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刘瑞新 《国防》2006,(3):42-42
国防后备力量寓兵于民,信息资源可以军民两用。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既是军事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又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因此,运用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实现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一)强化运用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的思想意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从来就是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军队共同领导下进行的,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因此,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各地各级必须增强运用地方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化国防后备力量的思想意识。要从信息资源军民兼容程度高的属性出发,看…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武部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牢固树立军地兼容、平战结合观念,充分发挥地方信息技术优势,在转化和利用军地信息资源中想办法、找对策,有效地促进了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国防》2008,(12)
依托社会资源提高后备力量编训电磁含量G沈鸿编组与训练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环节。现代条件下战争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武装力量建设必须注重在提高电磁含量上下功夫。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信息科学技术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民间拥  相似文献   

4.
积极整合军地资源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创新后备力量建设发展模式,提高后备力量建设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当前,应以长效融合社会人力建设资源、积极聚合军地装备物资资源、有序衔接国家危机管理资源和科学统筹区位特色优势资源为突破,培育专业常态的国防后备力量组织结构基础,完善多边联供的国防后备力量行动保障体系,搭建双应一体的国防后备力量动员使用平台,形成系统完备的国防后备力量全局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熊伟 《国防》2007,(11):82-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党提出的事关社会经济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国防后备力量既是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我们应充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亦兵亦民的优势,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贺文 《国防》2006,(6):10-12
胡锦涛主席指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各项建设,促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共同发展。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要充分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各个领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要重点抓…  相似文献   

7.
肖捷 《国防》2007,(9):39-40
预备役部队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点.地方党委政府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领导主体,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打赢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扎实推进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加强双重领导,发挥军地共建优势,形成国防后备力量战时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合力 一方面,要积极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切实把国防后备力量战时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纳入地方建设发展规划之中。在地方的大型公共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基础建设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建设需要,而且要充分考虑军事和战争需要,将战时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纳入地方建设发展规划之中。使一笔投资获得经济和国防双重效益,达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后备力量战时指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江主席关于“扭住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放松”和“扭住军事斗争准备不放松”的重要指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对省军区来讲,就是要在努力探索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之路上下工夫,不断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增强信息战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搞好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顶层设计。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信息化含量明显提高,客观上要求国防后备力量必须提升信息含量。当前,各地对信息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热情是高涨的,但标准不统一、建设目标不明确和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  相似文献   

10.
各级人武部门作为地方同级党委的军事部,政府的兵役机关,不仅担负着本地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领导职能,同时还负有协调军政军民关系、组织和发动民兵投身经济建设的双重责任。因而,各级人武部门要充分发挥出自身优势,组织广大民兵在先进文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陈炳德 《国防》2008,(10):4-8
后备力量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后备力量建设非常重视,胡锦涛主席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和机制,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不断增大国防后备力量的科技含量,切实增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整体实力。当前,后备力量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争夺高技术质量优势的新一轮军事竞争日趋激烈,在精简现役部队的同时加强后备力量建设成为各国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徐辉升 《国防》2006,(6):18-20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要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又快又好发展,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一、深化思想认识,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准确把握其深刻内涵和时代要求,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各项改革和建设的自觉性。(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确保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孟永勇 《国防》2013,(8):17-18
党的十八大对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特点规律,加速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转型建设,是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有效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履行使命任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当前,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逐步转型,国防后备  相似文献   

14.
辨证认识和正确处理国防后备力量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我党我军建设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总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坚持人民战争战略思想,明确强调要“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这是党对新形势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为加快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既充满机遇和希望,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有效破解发展难题,锐意改革、乘势而为.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各项建设和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邱克楠 《国防》2010,(7):50-50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规范组织建设秩序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规范国防后备力量组织建设秩序,要重点破解“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专胡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末端落实的"一线指挥员".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效益的高低.要保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任务在基层得到有效落实,就必须大力抓好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就军分区系统而言,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应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刘华建 《国防》2006,(2):37-38
军分区、人武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斗堡垒,其主官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贯彻落实的程度。因此,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就必须紧密结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实际,努力提高军分区、人武部主官的工作能力。一、提高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不断提高把握部队建设政治方向的能力,是军分区、人武部主官队伍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提高军分区、人武部主官把握部队建设政治方向的能力。(一)要坚持党管武装。这是确保…  相似文献   

19.
《国防》2013,(12):68-71
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和法制建设。山西省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思想上重视国防建设,在政策上支持军队和民兵预备役发展,在工作中合理使用国防后备力量,充分发挥山西革命根据地的政治优势、国家综合能源基地的产业优势和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统筹推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20.
钟志坚 《国防》2010,(7):47-48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国家军事力量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要着眼维护周家安全、稳定、发展,大力加强和改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