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破产,特别是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红军长征中,到底有几次会师?有的说六次会师,有的说七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红2、6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红7军团(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10军在江西重溪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陕北永坪会师;陕甘支队与红15军团在陕北甘泉会师;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相似文献   

2.
(二)张学良东北军一、张学良就任东王省保安总司令张学良、杨守霆经天津赶滦州指挥部队撤退。张作相之第5方面军汤天俄部撤往热河,其余向山海关、锦州撤退。孙传芳第1方面军郑俊彦部投诚,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5军团,以郑俊彦为总指挥④,其中有2个师随张学察良、杨守霆向滦州以东撤退。张宗昌、请玉噗之第2、第7方面军集结天津附近,犹豫不定,其徐源泉部向阎锡山投诚,被改编为国军革命军第3集团军第11军团,旋改称第6军团,以徐源泉为总指挥@。6月12日,张宗昌、请玉噗率部5万余人自天津向古治,滦州撤退,继续负隅顽抗。8…  相似文献   

3.
袁杰 《军事史林》2023,(8):7-15
<正>红9军团是红军中唯一一个参加过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长征的部队,以善于独立作战和机动灵活著称,被毛泽东赞为“牵牛鼻子的能手”,被周恩来誉为“战略骑兵”。其在四渡赤水之战中智取仙人关、激战箭滩场、坚守穿风坳、阻击娄山关、惑敌枫香坝、钳敌乌江北,多次独立牵制敌人,掩护主力作战,为减轻主力部队战场压力和实现战略转移发挥了重大作用。除完成作战任务外,  相似文献   

4.
君威 《军事史林》2006,(1):31-3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2军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陆军第59师团,其前身是1939年1月14日在日本久留米编成的独立混成第10旅团。该旅团编成5天后即调入中国战场,驻山东济南地区,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建制,主要担负济南周围铁路沿线的警备任务,经常与此地的八路军第115师及冀、鲁、豫军区和国民党鲁苏战区于学忠的部队作战。1942年4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令以这个旅团为基础编成第59师团,仍归华北方面军第12军建制,后归华北方面军直辖。柳川悌、细川忠康、藤田茂先后担任这个师团的师团长。在华期间,第59师团多次参与了华北方面军的治安“肃正”作战,制造了冀中北疃村大屠杀等惨案。1943年8月,该师团在山东馆陶尖冢镇决开卫河大堤,致使馆陶、临清、曲周、邱县、清河、威县、武城7县受灾,2万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注释说:“红六军团与红二军团会合后,(任弼时)任二、六两军团组成的第二方面军的政治委员。”注释说:1934年10月,红六军团“在贵州东部与贺龙同志率领的红军第二军团会合,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经作者查核,这种说法不准确。红二方面军组成的时间应该是1936年7月5日,任弼时同志任红二方面军政委,也在这时。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4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该军一部的前身为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4军)。1933年6月,编为第1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下辖第4、第5、第6团。参加中央苏区第1至5次反“围剿”作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2师为前卫师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出色地完成中革军委赋予的  相似文献   

8.
刘军 《军事史林》2021,(5):37-43
朱瑞(1905年-1948年),学名朱敦仲,字剑侠,江苏宿迁入,中共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特派员、长江局军委参谋长兼秘书长,红军总司令部科长、红军学校教员、军政治委员、军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1军团,第一、第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到陕北后参加了东征、西征等战役.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是由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第8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1948年9月27日,中央军委电示华北军区、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批准组建一个新的纵队--第8纵队.  相似文献   

