数字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型近距格斗导弹的特点,建立了导弹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目标运动方程、导弹状态方程、导弹推力矢量与气动力复合控制模型和大气环境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仿真计算了一定条件下该弹的攻击区.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某型潜射导弹的寿命周期费用的基础上,根据系统特点,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1,1)模型.累加数列克服原始数列的波动性和随机性,转化为规律性较强的数列,由此建立该导弹的经济寿命预测模型,对导弹的费用进行相关分析.以实例进行计算,进行相应的精度验证检验,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所作的分析是有效可行的,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舰空导弹对群目标射击次数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对舰空导弹对群目标的射击次数建立计算模型.根据预警探测系统发现目标的距离远近,运用数学归纳法,对舰空导弹对群目标的射击次数建立计算模型并进行简化.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对群目标射击的总次数应该是所有通道射击次数之和,但在实际上还与载舰储弹量、每次齐射导弹数量和群目标中单个目标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根据常规导弹及机场目标的特点,建立了常规导弹打击机场目标的毁伤计算模型,运用MONTE CARLO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模型求解算法,同时进行了算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7.
侦察机通过数据链向潜艇传递目标指示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侦察机能更及时、准确、可靠地为潜艇提供目标指示,使之进行导弹超视距攻击,介绍了与潜艇通信有关的地-舰(潜)/空数据链、舰(潜)-舰(潜)数据链及舰(潜)-空数据链。然后探讨了侦察机通过数据链向潜艇传递目标指示的方法,重点研究了潜艇可以实时接收数据链信息和不能实时接收数据链信息的情况下的直接指示法,及侦察机通过岸上指挥所、海上联合编队指挥所中转信息的中转指示法。  相似文献   

18.
前言     
近十多年来,由于近代控制理论、计算技术和数字计算机(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防空导弹发展的需要,促使地(舰)空导弹制导与控制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国制导与控制工程师们纷纷采用先进的制导控制技术,以提高地(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目前,垂直发射控制技术、捷联惯导技术、数字控制技术、继电式控制技术、制导控制系统精度分析中的模型、算法及分析方法以及控制系统仿真技术等,在许多新研制的地(舰)空导弹上已经得到了实际应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空中来袭目标的主要特点,选择单个目标群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射击效能问题.一定假设条件下,以杀伤全部来袭目标的概率为效能指标,通过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过程的分析,建立了拦截循环次数模型和多个拦截循环的射击效能模型,由这两个模型可以计算出对目标群的射击效能.通过仿真计算,分别分析目标通道数、来袭目标数、拦截循环次数、目标速度对防空导弹武器系统射击效能的影响,结果符合实际,验证了拦截循环次数模型的适用性和采用多个拦截循环射击效能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反舰导弹到达航路规划终点时,由于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具有一定误差,导弹与各个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确定,增大了导弹发射前装订末制导雷达搜捕方案的难度。因此,建立了一种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整个模型在大地坐标中推演,并避免了传统计算模型中蒙特卡罗法带来的多样本大数据的计算,因此该算法的实用性与计算效率得到提高。建立模型时需要根据导弹末制导开机点误差散布参数与导弹同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构建战场参数模型;其次,根据导弹理论开机点、误差散布圆、目标位置信息与雷达搜捕模式信息,直接判断该理论开机点处开机时,导弹捕捉到预定目标的概率是否符合战术要求,从而达到为某个理论开机点选择合适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的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