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军校是专门培训军事人才的基地,它是军队近代化的产物,又是军队近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不能不研究中国军事院校的历史,不能不研究军校对军队近代化的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它的诞生和发展有自己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军事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探索中国古代军事向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军事近代化的研究重点放在那里,学术界未有一致公认的看法。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军事思想的近代化,另一个是军队建设的近代化。军队建设是在军事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反过来又促进和推动军事思想的发展。近代军事思想不是军事家,军事思想家所独有,在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和官绅士大夫的著述言论中也有所表现,如郑观应、丁目昌等人都有军事方面的精彩论著。战争观,建军思想,战略战术思想是军事思想构…  相似文献   

3.
战斗精神是军队信念、信心、勇气、意志和高昂士气等精神状态的集中反映。弘扬和培育战斗精神,是我军建设的重要内容。军校是青年集中的先进群体,军校学员是国防建设的后备力量,大力培育军校学员战斗精神,是关系到军队和国防建设现代化的大事,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他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军事观。本文对其军事论述的重点进行了梳理,剖析其关于加强武装力量建设,加强海防边防建设和建立军校,派出留学生以培养近代军事人才等方面的重要观点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八十年间的中国近代史,在我国从古代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在这段历史中,中国封建的旧式军队向现代化的新式军队转变这一重大历史事实,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方面,而且也有其独特之处。研究近代军事或战争,总是要和某些军事思想、军事人物联系起来。在此,袁世凯则作为在近代军事改革中起过一定作用的人物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6.
军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研究对未来军队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人才服务于军队,又发展改造着军队,所以军校人才培养模式有适应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现代军校人才培养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时期,所以明确方向、发现矛盾、提出对策以使军校教育顺利完成过渡。  相似文献   

7.
民国军事是民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军事志便是关于民国军事的系统记述。由于学界对民国时期的战争、军事思想及人民军队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多 ,故本军事志侧重于军事制度及其与军队建设密切相关内容的记述 ,主要涉及国家和地方的军事组织机构、军队体制编制以及边防建设、军事教育、后勤装备等方面 ,并对驻华外国军队和伪军的情况作了概略介绍。由此可大致探寻出民国时期军事发展的总体脉络 ,并总结出民国军事的基本特点 :政局不稳导致军制混乱 ;军事近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半殖民地半封建印记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8.
提高军校研究生的素质,关键在于:一是要把政治合格作为培养高层次军事人才的首要任务;二是把为军队建设服务作为培养高层次军事人才的主要目标;三是把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军校研究生培养的重点课题;四是把握好自身的角色位置使研究生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80年,经历了太平天国革命、捻军起义、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以及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外战争。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军队建设、武器装备、军事人物及学术思想等,是军事史研究的主要内容。把中国历史粗略地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大段,近代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近代军事不但是古代军事的延续,而且是现代军事的根基。近代中国既有丰富的军事历史素材,从军事学和历史学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综合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说,中国近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军校建设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军院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认真地研究、探讨毛泽东关于军队院校教育与建设的基本思想及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不仅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指导军校的建设与发展,加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吴信忠、张云主编,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和军队建设》一书,最近问世。本刊特转载该书前言,以飨读者。 1988年金秋之际,我们受中国近代军事史学会和中国近代军事史第二届学术讨论会大会委托,编纂会议论文集,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并按照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把本书的书名确定为《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和军队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近几年的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中,有关近代战争、军队建设、军制和近代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著作陆续问世,但对中国近代军事人物的研究则相对薄弱。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军事人物传》(张一文、施渡桥主编)弥补了这一缺憾。该书在近37万字的篇幅中,为中国近代史上有过重要影响的军事人  相似文献   

13.
晚清军校教育与军事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诸多层次与内容中,军事教育是较早兴起的一个部分。晚清军校教育与军事装备、军制等方面的近代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成就与局限对军事近代化的其他方面均有着推动与制约作用。一、军事装备更新与军校教育武器装备对军队的教育训练有直接的影响,而军事教育则能保证装备功效的发挥,并促进装备的改进。两者在军队建设中具有辩证统一性。1、西洋军械一晚清军校的启动因素军事教育灼演变总是与武器装备的更新联系在一起,在武器发展的不同阶段,军事教育有着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冷兵器、热兵器到近…  相似文献   

14.
《军事历史》杂志 2001年的宣传和研究, 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军队建设的论述为指导,探讨总结中外军事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发掘中华民族优秀的军事历史遗产和汲取国外军事历史的精华,为加强新时期国防与军队建设、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保证我军“打得赢”与“不变质”提供历史借鉴。其宣传研究的重点是: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军事建设的成就及历史经验。重点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创建、领导与发展人民军队的历史经验;我军军事战略、军事斗争、军队建设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深化军校新一轮调整改革,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还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办学理念。在新形势下,军校办学理念的核心是“把住‘军’味,以人为本,服务军队,改革创新”。“把住‘军’味”是军队院校的本质和特色所在,军校姓“军”。军校人才培养重点应以大学后教育更高起点上的军事专业教学和在职军(士)官逐级培训的继续教育为主;“以人为本”是现代军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是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服务军队”的办学的理念,是军校必须始终把握的办学方向;信息化军队将要求军事教育不断创新,“改革创新”是军校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6.
军校经济,是服务于军队院校教育、训练和科研等需要的保障性经济,是军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校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科学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利用,关系到军校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和军校建设,以及军队人才培养。因此,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军校经济改革,合  相似文献   

17.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后勤近代化建设经历了酝酿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是其酝酿时期,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开始萌芽,军队中开始引进西洋先进武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是其初步发展时期,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在军事工业、军队武器装备、军费收支、军事交通、医疗卫生、后勤体制等方面初步发展。中国军队开始从传统军事后勤向近代化后勤转变,为清末后勤近代化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代海军》2004,(4):68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导弹雷达专业 向军 我是烟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导弹雷达专业二年级学员。02年,从山东章丘四中直接考入军校。我选择军校的最原始动机就是兴趣。高中时我们班有三个军事迷,当然包括我。我们仨住一个寝室,每月都把省下来的伙食费花在了购买军事杂志上,当时买的最多的就是《当代海军》、《军事史林》、《现代舰船》和《军事画刊》。我们成天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我国军队与武器装备,并且相约将来一齐考军校,俨然就是三个未来的军事家。高考时,由于他们视力不济而与军校失之交臂。我是三个人中的幸运儿,不过这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  相似文献   

19.
李雪 《政工学刊》2014,(6):35-35
崇尚荣誉、激发斗志,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贯彻落实军队人才规划纲要精神,努力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军队院校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母港,构建、完善和发展军校学员荣誉激励机制,不断激发官兵投身军队的光荣感,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0.
发展要有新思路。面对军事变革的形势,军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有大思路、科学推断、勇于实践、把握重点,贴近部队需要,着眼未来军事斗争,造就一代新型的军队后勤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