10.
红九军团是红一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10月28日,由红一军团第3师、红五军团第14师组成。1934年5月,广昌保卫战失败后,第14师撤销,军团直辖第3师。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时,中革军委决定将活动在赣东南地区的第22师划归红九军团建制。1935年2月,根据中革军委的命令,部队进行了整编,红九军团将原有的两个师缩编为3个团,机关、后勤也作了大幅度精简,组织精干,连队充实,机动能力加强。红九军团虽然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但却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人数不多,但短小精悍,战斗力比较强,善于机动作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英雄部队,其前身可追溯到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抗日战争时期的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后发展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边抗日武装、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调查了全省42个县级人武部建设的情况,发现当前人武干部缺编多,补充困难。全省人武干部缺绾××名,占编制总数的11%。而且主要是条件艰苦的高原牧区的一些人武部缺编。天峻县和刚察县人武部各应编××名,天峻县人武部缺4名(政委和政工科长都缺编),刚察县人武部缺5名,1人离职学习,只有×人在位。人武干部缺编多、补充困难的原因,一是有些干部不愿在艰苦的牧区工作,不热爱人武工作。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后,仅玉树、果洛、海南三个自治州的人武部,就有17人调离人武部。二是青海牧区许多县  相似文献   

13.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中国人民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当时 ,红1军团驻扎在陕西三原一带 ,为了开赴抗日前线 ,我们已经在各方面作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卢沟桥事变之后 ,华北的军事形势急转直下 ,我们军团部的干部都意识到出征杀敌的日子为期不远了。三原改编与渡河东征我当时任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这时的红1军团其前身为长征到达陕北的陕甘支队第1、第2纵队 (即中央红军第1、第3军团 ) ,林彪、聂荣臻分别担任军团司令员和政委 ,林彪调任红军大学校长之后 ,军团司令员一职由左权代理。到改编为…  相似文献   

14.
萧克 《军事史林》2016,(6):3-10
红二、六军团退出湘鄂川黔根据地,是主动地、有计划地进行的,不是流寇式地单纯军事行动,也不是搬家式的消极逃跑.我们吸取中央红军及六军团的经验教训,退出时行李简化,只带一两天米,轻装前进,只要是有胜利把握,就坚决勇敢地打仗.打好仗,就可以休整(多则十天半月,少则也三两天),就可以扩大红军.  相似文献   

15.
史学界一些人士认为,红2、红6军团长征到四川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及召开会议的时间是7月1日,如《中共四川地方党史大事年表》第65页载:“7月1日,红2、红6军团负责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到达甘孜,会见红四方面军负责人,遂召开会议。”笔者认为,这是不确切的。理由是:(一)1936年7月1日,朱德电徐向前:“贺任明天到甘。”①指明了红2、红6军团领导人贺龙、任弼时  相似文献   

16.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万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同时,又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重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从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过渡的重要里程碑.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整个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支部队从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起,先后转战于川西平原、川西北、川西南、西康东部及甘南地区.广大指战员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不畏艰难险阻,数翻雪山,三过草地,打破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有力策应了红一、二方面军的北上,为革命武装向大西北的战略转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也一度使这支英勇的红军队伍,遭受过不应有的挫折和损失.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历程,艰难、曲折、复杂,有丰富的经验教训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7.
1935年11月19日,红2、红6军团主力1.7万余人由桑植县的刘家坪和瑞塔铺地区出发,开始战略转移;第18师留在根据地担负钳制敌人、掩护主力转移的任务。11月20日,红2、红6军团在张家湾一带突破国民党军澧水封锁线。11月23-28日,红2、红6军团占领展溪,浦市、淑浦、新  相似文献   

18.
梅兴无 《军事史林》2016,(12):52-56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回答:“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搞分裂,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机.一直坚持在南方的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何立波 《军事史林》2004,(11):34-40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名将谱上,长期担任参谋长职务的李达上将是其中杰出的一个.从1932年担任湘赣军区独立一师参谋长起,李达陆续担任了红6军团第8军参谋长、红6军团参谋长、红2军团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红军援西军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中原野战军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西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等.李达长期担任高级领导机关的参谋长职务,他所提出的"非战斗机关军事化"主张,今天对我军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刘伯承、陈毅两位元帅在称赞李达的工作时,不止一次地称赞他是"称职的好参谋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乡(镇)专武干部出现来源短缺,造成新一轮专武干部缺编的现象。其原因是乡(镇)干部普遍缺编,专武干部配不起来。二是专武干部待遇偏低,造成部分专武干部对本职不安心;三是具备担任专武干部条件的合适人选不多。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