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电子攻击的“硬杀伤”能力用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电子设备是电子对抗措施中最有效、最彻底的办法。反辐射导弹的导引头实际上是一部无源雷达,它利用敌方的电磁辐射自行导引,专用于摧毁敌方电磁辐射源及其载体和操作人员,因此是一种特殊的电子对抗手段,称之为电子战的“硬杀伤”手段。由于这种被动寻的武器隐蔽性好、作用距离远,能全天候使用,已成为现代战争中防空压制的主要“硬杀伤”武器之一。近  相似文献   

2.
反辐射导弹亦称反雷达导弹,是一种专门攻击辐射电磁波的雷达等电子设备的精确制导武器,是压制、摧毁防空系统的主要硬杀伤手段。反辐射导弹的出现,使电子战从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反侦察、反干扰扩展到电子摧毁和电子反摧毁阶段,使电子战技术从软杀伤发展到硬杀伤阶段。自美军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世界上首先装备了“百舌鸟”AGM-45反辐射导弹后,苏联/俄罗斯为与美国竞争,也研制和装备了多种型号的反辐射导弹,主要有:AS-5(KSR-2)、AS-6  相似文献   

3.
现代战场上雷达部署的广度和密度越来越大。据美军测算,一架战术飞机在作战地域上空300米以上高度飞行时,会受到来自地面30~40部雷达的探测跟踪。以干扰、压制和摧毁敌方雷达为重要内容的电子战变得尤为重要。反辐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主要以防空系统的无线电辐射源为目标,重点打击、摧毁防空系统雷达。作为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产物。从20世纪60年代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到伊拉克战争,许多战例表明,反辐射导弹是压制防空系统十分有效的手段,为夺取战场电磁优势、充分发挥空袭武器装备的效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它不仅对防空雷达及操作人员造成“硬毁伤”、破坏情报指挥自动化系统,而且能对作战人员造成心理压力,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因此,反辐射导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4.
反辐射导弹是一种利用敌方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并摧毁目标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由雷达、地空导弹和高炮组成的一体化防空系统对航空兵突防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反辐射导弹的问世正是为了反制敌防空系统。反辐射导弹不是使敌方雷达暂时致盲的“软杀伤”武器,而是对敌方雷达予以摧毁的“硬杀伤”武器。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在努力发展反辐射导弹,美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因此,系统地分析美国发展反辐射导弹的轨迹与思路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5.
反辐射导弹的优劣剖析及作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辐射导弹又称为反雷达导弹,主要以防空系统的无线电辐射源为目标, 重点打击、摧毁防空系统雷达。作为雷达的克星,反辐射导弹是现代空袭与反空袭斗争的产物。从60年代在越南战场投入使用到最近的伊拉克战争,许多战例表明,反辐射导弹是压制防空系统十分有效的手段,为夺取战场电磁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电子战领域中,反辐射导弹作为“硬杀伤”武器占有突出的地位,在近代多次局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同沿着手电筒发出的光束攻击手电筒一样,反辐射导弹利用雷达发出的电磁辐射信号跟踪和摧毁雷达,以达到破坏预警、火控、指挥等电子系统的目的。美国军界一向认为,现代雷达的部署密度越来越大、性能越来越先进,仅  相似文献   

7.
反辐射无人机是压制、摧毁敌防空系统的重要硬杀伤手段。从需求上阐述了发展反辐射无人机的重要性,分析了其突出的特点;并通过对反辐射无人机的作战效能分析,理论说明了利用反辐射无人机攻击敌方雷达预警系统、防空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反辐射导弹(ARM)是现代战争中对雷达硬杀伤的主要武器.对抗反辐射导弹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诱饵系统.讨论了利用退役的某型火控雷达和主战雷达所组成的一套ARM诱骗系统的组成和简要的工作原理,及在满足某些特定的条件下,这种诱饵系统所能起到的有效的诱骗作用原理.另外,还介绍了改制的本系统的性能指标,讨论了系统在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定向能武器既可用于战术防空,又。可用于战略防御,是比较理想的防空、反导弹和反卫星武器。在战术防空作战中,一种日益增长的空中威胁是巡航导弹和反辐射导弹,对舰船防空中则是掠海反舰导弹。这种威胁的特点是高度低、速度快。因而要求防空武器的反应时间极短,而定向能武器则正好具有反应快、速度高的优点。因此定向能武器在战术防空方面的应用必将迅速发展。未来防空作战的另一个特点是电子战必将加剧,这又将促使大功率微波武器的迅速发展,而且微波武器又是对付毫米波精确制导武器的一种有效手段。可见战术防  相似文献   

