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装直升机第一次出现在战场卜是在1954年的阿尔及利亚战争时期,随着机载武器系统的小断更新发展,武装直升机的作战性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创造发展了新的战术。纵观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就是机载武器系统与攻击战术相互促进的过程:一方面武装直升机的出现与发展催生了新的陆战战术,推动陆战战场走向立体化;另一方面新的作战需求刺激了武装直升机机载武器装备的发展,使其作战性能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又产生新的战  相似文献   

2.
针对气垫登陆艇突击上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威胁,提出了武装直升机对气垫登陆艇的区域掩护和伴随掩护法。在区域掩护中,建立了掩护区范围计算模型,给出了武装直升机区域掩护方法;在伴随掩护中,建立了敌导弹艇对气垫登陆艇的威胁角确定模型。基于该模型,结合武装直升机的装备性能,给出了武装直升机对气垫登陆艇掩护的前出距离优化模型。结合仿真计算,给出了武装直升机对气垫登陆艇的配置和掩护方法,为气垫登陆艇突击上陆过程合理运用武装直升机掩护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战场搜救的主要任务是搜索并救回在敌占区披击落的飞行员。完成搜救任务的特遣部队一股装备有搜救直升机、武装直升机和固定翼护航机。在发现幸存者、将之救上搜救直升机并送到安全地带的搜救行动中,要准备进行遭遇战。在现代战场上,能否成功地救出被敌击落的飞行员,关系到部队的士气以及军事、外交的主动权,具有重要意义。美军战场搜救观念的变化美国空军的战场搜救能力在世界领先,但数十年来也曾走过弯路。主要原因是空  相似文献   

4.
武装直升机是二十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空中突击兵器,由美军率先在越南战争中大规模地使用。由于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广泛的用途,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它主要用于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摧毁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压制敌防空武器;掩护其它直升机战斗行动等。 众所周知,我军目前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科技练兵活动,进行新“三打三防”的研究,打敌武装直升机便是其中之一。然而发现是对抗的前提,要打击敌武装直升机,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尽早发现。 事实证明,尽管武装直升机的有效散射面积往往大于相同几何尺寸的战斗机的有效雷达…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幅令人赞叹的画卷,这是一首铿锵有力的史诗。去年11月29日,在当年辽沈大决战的地方,一场现代条件下的反机降演习拉开了帷幕。敌轰炸机群成批次地轰炸,远程高射炮以强大的火力开辟机降场,武装直升机突击,再突击。我预备役部队反应迅速,高炮部队集火射击,打击临空“敌”机。设伏分队利用手中武器打“敌”低空盘旋的直升机,大部队  相似文献   

6.
武装直升机是指配有武器装备,用于攻击地面和空中目标,并有一定自卫能力的直升机。武装直升机具有机动、隐蔽、灵巧、敏捷等优点,它既可以依靠装甲和电子干扰等手段保护自己,又可以强大的火力实施各种战术攻击,因此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武装直升机是现代空地一体化作战中有效的空中打击武器,也可用于空降突击甚至直升机空战等其他任务,已成为各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重要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战争对抗手段的发展,军用武装直升机的作战环境日益严酷,增强隐蔽性,提高攻击力、电了干扰能力、机动能力就已成为未来直升机王国提高自身生存力追求的目标。未来武装直升机必须采用集通用模块、人工智能、数据融合、高速数据总线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航空电子综合系统。这样,在未来数字化战场上,军用直升机将具备很强的信息战能力,即可自身直接侦察、探测和获取近实时的战场信息,也可综合使用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战能力。不仅能对地面目标实施低空或超低空攻击,而且可与敌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相对抗。如 AH—64…  相似文献   

8.
武装直升机是陆军实施战场空对地攻击和夺取超低空制空权的主要力量。近期多次局部战争表明,能否夺取并控制“一树之高”的空中优势,是保证地面部队机动能力和决定地面战斗胜负的关键。武装直升机活动范围大,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并配备有先进的搜索瞄准系统和包括空空导弹在内的多种武器,不仅能对敌方的地面目标实施低空和超低空攻击,而且能与敌方的武装直升机或低空固定翼飞机对抗,有时还能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在军事应用的初期,所担负的任务主要是通信、救护、侦察和运输。随着直升机技术的提高和生产能力的增强,直升机作为战场上机动兵力兵器的重要工具已成为可能,它可担负空中突击、对地攻击和机降作战等战术作战任务。直升机机降作战具有不依赖机场的特点,这显然比飞机机降有利得多。飞机机降得先派兵占领飞机场并固守,然后才能把兵力运至机场机降,由于行动的目的十分明显,飞行的航线比较固定,在机降实  相似文献   

