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罗斯福讨好斯大林 到了1943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感激不尽。 这一年间,在东线抗击德军的战争中,勇猛顽强的苏联红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中给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沉重打击。这年春天,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辉煌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随后在同年夏天举行的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再次取得了胜利。二战进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德国及其盟国在各个战场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正因为苏军在东线战场的牵  相似文献   

2.
一、一个重要问题的提出苏德战争期间,德军军事行动分成两个阶段:一是进攻阶段,大体从1941年3月22日起到1942年11月19日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出其不意的进攻;二是防御阶段,大体从1942年11月19日起至1945年败亡止。这个阶段中,德军主要作战样式是防御和退却。上述这种阶段划分是以战略总趋势为根据的,但在具体战役行动上,仍然进攻中有防御,防御中也有进攻。比如,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发起的进攻战役,发生在德军战略进攻阶段。但是实战中,德军亦有防御作战行动。相反,德军在战略防御阶段时,也发动过库尔斯克进攻战役…  相似文献   

3.
张晖 《军事史林》2016,(4):29-37
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让苏军轻敌了一次,在哈尔科夫付出了代价.德军在哈尔科夫的胜利,亦让其高估了自己,又想在库尔斯克一举扭转战局. 完成对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的占领,德军正逼近北侧的库尔斯克.曼施泰因并不甘心获此“微利”,他更想趁热打铁,消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希特勒对曼施泰因和豪塞尔的装甲军更是青睐有加,对下一步在库尔斯克与苏军的决战,给予深切期望.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般把1945年8月开始的苏联对日作战称为远东战役.但实际情况却是,当时苏军总参谋部并没有给这次重大的战役行动正式命名.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苏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德军为了阻止苏军的进攻,在实行防御和退却时,曾对苏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反突击。苏军为了保障不间断地发展进攻,对德军的反突击实施了有力的抗击,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一、抓住进攻战役的关键,组织好各阶段的抗击反突击苏军认为,在进攻战役中,防御的军队必然会采取反突击的手段阻止进攻的军队。如果抗击反突击不能成功,进攻战役的任务就难以完成。因此,组织好各阶段的抗击反突击,  相似文献   

6.
战役转折是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一环。战役指挥员应立足战略战役全局、扭住作战重心谋划战役转折,采取削弱敌方系统战力、控制关键领域作战、扰乱敌方作战节奏、剥夺敌方行动自由、夺取舆论法理优势等方法途径推进战役转折,多法并举动态控制战役转折,确保作战目的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白俄罗斯战役,是苏军在1944年6月23日至8月29日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参战的有四个方面军,计166个师、12个坦克和机械化军、21个旅,共140余万人,火炮和迫击炮31,0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200辆、飞机5,000余架。德军投入的兵力共63个师又3个旅,计120万人,火炮和追击炮9,5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900辆、飞机约1,350架。战役的结果是,德军17个师又3个旅被全歼,其余的师损失过半,整个中央集团军群被击溃。苏军打开了宽500多公里、深550~600公里的巨大缺口,把德军的整个东部防线分割成两部分。苏军实施自俄罗斯战役的目的是:粉碎白俄罗斯境内的德军重兵集团——中央集团军群;撕裂苏德战场上整个德军的防线,使德军南北战略集团无法协调行动;解除南线苏军的右翼威胁;打通直扑德国的最短途径。这次战  相似文献   

8.
纪学仁 《防化学报》1998,8(2):74-78
据《苏军伟大卫国战争中烟幕的使用》一书记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苏军在战斗,战役中较广泛地使用了烟幕。其在战役中使用烟幕的主要任务和方式有保障战役佯动,掩护强渡江河,支援战役突破,掩护后方目标,化学兵是烟幕保障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对岸打击作战是指对敌方岸上各种战略、战役和战术目标实施由海向陆打击,并予以摧毁或压制的作战行动。它是美国海军的一种传统作战样式,“由海向陆”战略对海军对岸打击作战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海军认为,提高对岸打击作战能力,能够增强其处理沿海地区危机和影响陆上事态的能力。对岸打击作战不仅可以直接达成一定的战略或战役目的,还可以为在沿海地区作战的海军远征部队和联合特遣部队提供支援和保护。美国海军对岸打击作战行动呈现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台军的军语中,“反制”泛指一切战略、战役和战术上的自卫式进攻行动,包括具体战术动作中的攻击行动。而台军近年来鼓噪的“反制作战”,则是指台军为达成战略、战役目的而对大陆实施的“攻势作战”,是台军防卫作战中的一种特定作战样式。近年来,随着台军军事战略的变化,反制作战的作用地位大大提高,且内涵及兵力运用方面亦有重大变化,构成了台军现阶段攻势防御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20年代后期,苏联军事理论界经过广泛的讨论,正式把军事学术划分为战略学、战役法和战术学三个基本部分。这一划分,开创了将战役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层次进行研究的先例,反映了当时战争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军事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也奠定了苏军战役理论研究的基础。30年代,苏军战役理论研究的突出成就,是基本确立了以大纵深进攻战役为核心内容的战役理论  相似文献   

