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晋代陶渊明辞官后归隐田园。一日,乡邻中有个读书少年向他请教学习的诀窍。陶渊明没有正面回答,却拉着他到稻田边观察禾苗的生长情况,并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精神世界与其思想性格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的人生道路,包括其家庭出身、教育熏陶、社会环境及各种人生遭遇等等,都无不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化心理,他的数次出仕与最终的归隐正是他文化心理的行为诠释。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陶渊明的心理深层次内涵,有利于我们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以一种文化的力量,思想的力量,促进我们从传统的心理素质向现代心理素质转变。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绪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从陶渊明的生命价值、生命真谛和生命信仰来探讨他的自然观,进而表现陶渊明对生命意识的独特解读。  相似文献   

4.
经中央军委批准撰写和审定的《粟裕传》,现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这对缅怀粟裕同志的光辉业绩,学习他的高尚品质和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更好地继承他的未竟事业,繁荣我国的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粟裕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荣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于 1907年 8月 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一个少数民族侗族家庭。 1924年在湖南省立第二师范读书时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1926年 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相似文献   

5.
<正>悼当年之晚暮 恨兹岁之欲殚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陶渊明全集》在渊明年谱中将《闲情赋并序》一文定为二十七岁时所作。理由是该赋描写爱情的炽热特征表明它应为陶渊明未婚时的作品。逯立钦诠释的《陶渊明全集》(1979年版)以为该篇是以追求爱情的失败表达他政治理想的幻灭,应为彭泽致仕以后所作,还有的年谱将它系于三十岁丧  相似文献   

6.
朱可夫(上)     
马骏 《国防》2005,(7):82-85
一个人的一生,会同许多人打交道,但只有几个人,对其一生影响巨大;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事情,但只有几件事情,成为其一生的转折点;一个人的一生,会做过许多事情,但只有几件事情,成就其一生的辉煌。朱可夫的军事生涯正是如此。一、正当初次恋爱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朱可夫被迫应征入伍,参加了沙皇的军队。是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使他从军作战有了明确的目的,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军官朱可夫生于1896年12月1日,出生时家里非常穷。朱可夫回忆说:“我出生的房子坐落在村子中心,房屋破旧,一角已深深地陷进地里,墙壁长满了青苔,房顶长…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诗文所体现的理想和追求,其生命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体现了他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追求道德完善的一种全新的道德范式,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寻找独立的人格进行了一次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张翼 《政工学刊》2010,(5):31-31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写了一本书《一生守候》,讲述了他一生刻苦学习相声、表演相声、研究相声的经历。谈到这本书的时候,他动情地说,相声是我一生的事业,我热爱它,我愿意一生都守着它。他的话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9.
天下事     
彭真同志在北京逝世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彭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4月26日23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彭真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顽强奋斗,建树了  相似文献   

10.
他们的珍藏     
人有了一种情结,多半能伴其一生。有军旅情结的人,就是这样,不管他是在部队走了三年两年的历程,还是走了三十年、二十年的历程,这种情结总是伴着他。是的,他们在不同年份,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思一个个走出了军营;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情怀,就  相似文献   

11.
诗人芒克是"文革"中所谓"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作者之一[1],并与北岛等人成为<今天>杂志的主要创办者,继续诗歌创作[2].评论界对芒克诗歌的关注集中于八十年代末以后,而系统深入的专论则较为少见[3].芒克诗歌所呈现出的自然而本质的抒情特色,常常给读者以强大的冲击和震撼,分析其诗作的艺术特质,便于深入了解其诗艺探索的独特性,也益于进一步把握从文革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新诗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词学家龙榆生创办《词学季刊》,将其定位成以词学研究为主的专业性期刊,在确定作者人选范围、确立与读者取得沟通方式的编辑思想主导下,推出"创刊号",实现他的编辑意旨;而后着力搞好编辑与作者间的协作,以利于期刊的持续发展;为读者着想,争取读者参与到期刊编辑工作中来。《词学季刊》的出版,为词学研究期刊编辑史上留下了风采的一笔。  相似文献   

