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声音     
《环球军事》2013,(22):5-5
“这是一起经过严密策划,有组织、有预谋的暴力恐怖袭击案件。这种针对无辜的平民和游客的暴力恐怖袭击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行径,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齐声对此予以强烈的谴责。”  相似文献   

2.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7):26-27
美国《纽约时报》8月14日赫然刊登了一条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报道:“‘基地’组织欲用蓖麻毒素对美国发动恐怖袭击。”一时间,美国社会陷入了毒气恐怖袭击的笼罩。有人也许会问,蓖麻毒粉究竟是什么神秘武器,竟会引起美国的社会恐慌?又为何会被恐怖组织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恐战争,对涉嫌制造“9·11”事件的本·拉登及其领导的“基地”组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基地”组织几近土崩瓦解。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恐怖分子是不愿善罢甘休的。他们发誓要同美国斗到底,并且扬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报复美国。恐怖分子的威胁并非危言耸听,最近搞得美国人心惶惶的“脏弹”就是恐怖分子们可能用来发动恐怖袭击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4.
过去,印度发生的恐怖袭击往往归咎于外国人,经常指向巴基斯坦,或者说是巴政府的精心安排,或者说是巴基斯坦国家机器中的流氓分子,或者偶尔归咎于孟加拉国。但是,在最近几个月发生在德里、斋浦尔、孟加拉和艾哈迈达巴德的一系列恐怖袭击,都是由“印度圣战者”组织声称对此负责的。实际上,自从政府声称要消灭这个组织以来,该组织已经明确地威胁要在孟买实施“致命袭击”。  相似文献   

5.
于洋 《环球军事》2013,(18):57-59
据美国官方公布,在“9·11”恐旆袭击事件后的12年间,美国共挫败了54起恐怖袭击事件。人们普遍认为,之所以能够有效制止这些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主要归功于情报搜集活动,以及依靠公民报告可疑行为等。其实,恐怖分子自身的种种失误、失策,也是原因之一。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美国近年来挫败的九大恐怖袭击阴谋。  相似文献   

6.
事件     
《环球军事》2013,(14):4-4
“联教2013·朱日和”联合演练举行;新疆鄯善发生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中俄“海上联合-2013”军演举行;  相似文献   

7.
恐怖袭击,在美国可谓令政府和布什“担惊又受怕”,时刻把“防弦绷得紧”,即使存总统大选期间,克里也是拿“反恐无力”对竞争对手布什进行攻击。可见,恐怖活动已令美国当局有点儿慌张。  相似文献   

8.
“9·11”恐怖袭击事件不仅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对国际安全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促使世界各国重新思考和重视恐怖主义的危害。目前,随着5月31日韩日世界杯的日益临近,韩日两国在加紧准备世界杯各项赛事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强化国内安全,严防恐怖袭击,确保世界杯足球赛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第一道防线     
他们不是军人,但他们与军人担负着同样的职责,他们是美国对付核恐怖袭击的第一道防线。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纽约的码头、桥梁上空、华盛顿的国会山和白宫上空盘旋的直升机比往日明显增多。它们看上去和普通直升机没有什么两样,但里面乘坐的全是来自美国各核武器实验室的顶尖科学家,他们的任务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光束扫描地面,侦察恐怖分子的核弹。这些直升机和科学家便是美国对付核恐怖袭击的第一道防线——外界很少知道的美国能源部的“撒手核应急支援小队,简称NEST。 核应急支援小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全球范围内的恐怖袭击事件频发,个别地区和国家恐怖活动强烈反弹,全球反恐形势未见根本改观。2009年恐怖与反恐怖斗争的最大特点是:恐怖活动地域较为集中,恐怖袭击以各类军政设施为主要目标,塔利班“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剧,主要反恐国家对反恐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并积极采取反恐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1.
岳志军  陈定  刘永生 《国防》2002,(10):64-64
为探索人武部首长机关网上训练新路子,四川省宜宾军分区于前不久在新建成的联合指挥中心组织了人武部首长和机关网上对抗演习。演习以防备连锁反应为背景,按照我国组织应急兵员动员与处置突发事件的指导思想及战术原则的要求,紧贴军分区、人武部作战任务的实际,采取“红”“蓝”对抗、依靠计算机自动提供态势的随机导调方式,演练了连锁反应条件下应急兵员动员与反动员、恐怖袭击与反恐怖袭击两个课题,重点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特别是“9·11”以后,恐怖袭击的阴云一直笼罩着整个世界,让很多人谈恐色变。急剧升级的恐怖活动使全世界感到震惊,恐怖袭击已经升级为一场看不到对手也没有明确战线却让人防不胜防的特殊战争。一、袭击目标非常明确,难以料想作为战争都有自己明确的作战目的,恐怖袭击也一样。从“9·11”到刚发生的俄劫持人质事件,恐怖分子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通过制造混乱和破坏正常秩序进行复仇与抗议。他们在袭击前选定的目标往往非常明确,而且几经筹划,秘密进行。作为被袭的一方均蒙在鼓里,一个是未雨绸缪,一个是一无所知,所以防不胜防。如“…  相似文献   

