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组织的应急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实施战时动员后,对快速集结起来的预任军官和预编士兵所进行的成建制军事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向现役部队过渡,尽快形成战斗力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阶段。应急训练有利于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动员中和动员后的部队管理,有利于遂行作战任务。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应急训练应确立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民兵制度与预备役制度相结合,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兵役制度。民兵,是战略力量,民兵建设要提高到战略地位;预备役部队,是我军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是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兵建设和预备役部队建设都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工作,二者只有协调发展、共同发展,才能构筑起适应  相似文献   

3.
赵晓岗  何毅 《华北民兵》2008,(12):43-43
加速推进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确保战时实施快速动员扩编,平时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关键环节和必然要求。因此,民兵和预备役部队信息化建设,既要在提高快速动员能力上做文章,又要适应完成多样化军事任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的高度重视。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对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来说,就是要着力提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两瘦”能力,切实提升战斗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苑世军 《国防》2007,(5):47-49
组织整顿是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和遂行任务的能力,必须扎扎实实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6.
魏玉祥  程晓印  何灵 《国防》2002,(1):11-11
为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努力提高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去年初冬时节,沈阳军区指导辽宁省军区组织预备役部队进行了快速动员、机动演练,探索了预备役部队战时快速动员、机动的程序、内容及方法,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这次演练以新时期国防动员建设的方针原则为指导,以预备役部队战时快速动员暂行办法为依据,坚持科技融入、战训一  相似文献   

7.
战士:我想就我军的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提几个问题,可以吗? 指导员:可以。战士:首先请谈谈,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着眼点是什么? 指导员:三总部有关文件指出:“组建预备役部队是中央军委的一项重要决定,是保证战时我军能够迅速动员扩编应付突发事件的重大措施”,“是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因此,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的着眼点是一切工作要有利于战时快速动员。具体说来在思想上要确立战时快速动员,在组织上要适应战时快速动员,在措施上要保证战时快速动员,在训练上要突出战时快速动员。  相似文献   

8.
杨冀平 《国防》2006,(1):45-45,46-47
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是衡量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基本指标,是动员质量与速度的有机统一。预备役部队作为战时首批动员使用的后备力量,将配合现役部队快速遂行作战任务,客观上要求其必须努力提高快速动员能力。为此,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动员模式,坚持“以快为主、充分准备、果断决策、密切协同”的原则,突出提升动员质量和速度,努力提高快速动员能力。一、立足编组实际,简化动员层次在预备役部队平时建设中,对预备役部队组织布局通常考虑了两个因素:一是适应战时快速遂行任务需要,二是编组在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这为预备役部队快…  相似文献   

9.
《东北后备军》2006,(4):1-1
组织建议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基础性工作,抓好一年一度的组织整顿,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生成、巩固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前提和有效途径。今年是科学发展观落实之年,是国防动员建设“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战区应急动员准备关键之年。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贴形势任务,突出建设重点,深化改革创新,科学整合资源,着眼长远发展,规范编组秩序,切实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编实配强。  相似文献   

10.
在整组期间发现,在建有预备役部队的县(市),一些乡、镇武装部将民兵和预备役兵员混编在一起。即同一个人,在民兵花名册上是民兵,而在预编兵员花名册上又是预备役士兵,上级人武部门统计民兵实力时,将其作为民兵统计,而预备役部队统计实力时,又被统计为预备役兵员实力。这样重编不妥。其一,民兵组织和预备役部队的性质任务不尽相同。民兵是群众性的武装组织,战时主要是为部队输  相似文献   

11.
朱和平 《国防》2010,(10):16-18
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优化规模结构和力量布局,建设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昆明陆军预备役通信团认真贯彻落实江主席“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预备役部队”的指示精神。广泛开展了以学习新技术、练就新技能、运用新手段、掌握新装备、研究新战法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练兵活动,结合贯彻总部新颁布的《预备役部队战时快速动员组织与实施》,专门组织现役官兵对战时快速动员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13.
张智 《国防》2005,(4):29-30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压缩现役部队规模,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推进新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选择,我国也确立了“建设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针。而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重点就是要按照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作战能力建设。因为,民兵是国家“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战时首批动员对象。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军事制度,建立民兵组织和组建预备役部队,是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  相似文献   

14.
走向练兵场     
当前,民兵预备役部队的组训工作已经展开.民兵预备役部队是部队战斗力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部队肩负的责任更重要.任务更艰巨,当前,要以战斗力建设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组织落实、政治合格,训练有素,管理正规、装备配套、战备落实.动员快速”的建设目标,确保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的整体跃升。  相似文献   

15.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立即启动省、市(州)、县三级民兵预备役应急机制,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5万余人参加战斗。抗震救灾后勤保障中,省军区部队没有保障分队、保障装备和战备储备物资,但仍出色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认真总结其中的得与失,对健全民兵预备役应急动员后勤保障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兵预备役部队后勤保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民兵应急动员后勤  相似文献   

16.
蓝显忠 《国防》2006,(2):31-32
预备役部队战时快速动员,是预备役部队由平时状态转为战时状态,从而快速形成战斗力的重要环节。现代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增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作战进程短促,给快速动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高技术局部战争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备役部队面临战场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也给快速动员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探讨现代战争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的特点和规律,大力提高战时快速动员能力,是做好现实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提高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应着重打牢“五个基础”。一、坚持经常性国防教育,打牢思想…  相似文献   

17.
23、为什么强调要加强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 答:加强乡(镇)、厂矿企事业单位人民武装部建设是加强民兵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抓民兵基层建设,必须首先抓好基层人民武装部建设,这是由民兵工作的特点和基层人民武装部的地位、作用决定的。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平时分散在工农业生产的各个岗位。基层人民武装部是平时从事民兵、预备役工作,战时进行兵员动员和组织民兵配合部队作战的  相似文献   

18.
《国防》1996,(2)
武装力量动员,是国家为适应战争需要,扩充和调整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的活动。通常包括现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以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和后勤物资的动员。  相似文献   

19.
夏国富 《国防》2008,(9):4-6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紧急动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参加抗震救灾,为抗击地震灾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组织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抗震救灾,在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反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建军七十周年,3月17日,由总参动员部、总政群工部、《中国国防报》和《中国民兵》杂志社联合组织的征集民兵、预备役部队歌曲的组委会和评委会在北京正式成立。 我们的国家有一支强大的后备力量——预备役部队。这支寓兵于民、遍布城乡的队伍,不仅在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留下了如《游击队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海上女民兵》等一些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为了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广大预备役人员和民兵的精神生活。总参动员部、总政群工部、《中国国防报》社和《中国民兵》杂志社从今年年初起就开始联合组织征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的歌曲。征歌要求以健康向上,激昂雄壮、反映新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