13.
寒山子的三百多首诗歌,内容复杂,风格多样,较难从整体上把握。结合寒山子的身世,通过对三个时期较有代表性的诗歌作简单分析,阐明其各个时期的处世哲学和信仰转变带来的诗歌艺术特色和风格的不同,以期从整体上把握寒山诗。  相似文献   

14.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诗歌美学思想的核心,他的七绝就集中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清真自然就是李白七绝的主导风格.在具体作品中又分为五种风格形态:刚健豪放、飘逸旷达、俊爽明朗、含蓄蕴籍、清空渺远.有时并不能严格区分,因为有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多种风格的特点,这也正说明了李白七绝艺术风格的多姿多彩.李白七绝清真自然的艺术风格,不仅与他的文学主张有关,而且与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任情自适的个性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元好问为金元时期的诗文大家,其文学成就是巨大的。在其众多优秀的诗歌当中,丧乱诗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方面均属上乘。正是由于自身深厚的学术修养,再加上闻破流离等外界刺激,元好问的丧乱诗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类诗歌创作的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Arms and Armour》2013,10(1):46-88
Abstract

Sir Ralph Payne-Gallwey is best known nowadays as the author of The Crossbow (1903) which remains a reliable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this weapon. Based on experiments with mediaeval weapons he had restored and the work of two research assistants it cov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apon from the early middle ages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He also made scale models and one third replicas of ancient ballistas, which he tested on his estate at Thirkleby, Yorkshire and at Fort Belan, adjacent to the Menai straits. Using a crossbow he shot an arrow and hurled a stone ball from a ballista, over the narrows, a distance of about a quarter of a mile. Arrowthrowing, shooting with the Turkish composite bow as well as the Indian quoit and the boomerang all demonstrate an interest not only in exotic and unusual weapons but also in the science of ballistics. This he showed to friends at Thirkleby, to enthusiastic audiences at the Royal Toxophilite Society meetings and more formally at the Royal Institution in 1908. The text of his lecture was subsequently printed and is reproduced here. These ballistic experiments led to the design of a golf ball with a reticulated surface and his unique 'roller' golf club.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文人生命情绪勃发与生命意识高扬的时期 ,此时期的文学可称为生命文学。魏晋士人以一种忧生叹死的自我意识去关注社会 ,体悟自然 ,表现自我 ,抒发他们心中的愤懑与惆怅 ,失意与忧伤 ,既有对人格理想、功业抱负的追求 ,又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慨叹 ,从而形成了慷慨悲凉、哀婉忧伤的文学风格。这一时期的诗歌称得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丰富生命内涵的诗歌  相似文献   

18.
昌耀是当代中国诗坛一位重要的诗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中,始终保持着自己观察与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与审美自觉,并以不同的诗歌话语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而流放作为昌耀人生的重要经历,使他在美学风格与地理认知上都有所嬗变,且在诗歌创作中得以体现,并成为他诗歌的话语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史上,追和陶诗的现象,蔚为大观。元遗民诗人戴良推崇陶渊明的忠义气节,作有《和陶诗》一卷。其主题取向与陶诗相近,却又彰显忠义,并形成了独特的"陶渊明意象群"。同时,其将唱和与赠答功能合一,兼有书信作用。又以序存事,足可补史之阙。  相似文献   

20.
In January 1950 President Harry S. Truman announc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proceed with further work to determine the feasibility of a ‘Super’, or hydrogen, bomb. The events leading up to that decision – counter-pressures and advocacy from a number of quarters, including the divided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AEC), the nuclear scientists, Congress and the Pentagon – is well known.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how the story of the Super came to be told in official and popular publications. Admiral Lewis L. Strauss, rogue member of the AEC, later presidential adviser on atomic affairs and AEC chairman, was one of the most vigorous advocates of developing thermonuclear weapons. He was also a highly skilled player of bureaucratic politics. This article draws upon the Strauss archives to examine how he used his position and his contacts to shape the history of the H-bomb to his own political advan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