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概述空战仿真是在飞行仿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高一级的仿真,工程研究用空战模拟器,是发展现代航空技术的支柱之一。六十、七十年代以来,美、英、法、西德、加拿大等国,都先后建立了先进的空战仿真实验室。实践证明,空战仿真实验室对于研究设计新型歼击机及飞机武器火  相似文献   

2.
李德栋  曹建 《国防科技》2020,41(4):19-22
用无人机担任僚机已成为战斗机编组作战领域技战术研究的新热点。本文通过跟踪美国“忠诚僚机”项目的试验进展,了解所用无人僚机和战斗机平台的性能及特点,把握长僚机编组作战对无人僚机的基本指标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美军分布式作战概念的演变、智能空战技术研究和现有装备改装趋势等因素,分析了“忠诚僚机”项目在推进空中分布式作战概念实用化、提高长僚机编组作战效能以及形成规模化无人僚机装备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得出无人僚机与有人战斗机编组作战是军队需要面对的新型作战样式这一结论,并结合国内空战理论研究、军用无人机制造能力以及反无人机装备的发展情况,给出整合资源发展优势无人机、以硬杀伤和软杀伤多种形式构建有效反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海军纷纷围绕海洋权益保护,瞄准新的作战需求,积极开展新型装备的研制与建造。2014年,各国继续保持稳定投入,海军装备和技术陆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海军装备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2014年,各国海军装备研发和服役步伐加快,并陆续在潜艇、水面舰艇、航空装备以及新概念新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航空火力控制系统是空战制胜的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航空火力控制系统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分析航空火力控制系统在未来空战中需要应对的主要挑战,结合国外人工智能军事化应用发展现状,阐述了智能航空火控系统的内涵与实现途径。展望了智能航空火控系统在未来空战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针对未来空战的特点对有人/无人战斗机协同空战的作战模式及能力需求进行了研究.从信息链到武器链时空过渡的角度分析了有人/无人机协同空战的作战优势;提出了两种典型的有人/无人机协同空战方式,并给出了作战过程描述及功能结构分析;基于“观测-评估-决策-执行”指挥控制环分析了有人/无人机协同空战的指挥控制流程;基于协同空战的任务需求提出各参与平台的能力需求.此研究对有人/无人机协同空战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美俄为代表的军事强国继续引领世界空军装备向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远程化方向发展:新一代战斗机仍然是美俄重点发展的航空平台;美俄在改进现役轰炸机的同时着手研制新一代轰炸机;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受到军事强国的普遍重视;多种作战支援飞机取得进展;美国积极探索多种新概念飞行器;各类机载武器发展顺利。  相似文献   

7.
空空导弹是人类航空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它的问世不仅使得近距空战变得更加激烈、更加复杂,而且催生了超视距空战这一新的空战样式。为适应未来空战环境日益恶劣、空战目标日趋复杂的作战需要,最大限度发挥空空导弹的作战效能,近年来,世界发达国家正在积极发展既可执行近距空战任务,也可执行超视距空战任务的新一代空空导弹——双射程空空导弹。  相似文献   

8.
钱锟 《现代军事》2010,(1):32-37
美国国防部通过计算机仿真的办法对F-35A的空战效能进行模拟,得出F-35A在对阵俄罗斯“苏-30MKI”战斗机时的交换比为1:4的结论。可见,作为“低档”战斗机的F-35在面对潜在对手的“高档”战斗机时,空战效能已经占优,但是美国军方并不满足于现状,正在筹划采用多种改进措施进-步提高F-35的作战效能。例如在机翼上加装扰流片来提高F-35C的跨音速飞行品质;在弹舱内集成隐身JSM导弹提高F-35C的反舰作战能力;装备离能固态激光武器系统提高F-35B的持续作战能力;加装主动红外对抗系统提高各型F-35的战场生存能力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航空作战平台的发展已逐步由传统"机群"向智能"集群"过渡,因此,依托航空平台信息网络体系,实现用户信息需求与通信资源的有效匹配,成为航空集群通信交互的主要模式.基于航空信息网络在集群作战背景下的应用需求,介绍了航空集群及航空信息网络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航空信息网络在集群作战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技术为其带来的性能优势,并结合集群空战中通信服务调度实现场景分析了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由于普遍使用中、远程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空战,使得空战战术发生巨大变化。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10多种作战飞机装备了中、远程空空导弹。中、远程空空导弹攻击距离远,飞行速度快,自动跟踪性强,可“发射后不用管”;与机载火控雷达相配合,具有攻击多日标的能力。同时,可减少对攻击方向和攻击高度的限制,增大了空中攻击突然性。从近期的几次局部战争和外军的演习中,可以看出现代空战出现的下述新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航空装备体系构成复杂的特点,将故障树分析引入航空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问题,提出基于故障树分析的评估方法.从作战装备、信息支援装备和保障装备三个方面构建航空装备体系结构,建造航空装备体系结构故障树;采用底事件的关键重要度指标来计算航空装备的体系结构贡献率,建立基于关键重要度的航空装备体系结构贡献率评估模型;以某航空...  相似文献   

