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文俊 《政工学刊》2002,(12):57-58
美英在阿富汗作战中宣传攻心的重点内容1 .广泛宣传“反恐”战争的正义性 ,最大限度地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美英为着手阿富汗作战 ,展开心战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宣传其在阿富汗动武的正义性。具体主要表现为 :①广泛宣传恐怖袭击造成的巨大损失和无辜平民所受的伤害。“9·11”事件发生后 ,美英一些媒体对其造成的损失和无辜平民所受的伤害进行了大肆渲染 ,极力把美国打扮成一个受害者 ,其目的就是试图引起全世界的注意 ,博得国际社会的同情。②高举反恐怖大旗 ,广泛宣传阿富汗作战的目标和原则。美英从冲突一开始就通过各种手段一再…  相似文献   

2.
郑国梁 《国防》2005,(8):25-26
1950年,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台湾问题从此成为中美两国关系之间最大的争议问题。随着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签署,“台湾地位未定”论已经寿终正寝。然而,“台独”势力却想借尸还魂,不仅恶意攻击抗日战争结束前明确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文件《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说什么《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是“没有正式法律效力的战时宣传文件”,《开罗宣言》在“本质上是新闻稿”,“事实上连一张新闻稿都不如”,企图否认《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性质和法律…  相似文献   

3.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无条件投降”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条件投降”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中为首的同盟国对德意日为首的轴心国的一项重要政策。这一政策对战时与战后产生的影响是广泛和巨大的。笔者拟对这一政策的有关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关于无条件投降政策提出和被四大国赞同的经过国内有的学者认为,无条件投降政策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卡萨布兰卡会议最早提出的。也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是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宣言》中提出的。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至于无条件投降政策何时被美英苏中四大国一致赞同通过,则尚未见到考证。  相似文献   

4.
1989年2月的《美国历史评论》第94卷第1号刊登《论朝鲜战争》一文(作者:美国菲利普·韦斯特),对80年代美英研究朝鲜战争的5部代表作作了评介。从中可窥见美英近期研究朝鲜战争动态之一斑,我们将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作一简介,供读者鉴别。  相似文献   

5.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开战以来,由于伊军灵活运用了“化整为零、寓兵于民、短促出击、分兵袭扰”的战法,美英联军在地面战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巷战中损失惨重。有军事专家撰文预言,美军为避免在城市巷战中遭受重大伤亡,很可能在下一步的行动中丢掉“干净战争”的口号,使出“撒手锏”来对付伊军愈加强烈的抵抗。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美军在新的作战理论的指导下,对新的战法和新的武器装备进行了检验。美英联军直击要害的“斩首行动”、意在威慑的“震慑行动”、快速机动的地面行动以及空地一体的立体推进等,都体现了与以往高技术局部战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美英联军不但在战法运用上不拘一格,在军需保障方法上也多有创新,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需勤务发展的方向。对我军军需保障的启示是:主动调整和确立军需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军需体制改革;构建“扁平矩阵式”的战时军需保障指挥体制;建立军地一体的军需动员机制;创新军需保障方法。  相似文献   

8.
旧金山和约和日蒋和约与美日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金山对日和约》摒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参与、拟制与签订 ,掩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罪行 ,在安全与政治、领土、经贸等条款和战争赔偿等问题上 ,处处违背盟国有关对日政策的国际协议。它不是一个全面的 ,也不是真正的对日和约。在美国政府施加影响和日本政府的错误选择下 ,日本与台湾蒋介石政府签订所谓《中华民国与日本国间和平条约》 ,这是战后中日关系史上的一大逆流。旧金山和约及日蒋和约 ,在实际上确认了由杜鲁门政府炮制而获得吉田茂政府支持和参与的“台湾地位未定”论 ,违背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协议和日本政府在《乞降照会》中的承诺。这两个条约在国际条约中对台湾地位问题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妄图分离台湾 ,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9.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被列入“五经”,其伦理大旨是“道名分”①,“惩恶扬善”。孟子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②,司马迁也有孔子“作《春秋》”③之说。可是近代以来,相继有学者对此说进行考证,多以为孔子作《春秋》的说法缺乏史证,可能是孟子的伪造④。不过,孟子所谓“乱臣贼子惧”却从手段意义上道出了《春秋》的伦理价值。《春秋》被称之为“经”,解释这部“经”的书称之为“传”。《春秋》三传便是解释《春秋》的著作。《春秋左氏传》…  相似文献   

