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特殊三三制步兵师、四团制步兵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三三制步兵师、装甲师,二战后的改编陆军师、五群制原子师、改编目标陆军师、空中突击师(试验)、三重能力师、陆军师重组研究师、86师、高技术摩托化师、轻型步兵师,再到21世纪部队试验部队,考察了20世纪初以来美国陆军师的结构与编制经历的重大发展变化,扼要总结了美国陆军师编制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以作战理论和战场实际情况为基础,使编制改革具有明确、合理的理由;向试验机构和整个陆军指明方向,使编制改革的目标得到广泛理解;为试验机构制定详细具体的目标,确保评估过程对编制改革方案进行有效检验。  相似文献   

2.
方志明 《军事史林》2004,(10):46-48
陆军已成为"战场看客"了吗? 美国陆军,曾经作为三军中的绝对主力和战场上的绝对主角,地位和作用显赫一时.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上,面对茫茫海洋,麦克阿瑟统率的美国陆军同尼米兹统率的风头渐劲的美国舰队也是争得不分高下,在大洋这个海军的传统领地,仍然不肯"低就".直到日本战败,代表陆军的麦克阿瑟盛气凌人地成了战败初期日本的太上皇.陆军着实风光了一番.  相似文献   

3.
越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陆军开始了一场为期近20年的训练改革。这场训练改革的成效已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检验。美国陆军的这场训练改革,就其动因来说,主要是因为:一是通过对越战教训的总结,使美国陆军看清了原有训练模式的弊端;二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所代表的现代战争模式,极大地冲击了美国陆军原有的训练思想;三是苏联和华约力量的不断增强,给美国陆军的训练提出更为严峻的课题;四是美军实行由征兵制到募兵制的兵役改革,要求对原有训练制度和方法进行根本的调整。经过改革,美国陆军彻底抛弃了半个世纪的陈旧训练模式,形成了一整套…  相似文献   

4.
1945年9月2日,星期天,一个被永记史册的伟大日子,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在这一天正式结束。上午8时43分,日本东京湾战舰如云,同盟国最高统帅、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乘"尼加拉斯"号驱逐舰到达"密苏里"号战列舰--在这艘强大的战舰上将举行日本对盟国的投降仪式,跟随他的是1942年在菲律宾巴丹半岛被俘的美军温莱特将军和在新  相似文献   

5.
马歇尔全名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不仅以运筹帷幄的统帅才能赢得了“最出色的参谋长”、“胜利的组织者”等美誉,而且以刚正不阿的品质受到了美国军界的尊敬。二战后,马歇尔曾作为杜鲁门总统特使出使中国,无功而返。回国后,马歇尔依然青云直上,先后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就其一生来说,光彩夺目的无疑是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表现。  相似文献   

6.
何兆勇  兰芬 《国防科技》2003,(10):94-95
乔治·马歇尔,曾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陆军总司令、美国国务卿、国防部长,军衔为五星上将。1902至1903年在美国驻菲律宾的步兵部队供职;1917年至1918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持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性战役计划,为最终取得二战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陆军中,活跃着一支头戴黑色贝雷帽的特种部队,它就是第75别动团(亦称“黑色贝雷帽部队”)。第75别动团是美国陆军特种作战部队中的精锐之师,其前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陆军中的突击部队。战后。这支部队几乎参与了美国所有的对外重大军事行动,例如,1983年美军入侵巴拿马时,该团就采取伞降突袭,一举夺取了这个国家的两个机场。  相似文献   

8.
尚文军 《环球军事》2005,(21):22-23
1939年,美籍俄国人西科斯基为美国陆军和海军研制成功第一架实用型VS-300直升机,从此直升机便成为军队作战装备。军用直升机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洗礼,在越南战争中大显身手,在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更是冲锋陷阵、战功显赫。截至2004年,世界上已有173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装  相似文献   

9.
龚钰哲  岳松堂 《国防》2011,(2):74-76
2010年8月19日,美国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颁布了《美国陆军作战概念(2016~2028年)》(以下简称《概念》),描述了在未来作战环境中,美国陆军如何遏制冲突、打赢战争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它以战争中的战役和战术层次为重点,指出了2016~2028年期间美国陆军部队将如何组织作战,反映了美国陆军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二战时的美国“军事设计师”──马歇尔史成群,徐金洲马歇尔(1880~1859),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任陆军参谋长。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并被授予学员最高军阶──第一上尉。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任师、军作战处长,后任远...  相似文献   

