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联合组织召开嫦娥四号任务科学成果交流会。旨在促进嫦娥四号成果交流、互相借鉴,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自2019年1月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以来,在月球背面复杂空间环境与地质条件下正常工作已超过300天,"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不断刷新纪录,累计已  相似文献   

2.
国防要闻     
惠更斯号探测器登陆土卫六飞离地球7年后,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终于在2005年01月14日登陆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土卫六,并传回了图像。“惠更斯”号探测器重319千克,直径2.7米,上面安装了6台测量压力、温度、风速、大气成分的仪器。“惠更斯”号登陆土卫六的探测计划是“卡西尼—惠更斯”探索计划的一部分,它是由美国宇航局、欧洲航天局和意大利航天局联合实施的重大太空探测计划,美国和17个欧洲国家的约260名科学家参加。美国“卡西尼”号飞船于1997年10月携带着“惠更斯”号发射升空,经过7年飞行,它们于去年12月进入土星轨道,并于当月25日…  相似文献   

3.
《国防科技》2005,(2):4-4
飞离地球7年后,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终于在2005年01月14日登陆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土卫六,并传回了图像,“惠更斯”号探测器重319千克,直径27米,上面安装了6台测量压力温度、风速、大气成分的仪器。“惠更斯”号登陆土卫六的探测计划是“卡西尼一惠更斯”探索计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星空 《军事文摘》2023,(22):4-9
<正>你知道吗?不知不觉,距离我国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经三年了。令人欣喜的是,出差火星三年来,“天问一号”收获满满,并且超额完成了任务!那么,“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目前都还好吗?它们都在人类探测火星的历史中创造了哪些新成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火星表面获取的首批科学影像图,标志着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咨询园地     
读者纪相安来信说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希望了解具有纪念意义的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密苏里”号的数据资料及有关图片。1945年,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日本签署了投降书,这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密苏里”号战列舰1941年1月6日动工建造,1944年1月29日下水,1944年6月11日入役,1986年5月10日经过现代化改装后重新入  相似文献   

7.
《国防科技工业》2011,(4):48-49
毫无疑问,火星探测是当前国际深空探测的热点和重点,而探测火星的科学目标是牵引工程实施的重要输入。近十年来,国际火星探测取得了巨大成就。2011年1月13日,美国NASA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火星探测的最高科学目标转变为"搜寻生命信号",这就意味着未来十年火星探测的科学中心将  相似文献   

8.
<正>兔年春节来临之际,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玉兔二号最新工程图片,向华夏儿女送上新春祝福。伴随着辞旧迎新的喜庆,当第一缕阳光铺洒在月球背面,玉兔二号月球车和嫦娥四号着陆器分别于1月15日和1月16日自主唤醒,迎来第51个月昼工作期。玉兔二号已经工作超过4年,目前已累计行驶近1500米,对外发布各级科学数据超过940.1GB。  相似文献   

9.
<正>追本溯源:"嫦娥二号"与"嫦娥一号"是同根生的姐妹花2004年1月23日,农历大年初二,这是一个值得在中国航天史上留下重大印记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准了《关于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请示》。至此,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此后,成立了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正式将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正式立项的同年,为降  相似文献   

10.
“悉尼”号是大利亚海军阿德莱德级3号舰,由美国西雅图托德太平洋造船厂建造,1980年1月16日动工,1980年9月26日下水,1983年1月29日服役,满载排水量4100吨,军舰总长138.1米,舰宽13.7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7月23日中午12时41分,随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上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腾空而起,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式启航,从此探测火星的科学大军中有了中国航天的身影。发射成功后,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行星探测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50年前的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太空奏出《东方红》乐曲,亿万国人翘首仰望,由此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序幕;50年后的7月23日,"天问一号"载着中国人民的"探火情"正式  相似文献   