10.
高寅 《军事文摘》2022,(23):35-39
<正>二战以后,国际社会建立起了以《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为代表的战后世界和平体制。日本作为战败国,接受美国的军事占领并进行民主化改造,放弃战争力量和否定国家的交战权。因此,在日本官方文件中,一直没有正式使用“军事战略”一词,而以“防卫战略”代替(为便于读者理解,本文遵循惯例,以“军事战略”指代日本的“防卫战略”)。  相似文献   

11.
文锋 《环球军事》2008,(6):62-63
1945年,随着法西斯德国的彻底失败,苏联的势力范围得到了空前的扩大。社会主义浪潮席卷了整个东欧。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对此忧心忡忡。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呼吁美英联合对付苏联的威胁,从而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孙机  杨萍 《军事史林》2013,(2):56-5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弩的国家。古文献中有关弩的线索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尚书·太甲》说:“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韩非子·说林篇》说:“羿执鞅持杆操弓关机。”两处所记都是商周以前的情况,所提到的“机”都宜解释为弩机。所以上古时代应已出现原始的木弩。装铜制弩机的弩战国时已有实物出土,  相似文献   

13.
美国借朝鲜内战爆发之机,武装干涉朝鲜,同时武装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割裂中国领土。为了捍卫中国的主权,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首次走上联合国讲坛,与美国代表展开了一次最激烈的面对面的交锋。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霸占台湾。1943年12月1日,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首脑发表《开罗宣言》,宣布:“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波茨坦公告》中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抗日战争胜…  相似文献   

14.
牺牲,是指“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引申称为公而捐弃生命财产等为牺牲。”(《辞学》解释)又释为“占时祭祀用牲的通称。”“今用为舍弃、捐弃之义。”(《辞海》解释)显然,按词类说,本义的牺牲为名词,引申义的牺牲为动名词,其既指为公所捐弃的生命财产,这是其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3年,美英军队加紧向海湾地区调兵谴将。几周前刚刚结束对海湾地区巡航任务、返回到澳大利亚的“林肯”号和现今正在波多黎各沿海进行训练的“罗斯福”号两个航母战斗群被紧急增调派往海湾,从而使美军再增加1.3万人。战机又增加了150多架。其中,包括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F-14“雄猫”战斗机和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等,以及多艘能够发射“战斧”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2月2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理查德·迈尔斯抵达在海湾值勤的“星座”号航母上看望官兵、他在讲话中称,美国将动员更多的反对萨达姆的伊拉克士兵,参加“倒萨”之战,与盟军一起推翻萨达姆政仅。同时,路透社和英国《每日电讯》披露,英国国防部官员说,美英军队此次“倒萨”行动将首先从海上实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西方多个国家军队陷入“兵员荒”,很难招够足额的适龄青年入伍。由于对人员素质要求更高的特种部队,这种现象表现得更加明显。最近,为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美英两国军队都把目光投向了体育圈,决意从各高校的体育系学员和极限运动选手中挑选特战人才。  相似文献   

18.
“史”最早是指一种特定的人。篆文“史”字写作“■”,“■”即右字,指右手。《说文解字》说:“‘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这里把“史”从字形结构上作了会意的解释。“记事者也”就是“史”字的本意。“史”原本是神职的人,如祝史、卜史、巫史等,他们都是构通人和神之间关系的一种职官。齐太史记崔杼、晋董狐记赵盾的故事,以秉笔直书为后人所称颂,恐怕同他们的职业性质有关。因为要对神虔诚、负责,就必须作忠实的记载。《孟子》开始,赋予“史”以“史事记载”的内容,但普遍用于表述“史事记载”的则是魏晋以后的事。司马迁写的书,原来没有正式的书名。东汉荀悦(148—209)的《汉纪》卷14中,才把司马迁的书称《史记》。《三国志·王肃传》也称《史记》。《新五代  相似文献   

19.
我国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国防科技工业要着力构建和谐军工。客观地说,“和谐”是一个模糊的描述性语汇。《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和谐”一词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对“和谐(harmony)”一词的解释为:“相关事物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华成语大辞典》收入了“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两个条目。对前者的解释是:“拥护人民军队,优待他们的家属”;对后者的解释是:“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双拥”。显然,辞典只是从字面上作了解释,并没有介绍“双拥”的来历。其实,这两个词的形成并逐步化为成语,同著名军事家肖劲光大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