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母亲心中的海马华锋我家祖辈世代安居在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辈子围着我们的家里外忙碌,从不曾出过远门。顶多只是偶尔到县城一次,回来之后要唠叨几天,说那地方真大,不知从哪来的那么多人,还有看都看不过来的店铺、老高老高的房子,一个格...  相似文献   

2.
爱在情真处     
转眼间,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了。过不了多久,也要初为人父了。作为出门在外奔波,有十多年兵龄的儿子,自然少不了要远在老家农村的父母来照料。习惯了单身生活,二人世界的日子,跟父母住在一起,又回味到了久违的父母疼爱和唠叨。两人世界要说是品味人生的话,那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就是回味,悠悠情丝,醇醇爱意。时间的缘故,很久没能仔细端详二老了,父亲的举止明显蹒跚了,母亲的话语显得唠叨了。白发多了,皱纹深了。岁月的痕迹呈现得越来越明显,我曾幼稚地,不止一次地想,要一直这么大,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3.
爱家一句话     
最温馨的时光,是回家的时候和父亲一 起围炉喝酒,是听母亲唠叨老家的家长里短。 ——76160部队 尹向华 军人的职业决定了他的妻子不论是刚强 的还是柔弱的,都必须经受担惊受怕、异地相 思、漫长等待、离别痛苦种种滋味的折磨。 ——96265部队 韩志强  相似文献   

4.
“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央视在马年新春拾起“家风”这一话题,一时间,“我的家风是什么”这个简单直白却又耐人寻味的话题传遍中国,直击每个国人的心灵。从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风在人们心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既有吐槽不休的神回复,也有天真烂漫的童言无忌,但更多的还是父亲的叮嘱、母亲的唠叨,朴实而厚重。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     
母亲没上过一天学,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也不能讲出深奥的哲理来。然而,在我心里,母亲胜过任何一个哲学家,因为我要的不是哲学家,而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她的一生是清苦的。母亲七岁时外祖父就过世了,是外祖母把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早年家穷,母亲没进过一天学堂,但母亲却十分好习字。我上完小学升入初中,在母亲的眼里,已然是一名"文化人"了。因而,母亲干完家务,就会早早地守在我身边,静静地做着针线活,待我功课做完,母亲就会拿来纸笔,拜我为师。起初,我俨然一副严师的模样,有板有眼地当起老师,教我的"学生"母亲来。母亲写的字并不端正,歪歪斜斜的,可母亲却十分地认真,  相似文献   

6.
军人的爱情     
母亲离开我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前,母亲因病住进了医院。那天下午,我在病房看护她,她说,你工作忙,先回去吧。当时我看母亲病情基本稳定,精神也比较好,认为没事,就回家了。没想到两个小时候之后,母亲竟然去世了,弥留之际,没有见上母亲一面,是我一生的遗憾。  相似文献   

7.
郭龙曾 《华北民兵》2004,(10):58-59
应征入伍,我离开了母亲,来到距家千里的军营。驻地与故乡这段长长的距离,被母亲无尽的思念填满。也许是心灵感应,也许是自己长大了,母亲愈是极力压抑对我的牵挂和思念,我愈是更深刻地感觉到愧疚。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视线     
吴宪 《国防》2004,(8):62-62
不在母亲的身边有四五年了,虽说当兵在外离家几千里远,可我依然走不出母亲的视线。那么幽长,那么深邃,让人清醒,也让人心醉。母亲的视线是盏灯,陪着我的孤影四方流浪,为我守候着成长的喜悦,替我驱走泥泞的徘徊。那么明亮,那么透彻,不让我犹豫,不让我哭泣,更不让我甘为人后。母亲说,走路的时候,别往两边看,我点着头。向前看时,那是母亲的一只眼睛,鼓励我前行;向后看时,那是母亲的另一只眼睛,不让我害怕。于是我拍落满身的尘土,又挺起了身子,站成笔挺的人字。母亲的视线是张帆,在水云之间无私地和着柔情的风把我送远,让我顺天上之水采撷瑶池荷…  相似文献   

