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清朝在贵州东部设置的重要军镇,镇远镇于顺康之际旋建旋撤,乾隆二年又重新设置。自清初至雍正年间开辟黔东南“苗疆”早期,战争局势是军镇选址的首要原则,驻军是对当地的主要控制方式。由此造成了镇远镇的设而复裁及其周边清江镇、台拱镇的崛起。但在雍乾之际,苗民起义冲击了清朝在黔东的统治。清廷于是调整军事策略和治理方针,通过重建镇远镇撤出大批苗疆驻兵,易以修道路、立屯卫、兴文教等措施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向苗疆渗透王朝权力。总之,镇远镇的演变,是黔东南地区融入大一统国家过程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有效控制疆域最为辽阔、对边疆地区统治最稳固的朝代,也是边防政策实施最为成功的朝代之一,但其边防政策的某些失误也导致了清后期以来一系列严重的边疆问题,这是中国边防体制从古代向近代转变过程中的一些矛盾的具体体现.研究清代前期陆地边防政策之优劣得失,对以史为鉴、巩固我国当代边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严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0,16(4):11-13
公安边防工作是一项有较强涉外性的工作,因此,外语是开展这项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主要论述了外语在边境涉外事务处理、出入境边防检查和边防情报调研三项业务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就外语在公安边防业务工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思索。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在西藏用兵驻军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后,历代中央政府对西藏都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特别是清王朝在总结吸收前朝统治管理经验基础上,对西藏的统治管理制度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措施,开始在西藏驻兵戍防,这对于加强中央政府统治管理,阻止外来侵略,遏制分裂势力,维护多民族统一国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清政府西藏用兵的主要情况 1644年,清王朝打败了李自成大顺农民政权,并平息了南明政权的反抗后,在北京建立中央政府。这时统治西藏的蒙古族和硕特部领袖固始汗和格鲁教派领袖五世达赖,派代表赴北… 相似文献
5.
范金亮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1995,(4)
认识实习,是指学员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在基本认识和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规律之前,通过实习增强对所学专业感性认识的过程。它不同于毕业实习,但它是毕业实习的基础和前奏;也不同于课题调研,但它又为课题调研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开端。增加认识实习课程,对学员圆满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员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专业的自觉性和紧迫性,尽快缩短由学员到称职边防警官的转变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亚宁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1,(7):5-8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指中国以和平的方式崛起,但这并不意味着崛起会抛开以国防为依托。而边防是国防的有机组成部分,边防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试图根据边防的各种职能,分析边防在中国和平崛起中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邢璐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14,(7):18-21
新疆维稳形势严峻,预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情报收集是成功预警的前提和基础。当前的新疆维稳预警情报收集工作还存在收集主体素质不高,群众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缺乏有效交流与合作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强情报队伍建设,构筑人民防线,完善协作机制,加强情报交流,以改进情报收集工作。 相似文献
8.
刘颖璇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9,25(5):17-19
信息提取旨在为人们提供更有利的信息获取工具。信息提取应用于边防情报工作中,目的是解决边防情报分析的数据来源瓶颈问题。分析信息提取在边防情报工作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作用,建立边防情报信息提取系统,展望信息提取在边防情报工作中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张辉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报》2001,17(4):26-28
边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具备民族学的知识是边防工作者必备的素养.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民族心理等方面探讨了民族学知识在边防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敬晓庆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3,13(3):18-22
作为中国边塞诗史上继盛唐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期,清代边塞诗在反映地域、创作主体、表现内容等许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新变与深化,从而形成了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即反映地域的扩大化、创作取向的学者化和表现内容的民俗化。 相似文献
12.
服饰在我国古代做为政治统治的一种手段,被赋予别等级、明高下的功能。清代补服制度正是在长期的发展演进过程中确定下来,使我国古代服饰制度发展到最完善的阶段。 相似文献
13.
军队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建设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加强军队党的建设的历史,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指导的历史;是不断强化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历史;是紧紧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开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论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的民族团结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辉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20(3):60-63
教师是思想的传承者和教育的主导者,在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引导学生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抵制和粉碎民族分裂势力破坏活动、维护民族团结、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先秦巡狩史迹与制度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巡狩起源于上古军事民主制时期部落联盟首领对各地的武装巡视活动 ,是武力称霸、威服四方、强化联盟的主要方式。至夏、商、西周时期 ,巡狩又逐渐演变成王对部族、方国以及诸侯封国巡察、下伐的政治军事活动 ,并成为控扼天下、安邦定国、巩固王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杨思信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18(4):15-20
作为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一种,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最早出现在清末,五四后至二十年代达到鼎盛,其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团体——国家教育协会和专门的学派——国家主义教育派。清季民初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从内因上看是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在外因上则是受日本和欧美同类思潮的影响。该思潮对清季民初中国教育,特别是对二十年代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浅析新疆体育旅游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理论分析与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旅游的概念,新疆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与不足及发展对策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了新疆体育旅游开发的前景,以期对新疆体育旅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疆人口的自然、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状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阐述了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抚养系数虽逐年下降,但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教育结构发展不均衡,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于全国发达省市;人口产业结构不合理,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19.
姚文遐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6):1-4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然要求和谐文化的发展。文化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证和精神动力。在新疆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多元文化间的交流,促进文化认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整合新疆多元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新疆文化繁荣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边疆少数民族政策法规,完善和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加快少数大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从现实看,“全面推动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是一项长期、艰巨事关民族发展、国家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而法治作为现代社会管理的重器,理应为民族教育提供合法性依据与制度支持。本文拟梳理新疆地区民族教育法治化的历史发展、总结民族教育法治建设的现状,为新疆民族教育法治化选择提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