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8年10月入侵广州,中国华南抗战就此揭开序幕。此后,广东(含海南岛)和广西境内组建起多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后统称为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有力地打击了日伪军,配合了华北、华中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支援了盟军太平洋战场作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战争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华南敌后武装斗争,逐步建立了以东江和琼崖为中心的华南抗日根据地。与华北抗日根据地相比,华南抗日根据地较为分散,力量亦较有限,故而中国共产党一直寻机发展华南,以壮大区域武装力量。1944年1月,日军中国派遣军发布“一号作战”的命令,“乃企图开拓大陆交通线,以保持中南半岛之陆上联络”。[1]按照“一号作战”的计划,时驻广东的日军第23军将分三期执行“北进作战”“西进作战”“打通粤汉路南线及赣州作战”。[2]“一号作战”期间,日军主力尽数集中于前线作战,客观上形成广大敌后沦陷区兵力空虚的局面。所以,中共中央敏锐地意识到广东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契机的出现,初步设想了“发展华南”战略。据日军第23军规划,在“西进作战”之前,需要“扫荡”广东境内的抗日力量,由此造成西江、粤中、南路[3]等地区大部沦陷。随着桂柳会战的酝酿与爆发,广东地区的国民党部分军队与日军主力相继进入广西战场。中共中央在提出“向北发展”以建立五岭抗日根据地的同时,亦重视发动西江、粤中、南路方向的敌后武装斗争,要求广东...  相似文献   

3.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既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主战场,也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由独立抗战开始,进而参加同盟国对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作战,始终把日军的陆军主力牢牢地牵制在中国战场,使之无法集中力量向北进攻苏联或向南同英美作战。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首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部分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 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 第25集团军同日进攻香港。9日,中国政府正 式对日宣战,并调集军队反攻广州,日军中国 派遣军为牵制中国军队,策应香港作战,令第 11集团军司令官阿南惟几指挥4个师、2个旅、 3个支队及航空兵一部共12万余人,向长沙方 面发动进攻,企图在汨罗江两岸歼灭第九战区 主力。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3个 师、1个挺进军、1个飞行大队等30余万人, 采取逐次抗击,诱敌深入战法,拟在捞刀河、 浏阳河之间地区包围歼灭日军。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在中国和新加坡成立了多支细菌部队,形成了细菌战的作战网络,炭疽杆菌则是日本细菌部队的一种重要战剂。日军的在华炭疽战包括生产、实验和作战三个部分,其中对浙赣沿线的两次炭疽战尤其残酷。日军的炭疽战造成了中国平民的大量死亡和伤残,并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但由于日军细菌战的隐秘和美国的掩盖,至今,这个二战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6.
神秘的“K号作战计划”,在死亡边缘挽救了一万多日军的生命! 绝密的“K号作战计划”,使美军打歼灭战的计划落空。尼米兹将军感叹,“日军伪装巧妙,行动果敢,所以才能出其不意地撤走部队,由此可见日军组织的周密详尽!” 大战在即 山雨欲来朔风急 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使日本海军军力大挫,再加上太平洋战争第一阶段已告结束,1942年6月初,日本计划在太平洋  相似文献   

7.
论二战期间日军作战理论的基本特点黄金鹏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很长时期内,日军作战思想和理论基本是照搬法、德等西欧先进国家的。日俄战争的经验教训,使日本认识到制定适合日军特点的条令、教范的必要性,从而着手修改过去从法、德翻译过来的操典、教范等军事法...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远征军应英方的请求,紧急入缅支援英军对日作战,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公里,浴血奋战,屡挫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1942年,蒋介石曾三次赴缅,与盟军协商作战事宜.  相似文献   

9.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以强大的攻势,相继占领了长江中下游两岸众多战略要地,长江航道随即成为日军向中国腹地不断进犯的重要通道。此时,中国海军舰艇在淞沪抗战和江阴抗战中早已丧失殆尽,已经无力与日军在长江江面进行正面交锋,不得不寻求新的作战方式。于是,一场在中国军事史上不曾有过的长江布雷游击战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0.
张丽霞 《军事历史》2005,(11):26-29
全面抗战的序幕拉开之后,日军为迅速吞并中国,实现其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在各侵华战场上广泛使用航空兵作战。民族危难关头,中国空军作为正面战场抗击日本入侵的一支重要力量,自始至终参加了抗日战争,英勇奋战,迭挫敌锋,给进犯日军以迎头痛击,悲歌壮举,可歌可泣。  相似文献   