1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柏林战役中,担任主攻柏林的苏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别出心裁,妙用被德军误为“神秘武器”的探照灯,为攻克柏林首立奇功。苏军发起攻城作战之前,柏林德军的防御工事体系十分坚固、庞大。德国法西斯为了作垂死挣扎,投入了85个师近百万守军,还有3300架飞机、10400门火炮、1500辆坦克。这无疑给苏军攻克柏林增加了许多困难。如何才能给予德军出其不意的致命打击,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伤亡呢?  相似文献   

13.
1942年5月的哈尔科夫战役(又称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对于进入苏德战争第二年的苏联红军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这场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战役,以苏军主动进攻拉开序幕,却以惨败收场.到5月底硝烟散尽时,苏军损失了26万余人,同时损失了652辆坦克和4924门各种口径火炮,失去了哈尔科夫南部的巴尔文科沃突出部.不仅如此,此次战役的失利使得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蒙受了重大损失,以至于在一个月后德军开始实施“蓝色计划”时疲于招架,节节失利.  相似文献   

14.
空中进攻战役,是以航空兵纵深突击为基本形式的战略战役行动,是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运用最广泛、作用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一种作战形式。其最明显的特点是情况紧急,突发性强,作战节奏快,战役进程短。这些特点决定了处于作战一线的我航空兵师、团、站政治工作必须随“急”应变,快速作出反应,增强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渡江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和战役总前委实施了正确的战略战役指导,主要表现在:依据全国形势的发展变化,精心选择战役发起时机;从战略全局出发,确定战役方向和歼敌对象;依据敌情我势,确立战斗渡江和从最困难处着眼的指导思想,预筹对策;依据作战样式的转换,确立不同的作战指导思想和战术原则;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争取国民党军起义和投诚.  相似文献   

16.
远东战役时日本关东军序列与人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力民 《军事史林》2006,(10):62-64
1945年初日军大本营确立"本土决战体制"、大幅调整兵力部署,关东军作战目标、战斗序列、驻防地域、编制人数亦随着战局的急转直下而迭次变更,甚至在苏军发起远东战役后关东军的序列还有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北非登陆战役是1942年11月英美等同盟国军队在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对维希法军、德军实施的登陆作战行动,以同盟国的胜利而告终。该战役是同盟国加强地中海制海权和北非主导权的关键战役,为彻底打败德军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奠定了基础。盟军发动该战役的主要经验教训:注重从大战略高度运筹战争,军事行动服从政治需要;注重保守秘密和战略欺骗,达成战略战役突然性;注重外交攻关和争取内应,保证登陆作战顺利进行;注重统一指挥和联合作战,提升作战指挥效率。但同时,盟军也存在作战准备不够充分,低估了登陆作战实际困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冷静 《军事史林》2006,(12):47-52
二战结束后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苏联从维护本身的威信考虑,很少透露苏军在卫国战争历次重大战役中的损失数字,尤其对战争初期遭受惨败的几次大战役中的损失数字更是缄口不提.人们只好从德国公布的数字中去猜测苏军的损失.但是德国方面的数字常常十分离谱,有时宣称在某次战役中所歼灭苏军的人数,竟然比苏联官方史书公布的苏军参战兵力还多.苏联解体之后,1993年俄罗斯公布了苏联武装力量在卫国战争各战役中的损失情况.俄罗斯公布的数字是根据苏联国防部的秘密档案资料.此时冷战已经结束,俄罗斯无需再隐瞒苏军在卫国战争中的真实损失,因此这些数字的可靠性是毫无疑问的.从俄罗斯方面公布的这些数字中,人们可以了解到苏军在卫国战争历次战役中损失的真实情况,并与德国方面声称的数字进行对比,看看德国的说法有多大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空中进攻战役具有战略决战性质和高技术作战特征,因此,在空中进攻战役后勤保障中,必须树立全面观念、主角观念、科技是第一保障力观念和整体防护观念。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原海军司令员刘华清将军为海军制订了著名的三步走战略规划:在1990-2000年间发展大型水面作战舰艇,即驱逐舰和护卫舰;在2000-2020年间发展直升机航空母舰,具备远洋作战能力;在2020-2050年间赶上发达国家海军的作战能力。海军是技术兵种,其战略战役设想直接体现在各型舰艇和飞机的性能上,我们可以从装备建设的发展历程来推断海军的战略战役设想,并再反过来根据海军战略规划判断装备建设的综合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