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新型空间平台开展航天试验的相关工作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这一问题,以具有可重复使用、小型低成本、载荷类型多样、军民两用等特点的新型空间平台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航天试验需求的任务集和能力集,采用质量功能展开方法并构建了一级质量屋,实现试验任务到试验能力的需求映射,并建立了优化模型用于确定关联关系,从而得到试验能力的重要度,其结果可为我国开展新型空间平台航天试验任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纵观2005年世界军事航天大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动向可以看出,各项重大计划项目稳步推进:运载火箭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卫星系统战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空间攻防装备与技术成为发展热点,近太空军事应用探索受到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正>太空军事化已成为难以避免的发展趋势,美国在不断强化其优势地位,俄罗斯等航天大国也正在全力抢占这一战略制高点。空间是"最后的战略制高点"。在航天计划和政策的引领下,大力发展航天,占据空间领域的有利乃至优势地位,已经成为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共同抉择。航天发展重大计划规划主要国家相继制定了符合各自国情的航天发展重大计划或规划,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实施来带动航天技术和相关高技术领域快速发展,大力提升军民航天能力,抢占战略制高点。  相似文献   

4.
资讯     
许达哲赴美出席国际空间探索论坛暨国际宇航科学院航天局长峰会 1月9日至10日,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率中国代表固赴美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2014年国际空间探索论坛暨国际宇航科学院航天局长峰会,共有来自37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安全可靠的航天发射能力是稳固进入空间的保障,也是提升利用空间能力的基础.从2006年起,世界航天发射失败事故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11年,航天发射失败率接近10%,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正4月12日,加加林飞向太空60周年之际,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代表中国航天界向俄罗斯航天集团和俄罗斯航天人致以诚挚的问候,各国航天员也发表寄语,向加加林飞天60周年致敬,展示世界航天人探索未知宇宙的决心。张克俭表示,60年前,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开启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大幕。今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俄两国一直致力于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领域开展合作,两国航天人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中结下了深厚友谊,树立了合作典范。2021年,希望我们携手克服困难,助力两国社会发展,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广泛合作,为推进人类和平探索利用太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开幕式上,李源潮与国家航天局局长唐登杰及全球航天探索大会共同主席、法国空间研究中心主席让·伊夫·勒加尔、欧空局局长约翰·迪特里希·沃尔纳共同启动了象征和平协作、共同发展的中国古代天文测量仪器——玑衡抚辰仪模型。  相似文献   

8.
正3月3日,第二届国际空间探索部长级论坛在日本东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部长与航天机构高层聚集一堂,探讨未来太空探索问题。力争汇总共通原则,以便在风险企业参与的转变时期,实现和平利用太空并使探测符合全人类的利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参会并就利用国际合作推动实施空间探索项目进行特邀发言。会议期间,吴艳华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副理事长远藤守举行双边会谈,探讨中日可开展航天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先后参加了对民营企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公司的许可现场审查。在对这两家民营企业的组织机构、运营模式、人才结构、技术实力、科研水平、融资能力、商业运作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民营商业航天的现状、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天基航天装备维修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是一大难题,亟需改变传统的维修模式,构建天基航天装备维修链,以适应天基航天装备在轨布局与航天任务的发展需求。在分析在轨维修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维修特点的基础上,区分地面、低轨道、高轨道、深空4层空间高度,构建了以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维修需求节点、维修保障节点和物资储供节点为关键节点的天基航天装备维修链体系架构,研究了三类重要轨道高度上基于维修链的天基航天装备维修策略,为提升天基航天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构建高效、敏捷、柔性的天基航天装备维修链提出了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航天(space flight)又称空间飞行,指人类借助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体的活动。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于1956年,46年来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02年岁末,又传来了“神舟四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喜讯。中国人实现邀游太空的梦想已指日可待。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我们发表一组文章,从航天产品研制、航天发射和航天测控的不同角度,展现中国航天事业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更加灿烂的明天。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组织撰写。  相似文献   

12.
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包括对大型运载火箭、各种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永久空间站、空间资源、空间工业、空间运输、空间军事技术、航天发射设施及技术、航天测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新中国成立以来,航天技术白手起家,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创业,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强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防能力和大国地位。一、运载火箭升空,人造卫星上天,卫星回收成功,中国航天实现零的突破发展航天事业的第一个台阶是“卫星上天”。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把发展国防高科技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19…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空间资产规模最大,对空间能力最为依赖,也最重视空间安全问题2010年以来,美国陆续发布新版《国家航天政策》、《国家安全空间战略》和《国防部航天政策》,针对日益"拥挤"、"对抗"和"竞争"的空间环境,依据国家安全战略和发展利益,制定了明确的空间安全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为制天能力的长远发展和运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战略依据。  相似文献   

14.
美航天司令部《2020年航天构想》认为,随着航天业的发展,美国越来越多的军事和民用任务正向空间转移,“在未来几十年中,外国军事力量、准军事部队甚至恐怖分子和其他潜在的对手都将与美国及其盟国争夺空间领域这一高地”,对美国的国家安全、空间利益和美军构成了更大威胁。《航空航天部队:保卫21世纪美国》白皮书也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航天国家的涌现和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研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新建文昌航天发射场,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载人航天事业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标志着我国进入太空空间的能力大幅提升。——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长七首飞圆满成功的贺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新火箭首发成功、新发射场初战告捷,中国航天事业开始了"新的长征"——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空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世界航天产业蓬勃发展,空间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政治影响力等方面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在日益拥挤、竞争、多极化、全球化的空间态势下,主要航天国家大力发展空间攻防装备,发展阶段从探索逐步走向成熟,并朝着体系化发展阶段迈进。其中,美国空间攻防装备发展水平最高,在体系完整性、技术成熟度、投资规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我国空间攻防装备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主要航天国家持续推进空间攻防对抗装备与技术发展。2019年,多国发布天军建设方案,加速太空战略调整;太空态势感知计划稳步实施,相关运行能力得到验证;在轨机动技术取得新突破,空间武器研发步伐加快;此外,美国、印度开展太空军事演习,提高联合作战能力,新一轮空间能力竞赛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8.
继陆、海、空之后,空间已成为当今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所必须关注和占据的"制高点"。文章分析了俄、美这两个航天大国航天力量的发展现状,预测了航天力量对未来作战的影响,结合我国现有的航天系统,提出了发展我国航天力量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在2016年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一年来,航天全线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国际合作、精神文化、发展蓝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20.
《国防科技工业》2014,(8):30-31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正在逐步深化,航天科工将进一步与具有优势的民营企业合作,巩固和增强集团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