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实 《政工学刊》2013,(4):65-65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些深刻而有力的话语,出自毛泽东1944年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举行追悼会时所做的讲话,并经整理成《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论述为人民服务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2.
人民防空法治建设,是为了开展人民防空建设、保障人民防空行动、促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而组织进行的立法、执法等一系列活动.人民防空法治建设的地位作用,形成于长期的人民防空工作实践,反映了对人民防空法治建设的性质、意义的基本认识和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3.
何子平  何乐华 《国防》2006,(10):25-27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努力开创国防动员事业和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人民防空应急准备是当前人民防空建设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涉及各领域、各层次的系统工程。因此,新世纪新阶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着眼战时需求和经济建设发展全局,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科学筹划各项工作,统筹协调各种关系,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效推动人民防空应急准备有序进行。一、科学预测,以战时需求为牵引,有重点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就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导向,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家领导人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就是依靠人民的力量推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为人民而服务,最终的成果也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创新发展与贴近实际相结合、服务群众与引领群众相贴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路径,最终建设好社会主义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5.
从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算起,“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成为我们党的座右铭已过60年。60年来。“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始终被提及。“人民”这两个字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社会发生巨大变迁的时代。重新理解并坚持“为人民服务”显得更为重要。请看《嘹望东方周刊》贾葭撰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作的即兴讲话。文章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同志作为革命队伍中最普通一员,尽管没有干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一生平凡,但正是无数这样平凡的同志体现出的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造就了共产党人的伟大事业。当前,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进程中,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从《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体会到自身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7.
部队立足本职践行“服务人民”要求,一要坚定政治立场,把服务人民建立在爱民、富民、利民的理性基础之上;二要加强素质建设,把服务人民贯穿于官兵能力全面发展之上;三要强化服务意识,把服务人民体现在真心实意为民谋利之上;四要立足本职,把服务人民落实到扎实做好部队建设各项工作之上。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牺牲精神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并不断深化的高尚精神。《为人民服务》是展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文献,其中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牺牲精神。文章从中国共产党人牺牲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从核心要义、实践方式、价值归宿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牺牲精神的深刻内涵。从《为人民服务》中探析中国共产党人牺牲精神,对新时代党带领人民统筹推进“四个伟大”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然要求以"以人民为中心";防范科技创新的政治风险和伦理风险要求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主要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及以人民幸福生活需求为指向发展民生科技。  相似文献   

10.
朱萍  谭冬初 《兵团建设》2007,(10):11-11
农四师是一个少数民族边境师,由于多种原因,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滞后。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四师党委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出发,集中财力、物力,每年为基层群众办10件实事。今年初,农四师党委在办好办实去年10件实事的基础上,决定实施经济社会"双十主体工程",使广大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问题,本质所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体现了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正因为我们党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才使我们党从根本上获得思想上的先进性、组织基础上的先进性和奋斗目标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以"服务人民为荣,背离人民为耻"为主要内容,从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社会和谐发展的道德保证和武警部队历史使命三个层次阐述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新时期对武警官兵提出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近日,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在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对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省军区系统党员干部身处军地结合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就要率先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楷模。为配合全党全军正在开展的这项重大教育实践活动,本刊开辟《架起连心桥,共筑中国梦》专栏,力求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向广大读者介绍省军区系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蒋勇  韩守武 《政工学刊》2007,(12):19-20
一、坚定政治立场。把服务人民建立在爱民、为民、富民、利民的理性基础上。(一)在筑牢政治方向根基中坚定服务人民立场。胡主席关于服务人民的重要论述,不仅科学回答了我军建设“为了谁”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而且正确解决了我军建设与发展“依靠谁”的重大实践问题,指明了我军建设的方向。因此,必须把服务人民作为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兵团建设》2007,(11):71-72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期待。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时,从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针对我国社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空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共产党创建和运用人民空军的理论与实践 ,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空军建设与运用的经验 ,论述中国共产党人民空军理论的基本内涵、科学体系、理论价值和重大指导意义 ,揭示国家利益和军事斗争需求决定人民空军建设与运用的客观规律性 ,展现中国共产党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从军事斗争需要出发、从战略全局出发建设与运用人民空军的思维特点和高超的指导艺术 ,探讨新世纪新阶段以中国共产党人民空军理论为指导加强空军建设的若干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日,记者从兵团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今年一季度,兵团为职工群众办"十件实事"工程全面展开,42项实事中已有12项全面实施,13项进入启动实施阶段,其余实事正抓紧开展前期工作。今年,兵团"十件实事"投资规模、实施内容和保障范围为历年之最,共10件42项建设内容,计划总投资334.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类  相似文献   

18.
古丽 《政工学刊》2001,(9):10-11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也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党 8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 :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是党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根本保证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是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也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因为如此 ,党领导开展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党成立不久 ,就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19.
抗美援朝战争 ,是一场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和浴血奋战的伟大战争。人民海军在初建阶段 ,基本上不具备成建制、成规模参战的条件。随着战局的发展和需要 ,人民海军积极支援前线 ,并主动请缨参战 ,相继派出快艇、布雷、岸炮部队和指挥人员入朝参战 ,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一批参加抗美援朝的光荣部队和战斗骨干调归海军后 ,在人民海军尔后的作战和现代化建设中 ,发挥了重要的先锋模范作用。本文对人民海军支援和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与人民海军的直接联系进行研究 ,填补了该方面研究的空白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也在兼具世界各国现代化的普遍特性中彰显出独特之处。因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要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一定要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主体性地位,在时空的追寻中秉承党的初心使命、在理论的思索中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色彩、在意义的构思中懂得辉煌成就的人民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