13.
近期,在恐怖袭击警报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的关键时刻,美国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美国警察局的人员正一批批地秘密前往以色列,接受以色列国内情报机构——辛贝特有关如何处置“人体炸弹”的培训,并就如何防止和减少恐怖袭击举行讨论,召开研讨会交流经验心得。人们不禁要问,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为何屈尊向一个区  相似文献   

14.
本本·拉丹,这个和“恐怖主义”如影随形的名字,曾一次次牵动世界的目光和神经。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隐居”了将近10年的“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最终没有逃过美军的追杀。下面,让我们从其经历和经事去看看本·拉丹其人。  相似文献   

15.
3月1日,“基地”组织核心人物、被称作是本·拉登最重要副手之一的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在巴基斯坦警方和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次联合袭击中被抓获。而此前,在一片喊打的反恐声浪中,全球已有2296名恐怖分子先后被捕,数百名被击毙,526个账户的约1.2亿美元恐怖组织资金被封冻。恐怖主义在全球遭到了沉重打击。然而,不时传来的恐怖袭击活动和警告也表明,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基地”组织依旧磨刀霍霍,蠢蠢欲动,伺机向有关国家特别是美、英等发动新一轮的恐怖袭击。  相似文献   

16.
“脏弹”是利用炸药爆炸或特殊手段,将放射性物质散布到环境中的装置。虽然“脏弹”不像核武器那样具有毁灭性,但其所散布的放射性颗粒同样能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恐怖分子使用“脏弹”进行恐怖袭击的可能性逐渐增大。一、恐怖分子对恐怖活动暴烈性的追求是产生“脏弹”恐怖袭击的根源为达到更大的影响力,恐怖分子不断寻求危害更大的袭击方式。“脏弹”爆炸后产生的巨大危害吸引恐怖分子实施此类袭击。(一)恐怖分子对恐怖活动暴烈性的追求促使其寻求危害更大的袭击方式恐怖活动是恐怖组织为达成其政治或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暴力活动,其目的是…  相似文献   

17.
杜科 《环球军事》2010,(11):6-7
近期以来,在反恐方面防守严密的美国本土虽然没有再次遭受类似“9·11”的大规模恐怖袭击,但恐怖袭击的警报却频频拉响。从2009年11月5日胡德堡枪击案、到2009年12月25日西北航空公司第253号班机炸机未遂事件、再到今年5月2日发生的纽约时代广场汽车炸弹未遂事件,  相似文献   

18.
2003年圣诞节前夕,美国再次拉响了恐怖袭击警报,威胁等级骤然升至“橙色”。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不得不中断休假,紧急向华盛顿部署机动防空部队。美国情报部门的高官也一再强调:“基地组织对美国发动的新一轮恐怖袭击,将比‘9·11’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奇怪的是,布什总统不久前刚刚宣布,驻伊美军的行动有效地阻止了恐怖分子对美本土的袭击。恐怖威胁的再次加剧,不禁使人们对布什政府的反恐方略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9.
着眼于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的国际反恐斗争形势 ,从我国反恐斗争的角度出发 ,就警卫部队当前应对恐怖主义的一些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广  于清祥 《环球军事》2010,(22):19-19
11月1日,加拿大、荷兰、德国相继发布消息说,即日起暂时关闭来自也门的航空邮件和客、货运航班入境,以防止恐怖事件发生。这是继上月底美国发现“爆炸包裹”后各相关国家采取的新举措。“爆炸包裹”俨然成了恐怖袭击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