11.
于洋  谢辉 《环球军事》2010,(3):36-38
1944年1月底至2月初,美海军潜艇“石首鱼”号在中国东海执行第10次作战巡逻任务时,先后遭遇两支庞大的日军水面护航编队。在对日军编队实施近距离袭击时,遭到对方的疯狂反扑。日军护航军舰将“石首鱼”号围困在东海一小片狭小的海域内,不分日夜地连续投下大量的深水炸弹进行轮番攻击。企图使“石首鱼”号葬身海底。但日军的阴谋最终没有得逞——“石首鱼”号虽然遭受重创,但却成功死里逃生,成为二战期间美海军遭受最惨烈的深水炸弹攻击却得以生还的潜艇。  相似文献   

12.
二战缅甸战场日军参战部队跨区域调动频繁,编制复杂,留存数量巨大的部队史档案资料。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亚洲史料中心等机构存藏了丰富的日军缅甸战场部队史档案文献,包括日军作战部队履历、作战计划及军令、战斗详报、作战记录、阵中日志、战时军政等类别,内容囊括日军在缅甸战场的编制变化、战略规划、军事行动及军政统治等内容,是研究二战史、滇西抗战史不可或缺的日方佐证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日军作战的情报侦察系统一直以高效著称,其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轨迹.冷兵器作战时期,忍者就组成了高效侦察系统.经过明治维新,日军汲取西方情报体系优长加以发展,并在二战时期集中运用,其情报侦察系统有诸多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战争时期,湖北军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军,捍卫祖国的尊严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湖北抗日作战可分为两个战场,即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于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进行了著名的武汉保卫战。此次会战,是抗战以来投入兵力最多,牺牲最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次战役。日军在作战中损失惨重,军力顿挫。中国的抗战由此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侵占武汉后,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威  相似文献   

15.
1942年,日军的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东南亚:英国人遭受了远东帝国土崩瓦解的打击,美国人被灰溜溜地从菲律宾赶了出来。一切似乎都陷入绝望盟军的补给严重不足,而日军还要进一步南下。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射到澳大利亚——只要占领了新几内亚岛,他们就可以对澳大利亚为所欲为。 新几内亚岛一役堪称是一场步兵的较量:作战物资极度匮乏,作战地形险象环生,作战区域人迹罕至。此役胜败事关重大。如果日军获胜,澳大利亚就会任其宰割,同时盟国在南太平洋的战略基础将遭受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抗日时期 ,在中国东部相继为日军占领和封锁的情况下 ,中国的国际交通线被迫移向西南的中缅、中印边界。本文叙述了中国政府在西方反法西斯国家的帮助下 ,为开辟滇缅路 ,中印路和“驼峰”航线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指出弱国反封锁作战 ,在争取国际同情和支援的同时 ,要利用各种手段 ,坚决打破强敌的封锁和包围 ,这是弱国反封锁作战胜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通过提供贷款和军用物资、派遣军事顾问参与作战指挥、组建志愿航空队直接参战和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等形式向中国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打破了中国孤立无援的境地,鼓舞了抗战斗志;增强了中国作战实力,阻滞了日军侵略步伐,推动了抗战胜利进程;有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止国民党反共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敌后战场抗战,缓解了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  相似文献   

18.
徐平  张冬 《军事史林》2013,(10):24-27
化学兵是日本陆军担负使用化学武器任务的兵种,也是侵华日军最臭名昭著的部队。日军使用化学武器蓄谋已久,在侵华战争伊始就派遣大批化学战部队来华。化学武器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日军的作战进程,被日军称为“决胜瓦斯”。  相似文献   

19.
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第2集团军之第27师第80旅官兵前仆后继,殊死战斗,不仅予日军以重创,而且为中国军人赢得了尊严。日军第10师团第10联队战斗详报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研究敌第二七师第八○旅自昨日(1938年4月1日)以来之战斗精神,其决死勇战气概,无愧于蒋介石的极大信任。凭藉散兵壕,全部守兵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宜哉,此敌于此狭窄的散兵壕内,重叠相枕,力战而死之状,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将为之感叹。曾使翻译劝其投降,应者绝无。尸山血河,非独日军所特有。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第37页)  相似文献   

20.
1942年5月上旬,在怒江惠通桥边上演了抗战的惊险一幕。突然的枪声,惊现了日军的诡计;果断的炸桥,阻止了日军的进攻;增援部队的及时到达,阻遏了日军抢渡怒江的计划。惠通桥阻击战虽然作战规模不大,参战部队不多,战斗时间也不长,但这次战斗却是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胜仗,应该为历史永远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