12.
维修保障作为装备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航母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的使用与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的定义入手,系统总结了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的现状,然后从装备组成、使用特点、战场环境等方面论述了加强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能力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要坚持战斗力标准,立足本国航母装备发展实际,加快推进航空弹药贮运系统维修保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战指标间复杂的影响关系,引入概率影响图,并结合指标间重要程度的比较对飞机空战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利用空战信息流图,依据作战结果计算能力指标值与发生概率,构建空战模型的概率影响图;定性分析能力指标间的影响关系,定量计算综合影响权重;综合考虑比较权和影响权,计算空战能力值。结果证明,影响关系在空战能力评估中占有很大比重。  相似文献   

14.
第四代战斗机的航空电子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斗机是实施空中打击的重要作战平台,其性能水平的高低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国防实力。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战斗机的发展,争相投巨资开发研制新一代战斗机。预计在未来20年内,各军事强国将相继装备第四代战斗机或具有第四代战斗机部分特征的新型战斗机。第四代战斗机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超声速巡航能力、良好的隐身和矩距起降性能、超视距和多目标攻击能力、高机动性和敏捷性,以及多任务、大载荷、远航程、高可靠和可维修性。战斗机的作战效能与机载航空电子系统(avionics systems)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也可以说,机载航空电子系统的技术水平标志着战斗机的先进程度。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在发展先进作战飞行平台的同时,尤其注重发展作战飞行平台上用于夺取信息优势的电子信息装备,第四代战斗机航空电子系统正是紧紧围绕着综合化和信息化这两条主线而不断发展的。美国的F-22和F-35战斗机是世界上第四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本文将以它们为例,对第四代战斗机航空电子系统的技术和结构特点及主要技术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分析抗日战争前中日两国军队的航空装备数量规模、作战性能、种类机型、攻防能力、研发改进、生产潜力、优劣长短,得出航空装备应用、数量规模、性能需求以及结构组成等4个方面的启示,为建设发展科学合理的航空装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飞机激光空战模拟训练器是我国近年来研制并装备部队试用的一种新型机载设备。本文对它的作用,仿真性及通用性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现代空战时域、空域广阔,发生时机不确定性强,航空军械装备战损消耗大的局面,为达到海军航空军械器材保障"快速反应"和"精确保障"目的,必须进一步加强海军航空军械器材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首先从总体上规划了海军航空军械器材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然后研究了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技术;最后,提出推行海军航空军械器材"全资可视化"管理,为海军航空军械器材信息化保障提供了一种建设思路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维修保障能力评估工作是航空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精确的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方法是实现航空装备精确化保障的基础。首先建立了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确定了关键要素指标,然后建立了基于加权LS-SVM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数据链支持下的航空作战兵力变化问题。将空战能力指数通过映射关系转化为平均战斗力水平,从数学理论上证明了二者具有等价性。结合平均战斗力水平,建立了基于数据链的改进蓝彻斯特空战模型及具有增援力量的作战模型。仿真分析了等效实力比、不同初始值以及增援时刻的不同对空战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数据链具有提高作战效能和改变战局的作用。实验发现了在增援作战时,存在"局部最优增援时刻点"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2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求真务实精神推进航空兵战斗力提升,必须创新观念,紧紧把握信息化空战的发展趋势;创新战法,扬长避短构筑克敌制胜之道;创新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空战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