9.
离别的饺子     
在我的家乡胶东,每逢喜庆佳节、迎亲送友,饺子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记忆中,饺子包含着一种情感。去年,母亲为我包的那顿饺子,至今仍深深地触动着我。 去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多年来,我一直工作在外,母亲极少来电话让我为她做什么。而这次母亲在电话中问我,今年她80岁生日时能不能回家。当时单位工作忙,我便含糊地说,到时根据工作情况再定吧。母亲听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嘱咐我把工作干好,注意身体。 父亲去世得早,是母亲一手支撑起了我们这个家。生活的辛劳,使母亲衰老得很快,  相似文献   

10.
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选择了沉默和隐忍,直到她去世,我才突然发觉,母亲是如此爱我,而我是如此无知和内疚。我的母亲一生辛苦,没有享过一天的福。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很穷。由于长期操劳,缺少营养,母亲身体越来越差。1994年6月,在我们的一再劝说下,她才到太原来看病。医院检查为食  相似文献   

11.
我知道母亲曾经是一名女民兵,是在2017年我从事基层专武工作以后。那天,我和母亲坐在客厅里,听母亲讲她那难忘的岁月。1974年6月,母亲年满18岁,经过推荐,她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女民兵。那时的民兵,每天劳动之余,要在野外进行艰苦的军事课目训练。村子后面的打麦场就是民兵的训练场,母亲和另外3名女民兵从训练队列开始,擒敌、战术、体能样样过关。  相似文献   

12.
十月·祖国     
柳喜峰 《中国民兵》2013,(10):56-56
十月 国庆 是我的母亲的生日 我常常会混淆这一天 母亲是祖国的表达 还是祖国就是母亲 一直以来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没有睁开眼睛,再没能说一句话。我握着母亲慢慢变凉的手,一声声叫着,心如刀割,忍不住大放悲声。我不相信母亲就这样离开我,没有和我见上最后一面,没有给我留下一句话。  相似文献   

14.
父亲在我小时候去世,我们兄妹3人和母亲相依为命。15岁那年,我以高分考上高中,母亲高兴不已,东挪西借为我筹措了学费,在送我离家报名的时候,母亲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努力学习将来能考上大学。  相似文献   

15.
我真正接触《中国民兵》是在2000年,那时我对民兵工作还停留在浅层次上,自从读了它,对我开展民兵工作真是大有好处。开始时,爱人见我经常拿着《中国民兵》看,就唠叨起来,说那书有什么好看的,还不如看点《知音》、《读者》之类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海军》2003,(11):1-1
落下这句话作标题时,我知道,很有点“肇事司机——跑了”的惶恐恐的滋味。即便如此,我却不能不选样做——这期,我想和大家唠叨一下我们《当代海军》的自家事。读者是我们的上帝,更是家里面的座上宾——“诸葛孔明”。想家事兴旺,得须诸位“孔明”支持。  相似文献   

17.
我原本以为母亲会给我留下一句什么话让我记忆终生,但我问遍了当时在场的所有人,却什么也没得到。母亲临终前,只是要父亲拿来了我的照片。她安祥的脸上的那缕笑意是在看我的照片时留下的  相似文献   

18.
<正>散步中,己是75岁高龄的母亲总喜欢问我厂里的事情。每每谈起厂里,母亲的语气中就有着一份虔诚与尊重。母亲是泸州化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在原一车间硫酸部工作。在我成长的记忆中,是那一朵朵大红花串起了母亲的青年、壮年和中年的岁月。可是,母亲年年戴大红花,付出的汗水和心血也是非凡的。小时候,父亲总出差,家里的重担也就落在上"三班倒"的母亲肩上。她  相似文献   

19.
李兆中 《政工学刊》2010,(11):69-69
看到同事一脸焦虑和痛苦的神情,问起缘由,她说:“我已经很清楚我多年的痛苦生活,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原谅我母亲在我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她在我出生56天的时候,抛下了我和父亲移情别恋。现在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已为人母,周围的邻居和我父亲都劝我试着原谅母亲,因为母亲身患绝症,  相似文献   

20.
给母亲洗脚     
春天来了,我想人间一定有很多的温暖在角角落落里蓬勃生长着!这的确是个温暖的季节,想起去年寒假的一些事情来, 我被我自己感动了……寒假回家过年,看到母亲头上的白发渐渐地多了,脸色也越来越沧桑,我心里真的好痛!眼看着母亲一年比一年衰老,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个难过揪着心,说句心里话,这些年家里最苦的是母亲:父亲是个医生,大多数时间都在外;我们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