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种部队一直是美国这个“世界警察”处理小型突发事件的首选利器,“绿色贝雷帽”、别动队、“海豹”小队等特种部队也确实在一次次真枪实弹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它们在入侵格林纳达中攻占萨林斯角机场,在入侵巴拿马中攻占帕科拉河大桥和里士满监狱,在海湾战争中搜寻“飞毛腿”导弹,在阿富汗战争中引导战机攻击地面目标……只  相似文献   

2.
<正>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并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对日军丽面夹击的战略态势,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后,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对中国国民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战场。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抗击了日军的局部攻势,并组建中国远  相似文献   

3.
郑昊 《军事史林》2023,(10):42-49
<正>北魏末至北周初,荆襄地区的军政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领土归属、机构建置上,还包括地方军政制度的嬗变。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起大举进攻齐之雍州,于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攻取南阳、新野等地,并将荆州州治移至穰城(今河南邓州市),以都督制作为这一地区的地方军政制度,北魏的荆州都督区自此形成。北魏分裂后,东、西魏在荆州展开了争夺战,最终西魏在荆州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4.
从1938年11月至1940年12月,日本的侵华政策有了重大变化:以政治攻势为主、军事攻势为辅,在巩固占领地区的同时,软硬兼施,诱降国民党政府,以结束中日战争,实施北进、南进的世界战略。攻占武汉后,日本被迫在华转入战略相持,力图尽快建立长期战争体制。日本对华政策这一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郑昊 《军事历史》2023,(5):24-30
北魏末到北周初,荆襄地区的军政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主要表现在军政区划和军政制度上。北魏末期以穰城为中心的荆州都督区开始建立;北魏分裂后,东、西二魏经过反复争夺,最终西魏继承和巩固了原北魏的荆州都督区建置。大统十五年(549)后西魏通过南征吞并了萧梁长江中游地区的大片领土,将原荆州都督区的辖境扩张至五十余州。面对骤然增加的辖境辖州,原来的都督制度已难以为继。西魏王朝曾一度实行都督—行台并行制度,但最终还是选择另创一种新的军政制度——总管制来取代原先的都督制,设立荆州大总管作为荆襄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  相似文献   

6.
魏庆 《国防科技》2006,(9):86-88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7.
过去几周来,国际社会广为关注的阿富汗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阿富汗反塔利班北方联盟的部队在美国及其盟国的支持下,占领了阿富汗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塔利班武装的控制区已由一周前占阿全国总面积的90%骤降至目前的20%以下。与此同时,随着塔利班武装的败退,阿富汗政府重建问题也已提上日程。 反塔联盟攻占喀布尔 阿富汗战局发生变化 9日晚,北方联盟的部队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攻占了阿富汗北部战略重镇马扎里沙里夫。马扎里沙里夫是阿富汗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8.
惊心动魄大决战。逐条街道逐间房屋反复争夺。德军150万人被歼。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德军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切断苏军战略补给线。1942年7月17日,苏德战场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开始。苏军的顽强抵抗使德军伤亡惨重。9月13日,德军攻入市区。市区防御战斗极为激烈。双方对每一块土地都进行了反复争夺,对火车站的争夺竟达13次之多。尽  相似文献   

9.
隋唐的府兵制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军事制度,因普遍开设军府而得名。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485年),宇文泰为相时创立了这个制度。这是汉武帝之后,兵制紊乱七百余年的一次重大改革,是隋唐时期所盛行的府兵制的起源。  相似文献   

10.
1938年6月至10月,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个省的广大地区内,中日双方的军队进行了一次最大规模的会战,即武汉会战。这次会战历时约五个月,是中国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一、会战双方的作战企图和参战兵力武汉位处江汉平原之中,居长江与汉水之交,扼京汉、粤汉两铁路的交接点,是我国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南京失守后,武汉又是国民党政府的临时首都,事实上成了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中心。所以,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东,就能支配中国,……通过这一作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的大半。”遂决定分兵两路,沿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西进,南北合围武汉,采取以攻占武汉为主,消灭国民党军队为次的作战方针。进攻武汉的日军为华中派遣军所属第2军(辖第3、第10、第13、第16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和第11军(辖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师团、台湾旅  相似文献   

11.
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团在彭德怀等指挥下攻占湖南省会长沙,是红军实行军事战略转变之后,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它是彭德怀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作战方向,善于创造和把握战机等指挥艺术的生动体现。1930年6月,红三军团组建后,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进攻中心城市的指示和赋予的作战任务,利用敌人处于战略守势之机,积极主动地发起攻势作战,先后取得攻占大冶县城和黄石港(今湖北黄石市)的胜利。6月15日,中共红三军团前委在大冶召开会议,研究贯彻执行中央军委关于进攻武汉的指示。  相似文献   

12.
南昌会战是抗日战争史上22次大会战之一,战火波及江西北部,北起修水,南至赣江,东以鄱阳湖为限,西至武宁、高安一线。中日两军在约近一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上,野战攻城,恶战50余日。在这次作战中,侵华日军广泛地使用毒气武器,并在强渡修水战斗中,发动了侵华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毒气袭击,引起中日两国学界的强烈反响。关于这次会战,史界不乏评述,本文谨从侵华日军大规模使用毒气企求军事胜利这个角度,作一个新观察。(一)在武汉会战初期,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冈村宁茨)即有相机攻占南昌的任务,由于国民党军奋力抵抗,结果…  相似文献   

13.
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  相似文献   

14.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最远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份,攻占60多座大小城镇,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15.
题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请看下面这一串统计数据:长征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华里,攻占过62个县,从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在红一方面军368天的征战中,有235个白天和18个夜晚是在行军中度过的,不行军时几乎都在打仗;全天作战的大规模战斗有15次,每天都有一次小的接触战斗,共作战380余次;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共八万六千余人,到达陕甘苏区后仅余七千人......几十年后的今天,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70周年纪…  相似文献   

16.
王世伟 《环球军事》2007,(11):28-29
从被称做是“5027”的作战计划来看,美韩联合司令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就做好了对朝实施军事打击的准备,尤其是近年来,更是根据朝鲜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计划,直至发展到了全面入侵,先发制人、攻占平壤和不计后果的核打击。  相似文献   

17.
苏彧 《军事历史》2016,(3):17-21
历史上成功攻占台湾的战例不多,主要有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平台等。其中,郑成功一役海陆较量更为全面,影响更为深远。虽然这场战争已相隔350多年,但当时郑成功的大战略、军事战略运用都值得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近期,特别是在我几次演习后,台湾军方重新对自身防御能力进行了检讨,其“守势防卫”战略虽未发生根本变化,但在战略指导思想、作战理论、军队建设及装备发展等方面都作了一些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局。在这一历史时期中,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春秋》所载的483次战争、450次朝聘会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特别是春秋时期在战略格局上的三次大的转变和由此划分的四个战略时期,不仅揭橥出春秋历史发展的轨迹和演进的规律,而且对确定“春秋五霸”构成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七·七”事变以前,中国兵器工业大多分布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迅速攻占中国东部、中部广大地区。中国兵器工业广大职工,为了救亡图存、保证战时军事急需,经过艰苦的抢拆、抢装、抢运与抢建,将东部、中部各重要兵工厂迁移于战略后方,并迅速复工投产。在八年抗战中,他们给奋战在前线的中国军民,提供了大量的轻型武器和各种弹药,为战胜日本侵略军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