10.
防空火力压制力量的主要作用是在空中作战中用于掩护攻击机群遂行突击任务,提高其突防概率,减少伤亡。其作战手段包括软、硬杀伤两种。硬杀伤手段主要是用于摧毁敌方地空导弹和高炮等防空兵器的制导雷达;软杀伤手段主要是用于对地面防空兵器的制导雷达和指挥通信系统实施电子干扰使其失去作战效能。美国空军防空火力压制力量自60年代建立以来,至今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它的发展首先是从专用防空火力压制硬杀伤武器开始的,其代号为“野鼬鼠”。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上空中威胁的发展变化,海上舰艇防空武器在不断改进和发展。为了对付在电子战环境下,以反舰导弹为主,攻击机和武装直升机多层次的全方位攻击,仅靠一种防空武器已无法实现有效的防空。因此,发展新型高性能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外,还发展了近程防空火炮系统、弹炮结合防空系统、战术激光防空武器,并加强电子战能力。而且多种防空武器和多舰艇综合协调的防空作战,以及软硬杀伤手段有效结合已成为增强海上防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舰载软杀伤武器为电子战设备。硬杀伤武器包括导弹、近距武器系统等,为使对反舰导弹防御的成功率最大,各种软硬杀伤武器必须以一定顺序和互相协调的方式进行分层防御。  相似文献   

13.
以对防空导弹雷达的杀伤概率作为攻击机对防空导弹的毁伤效能指标,分析了攻击机利用反辐射导弹和辐射源定位/攻击两种方式打击敌方防空导弹雷达的作战过程.针对两种打击方式分别给出了其相应的杀伤概率模型.最后,举出示例,具体分析了影响反辐射导弹杀伤概率、攻击机发现目标概率和进入目标概率的各种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防空电子战面临的主要威胁与任务,以及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反辐射武器等加强防空电子战能力的可能途径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舰载软杀伤武器为电子战设备,硬杀伤武器包括导弹、近距武器系统等。为使对反舰导弹防御的成功率为最大,各种软硬杀伤武器必须以一定顺序和互相协调的方式进行分层防御。根据国外文献,细致分析了舰载软硬杀伤武器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从提高现役火控雷达的战场生存能力出发,避免其遭到敌方反辐射导弹(ARM)的攻击,首先根据火控雷达在防空系统中的作战任务需求,分别针对反侦察和诱偏ARM,提出了将间歇开机与雷达组网相结合的辐射控制策略;然后为了验证火控雷达网的抗ARM效果,建立了相应的侦察系统截获信号模型和ARM追踪信号模型;最后对3部火控雷达进行了辐射控制下的组网仿真。结果表明,火控雷达网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良好的抗ARM效果,仿真中的辐射控制策略对提高和研究现役火控雷达的战场生存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抗击反辐射导弹武器时的指挥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军事领域,使得战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进攻与防御间的对抗越来越激烈。近两场战争表明,现代战争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一种全方位、立体化、在多维空间展开的高科技战争,反辐射武器是主要的电子进攻武器。本文结合水面舰艇作战特点,从雷达诱骗和航空导弹硬抗击两个方面入手,对抗击反辐射导弹武器时的编队配置、引诱条件、引诱时机及指挥决策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以积极的防御手段综合抗击来袭的雷达制导反辐射导弹。  相似文献   

18.
筑起雷达的铜墙铁壁——反辐射导弹对抗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辐射导弹是地面防空雷达系统的主要威胁之一。1986年美国和利比亚冲突中,美国发射40枚哈姆反辐射导弹,摧毁并压制利比亚防空雷达警戒系统,迫使利比亚大部分雷达短期内不敢开机工作。在海湾战争中,美空军发射1000多枚哈姆反辐射导弹,英军发射100多枚阿拉姆反辐射导弹,这些新型反辐射导弹为彻底摧毁伊军C3I防空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反辐射导弹已发展到第三代,技术性能越来越先进。但是,同世界上任何一种先进武器一样,反辐射导弹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主要是:对目标辐射源的依赖性,超宽频带导引头的灵敏度、测角精度受到限制,导引头的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制导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如激光制导武器、红外成像导弹、巡航导弹和反辐射导弹等广泛装备部队,并在历次现代局部战争中显示出强大的威力。面对精确制导武器日趋严重的威胁,为了有效对抗光电制导武器、光电引信以及载机的光电设备,在防空体系中大力发展光电对抗技术是现代高技术战场的迫切需求。防空体系中可采用的光电对抗技术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0.
雷达装备抗击反辐射摧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战争中,被人们誉为“千里眼”的雷达,已广泛用于预警、侦察、防空、指挥、控制、制导、火控等系统中。进攻性武器性能的改善,尤其是隐身技术的采用,促使雷达加速发展和更新。在电磁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进攻性武器单靠电子干扰的软杀伤手段,已难以有效地摆脱雷达的“跟踪”。因此,许多国家加紧发展摧毁雷达的硬杀伤武器——反辐射武器(或称反雷达武器)。利用雷达的电磁辐射,反辐射武器可对雷达进行寻的、跟踪直至摧毁。除了摧毁雷达阵地外,它还能杀伤雷达操作人员,迫使敌方重新装备或长时间维修,使雷达在作战中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