10.
美军武装直升机电子战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武装直升机在现代战场上面临的种种威胁,重点介绍了美军武装直升机目前装备的电子战设备和尚处于研制中的新一代综合性电子战设备,分析了美军武装直升机电子战设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一些军事研究部门和飞机制造公司曾认真讨论过发展低空、高机动性“战场飞机”的设想,并设计了多种采用涡桨、桨扇和涡扇发动机的“战场飞机”方案。近年来,我国的有关专家也提出了类似的装备发展思路,视角独特,富有新意。这些理念中以夺取低空、超低空制空权为主要使命的“战场飞机”能否真正填补喷气式攻击机与武装直升机之间的空白,成为空中战场的一支生力军,能否对现代军事理论、作战思想、空战战术等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2.
军用直升机在战场上执行侦察、地面攻击、运输等任务时,与敌方的固定翼机或直升机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空战。尽管多数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直升机空战武器装备的研制和配备,但空战培训和战术理论却远远落伍。有一种观点认为,直升机主要用于联合作战,一定会有战斗机的掩护和预警机的保障,来自空中的威胁会很小。他们没有意识到,由于侦察技术的发展,直升机很容易被发现又由于空空导弹的发展,战斗机可以对直升机做到“俯视便击中”;而敌方武装直升机空战能力的加强,也对己方直升机带来新的威胁。因此,忽视直升机空战能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便携式地空导弹和武装直升机的基本性能指标,运用数学解析的方法,对某便携式地空导弹抗击武装直升机的作战效能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得出计算结果.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作为抗击武器直升机的武器系统,某型便携式地空导弹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同时,结合计算结果分析了影响作战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便携式地空导弹抗击武装直升机作战效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武装直升机在现代战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用于战术支援/掩护,而且是反坦克和反直升机的有效武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直升机武装得愈来愈好,为此对火控系统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作  相似文献   

15.
直升机机降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这之前空降突击是用降落伞和滑翔机来实施的。空战部队遂行的任务主要是攻占和扼守,如夺取机场、码头、登陆场、大桥和制高点,然后巩固已占阵地严加防守,直待地面进攻部队主力和登陆部队主力到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降方式有了发展。五十年代的局部战争,有10次空降,如美军在朝鲜战场、法军在越南战场、英法联军在埃及战场全实施了空降作战,但几乎全是伞降。六十年代,战术  相似文献   

16.
自越南战争美军大规模使用武装直升机以来的几十年间,武装直升机的性能越来越先进,在战争中的运用日益广泛。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英阿马岛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中,各型直升机驰骋战场,已成为影响陆战场胜负的重要力量。武装直升机以其强大的火力和机动力,将在未来的陆战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有取代坦克成为新“陆战之王”的趋势。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装备了武装直升机。随着武装直升机战场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令美国人伤痛的越南战争,却给美军提供了演练直升机作战的良好场地。从此,直升机使用原则和战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有自己特色的闪耀着高技术色彩的军事学问。参加作战的直升机,一般称作战直升机,它包括攻击直升机和有防御火力的运输直升机、通用直升机。直升机承担的作战任务主要是:快速机动机降,实施空中突击;低空火力支援装甲机械化部队实施地面突击或防御反击;直升机空战。优势,从空中突击中显现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运输直升机的出现标志着陆军进入了空中战役战术机动时代,那么武装直升机的面世则标志着陆军步入航空火力时代。在作战需求的牵引下和先进技术的推动下,武装直升机及其机载武器和电子设备的性能迅速提高,战术使用研究逐步深入,装备数量不断增大,使它成了当今陆军各种重型装备(坦克、装甲战车及自行火炮等)和机动部队的“克星”,在近年的实战中以极高的毁歼概率和极低的损失率而赢得了“空中战车”的美名。为有效地打击“空中战车”,必须先对各类武装直升机的战术运用原则及其本身的各种特性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利用地炮对敌武装直升机行拦阻射击的方法,并依据武装直升机的分布情况,探讨了毁伤程度的计算方法.这对衡量地炮打敌武装直升机的射击效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于一些国家大量使用武装直升机进行反游击作战,打武装直升机已成为现代游击战中一项重要内容。对付武装直升机,除高射火器之外,步枪、机枪也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在战斗中,敌武装直升机通常在二十至一百米的高度作慢速飞行,有的发射导弹时还需作二十至三十秒种的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