11.
美国陆军历经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创建、在美国内战中的初步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力扩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调整变化和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编制调整共五个时期的发展变化,从一支名不见经传的民兵性质的武装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一流的正规陆军.笔者试图按照这一历史发展的轨迹,扼要勾画美国陆军自组建以来的发展沿革.  相似文献   

12.
动员与部署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军队一直试图保持它的动员与部署能力。海湾战争代表了这一能力迄今达到的最高水平。当今,动员与部署的重要性不亚于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美国陆军后勤部队指挥官布瑞豪尔·萨默威尔说:“为了捍卫自由,和平时期就必须备战,我们必须为此付出金钱和汗水,否则,我们就要付出鲜血和生命。”海湾战争  相似文献   

13.
那些驰骋战场数十年的主战坦克,当年也曾风光无限:正是它们,给第一次世界大战画上句号;也是它们,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还是它们,至今仍履带隆隆、威风八面,出现在局部战争的战场上。而现在——距离它们在伊拉克掀起“沙漠风暴”不过仅仅10年——却有人想把它们送下军事历史舞台。美国陆军2000年初公布的一份作战需求文件指出,建立一支“临时旅战斗队”(IBCT)已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要想实现把美国陆军转变成一个能够快速展  相似文献   

14.
庄林  于沐泽 《国防科技》2022,43(2):55-59
美军认为,在长期的"非正规战"实践后,美国陆军实施大规模作战的能力有所下降.近年来,中俄等大国的军队实力不断增强,美国陆军的优势地位受到一定挑战.因此,美国陆军必须推进着眼未来高端战争的转型建设,力争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冲突中夺取主动权.本文认为,当前,美国陆军正全力开展以"大国竞争"为目标的战略转型.本轮转型以应对中俄等...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资料统计,美国陆军作战日平均物资消耗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六十五吨,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六百七十五吨,侵越战争为一千多吨。现在更大增,美步兵师对坚固防地进攻,第一天仅弹药一项的消耗,1980年达三千多吨,八十年代中期已  相似文献   

16.
1942年,随着归属美国陆军的直升机(飞机)数量的增加,组建了陆军的直升机(飞机)航空队,这是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雏型。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以直升机为主的航空兵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武装直升机的出现,陆军航空队已能独立承担作战任务。1983年4月12日,美国议会通过决议,成立美国陆军航空兵,将1942年6月6日定为陆军航空兵建军日。从此,美国陆军航空兵正式成为陆军的一个战斗兵种。  相似文献   

17.
美国空军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创建与初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力扩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空军的组建与调整变化和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的编制调整共四个时期的发展变化,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一流的正规空军。笔者试图按照这一历史发展的轨迹,扼要勾画美国空军自组建以来的发展沿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创建与初步发展1907年8月,美国陆军通信兵组建航空科,掌管所有属于军用气球操作、飞行器械以及各种相关课程的事务。这就是美国空军的最初的前身。1908年8月,陆军通信兵开始在弗吉尼亚的迈尔堡试飞它的首架飞机“…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军事战略和战争实践的需要,革除现有编制体制的弊端,实现联合作战能力的跃升,美国陆军从2004年开始推进模块化转型,将目前以师为基本作战单元的美国陆军改造为以诸兵种合成旅战斗队为基础的模块化部队。文章深入分析了美陆军组建模块化部队的动因、目标、内涵和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关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以后,爆发的那场世界战争,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名称,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官方名称使用,则是在战争结束之后的事了。那是在1945年9月10日,美国陆军部长亨利·史汀生和海军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写信给哈里·杜鲁门总统,提到前总统威尔逊曾建议将1919年的国际性战争称为“世界大战”(即指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官  相似文献   

20.
《兵团建设》2012,(24):18
在新一轮重要发展战略期,农四师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三化"建设,着力形成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加大改善民生力度,营造拴心留人环境,让职工群众过上现代城市文明生活;全力推进职工多元增收、快速增收、持续增收,努力使各族职工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