12.
2004年7月1日零时12分(北京时间12时12分),在经过近7年的太空旅行,飞行35亿千米后,"卡西尼"号星际探测器成功飞入土星轨道,开始为期4年的土星探索历程。"卡西尼"号上不仅安装有12台探测设备,还携带了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Huygens)名字命名的"惠更斯"号探测器。"惠更斯"号探测器将于今年初着陆土卫六,对这颗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拥有浓密大气层的卫星进行探测,其任务就是要穿入其大气层,在近3个小时的减速下降过程中,把探测大气层时所得到的数据和图象,用无线电信号传送给轨道上的“卡西尼”号飞船,然后再传回地球。  相似文献   

13.
寒丁 《当代海军》2001,(4):25-27
1月15日,由大型反潜舰“维诺格拉德夫海军上将”号、“潘捷列耶夫海军上将”号及油船“弗拉基米尔·科洛契茨基”号组成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舰艇编队,在俄太平洋舰队副司令亚力山大·科涅夫率领下,自海参崴出发,经日本海南下太平洋,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项目——“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在西安拉开序幕。2003年12月30日凌晨3时6分18秒,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SM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赤道星送上了太空。它的发射成功,是我国第一次发射高轨道卫星,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高轨道卫星,远地点高度比地球同步轨道高了一倍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了新的发射流程,缩短了卫星测  相似文献   

15.
阿维 《军事历史》2005,(12):32-39
美国海军“瓜达尔卡纳尔”号(CVE-60,以下简称 “瓜岛”号)是卡萨布兰卡级的第6艘,由华盛顿州的 凯泽尔(Kaiser)船厂建造。该舰于1943年1月5日开工,6月 15日下水。“瓜岛”号是为纪念美国海军1942年在太平洋瓜 达尔卡纳尔岛的胜利而命名的。该舰满载排水量11000吨,双  相似文献   

16.
军事零讯     
ASia亚洲我国成功发射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 近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2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这是今年继“试验卫星”1号、“纳星”1号和“探测”2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我国航天领域再一次传来捷报。 发射约9分钟后,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这颗返回式卫星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据有关部门专家介绍,这次发射升空的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19颗返回式科  相似文献   

17.
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巴比奇(Valery Vasilevich Babich),造船工程师,生于1941年1月27日,工作于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黑海造船厂,参加了苏联全部航母的建造工作。最初是“莫斯科”号及“列宁格勒”号直升机母舰导弹、火炮及反潜武备的首席设计师,之后领导了“基辅”号及“明斯克”号航母航空系统的设计工作。1979年,出任黑海造船厂航母设计处主任一职,参与建造“新罗西斯克”号、“戈尔什科夫”号、“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航母(苏联称重型载机巡洋舰),并参加了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建造工作。90年代后从事写作,在2003年出版了著名的《我们的航母》一书。本刊记者于2006年9月采访了航母建造专家瓦列里·巴比奇先生。所有图文未经本刊允许不得转载。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月1日在返回地面前16分钟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后在得克萨斯州中北部地区上空解体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这是“哥伦比亚”号的第28次飞行,也是美国航天飞机22年来的第113次飞行。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是1月16日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的。此次太空之行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科学实验,这是5年来第一次纯科学的太空之旅。“哥伦比亚”号除了携带有7名宇航员外,还包括蜘蛛、蜜蜂、啮齿类动物、细菌株、鱼细胞和蚕蛹等生命物种,宇航员们要在16天的太空飞行中,完成来自美国、中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80项科学实验。  相似文献   

19.
闫龙 《环球军事》2009,(5):52-53
2009年1月20日,日本政府根据自卫队法发出海上警备行动命令,3月初向索马里海域派遣“涟”号(DD113)和“五月雨”号(DD106)多功能驱逐舰。  相似文献   

20.
2月24日-28日,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蓝岭”号指挥舰第4次访问中国大陆,落脚点依然是选在它曾到访两次的上海。之前,1989年5月中旬,“蓝岭”号另外两艘军舰在舰队司令的率领下访问上海;1998年8月2日,“蓝岭”号与“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访问青岛;2001年3月23日,“蓝岭”号再度访问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