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操与《孙子》的关系,是孙子学史上重要的问题。过去有关曹操删减《孙子》篇目的说法长期流行,一度导致有人认为《孙子》十三篇就是曹操的著述。在宋代,包括《孙子》在内的七种兵书被立为兵经,其中唯有《孙子》留有曹注,其它六种兵书皆用白话,可见曹注《孙子》一度是变相取得了与兵经相等同的地位。本文认为曹注《孙子》的价值是多方面的,但曹操并没有删减《孙子》篇目之事,曹操也不是第一个为《孙子》作注的人。曹注《孙子》虽然简古,具有多方面价值,但同时也有不少失误之处,不宜作过高的追捧。  相似文献   

2.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诸葛亮手下有一位名叫马谡的参军,自幼熟读兵书,常与诸葛亮谈论兵法并为诸葛亮欣赏.  相似文献   

3.
<正> 对《三国演义》中第95回“空城计”的描写,姚雪垠同志曾提出这样的质疑:“‘空城记’是虚构的,是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但是,我常常批评这故事虚构得不符合生活逻辑,经不起推敲。请想一想,大军作战,一般来说,双方都知道对方兵力的部署。‘空城计’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诸葛亮不至于如此行险,司马懿也不会容易上当。双方如此接近,连七弦琴声都能听见,能辨琴声不乱,当然是在弓箭射程之内。曹军一箭就射死城头上的诸葛亮,为何不射死他?即使司马懿怕自己中埋伏,但西城是弹丸小城,该能埋伏多少人?司马懿纵然一时糊涂,情况不明,他何不派五百人冲进城门来一次‘火力侦  相似文献   

4.
(三) 作者研究古代兵书,应该尽可能弄清楚兵书作者所处的时代、主要经历和政治倾向,这对于深入理解兵书的思想是有裨益的。今天存世兵书的署名,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署真实名姓。如《孙子》署孙武撰;《守城录》4卷,署宋陈规撰;《历代兵志》8卷,署宋陈傅良撰;《惧谋录》4卷,署清顾炎武撰。在兵书中,这种署名的居多数。署别名、化名。如明代兵书《投笔肤谈》,本为何守法所撰,书上却署西湖逸士;清代兵书《洴澼百企方》,是吴宫桂所撰,却署惠麓酒民。依托古人。如《六韬》,署姜太公;《火龙经》,署汉丞相诸葛亮;更有署黄帝、风后、玄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演到诸葛亮设计巧取曹操地盘汉中时,曹操在汉中之战的心态,经过杨修杨主簿那么一琢磨,表现得一览无余——“鸡肋”食之无肉,嚼之有味,弃之可惜,“汉中”夺之无益,战  相似文献   

6.
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发起北攻樊城、襄阳之役的目标应是占领两城及其以北部分地区,将其所据荆州部分与汉中连成一片,这样可改善其在荆州的战略态势,并为将来的北伐作准备。关羽当时发动此役有一些有利条件,因此难以说其错误。他的主要错误在于未能及时回师,尤其在曹操部下已设法告知他孙权将袭击其后方时;还有就是在处理与孙权方面关系上有失当之处。关羽战败被杀,固然由于他本人犯了一些重大错误,但刘备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主要表现在他用人不当以及未能及时对关羽提供有效援助。而他未能亲自率军援助关羽有种种原因,包括可能受到法正的劝阻。至于刘备或诸葛亮有意借孙权除掉关羽的说法则是缺乏充分依据的。  相似文献   

7.
兵家与围棋     
“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自古弈棋与用兵灵犀相通,兵法与棋经旨趣相投。不少兵家热衷于围棋。曹操、诸葛亮、刘伯温、徐达,都是围棋史上的知名人物。陈毅元帅则是新中国围棋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不少棋论喜欢借兵法阐述围棋之精奥。早在东汉,班固即已用攻城夺地、图  相似文献   

8.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是隋王朝的开国皇帝。他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颇有建树的政治家,而且也是隋代富有谋略、战绩卓著的军事家。在其执政的25年中,先后组织指挥平定了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人相继发动的“三方之乱”,组织指挥并取得了北击突厥、南灭陈朝等重大战役作战的胜利。据宋代史学家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载录,杨坚曾著有《新撰兵书》三十卷(五代后晋刘昫的《旧唐书·经籍志》则称为“《新授兵书》三十卷”)。可惜的是,该书早已散佚失传。我们虽然无法从杨坚自撰兵书研究其军事思想,但从其长期的军事实践活动中,仍可窥见其军事思想的某些精  相似文献   

9.
在咱中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大概是妇孺皆知。那位马谡本是诸葛亮很器重的将领,“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就是用了他献的“攻心计”。然而,在街亭之战中,马谡违背了诸葛亮要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的嘱咐,麻痹  相似文献   

10.
敢于亮丑不为丑陆晓明,戴天银看了《三国演义》晓得:街亭失守,主要责任在马谡。后主刘禅也一直认为“街亭失守,咎由马谡”。但诸葛亮没有遇过即避,而是悔恨自己没有听从先主刘备在白帝城的临终嘱附,错用了马谡,致有“街亭违命之阙”。所以他主动上疏后主,沉痛检讨...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民兵战友: 向你们报告一个信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赤壁大战”,就要搬上银幕了。不久前,我们访问了这部影片的导演、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晋同志。影片将还曹操、周瑜、诸葛亮本来面目谢晋告诉我们,这部影片编剧是《红色娘子  相似文献   

12.
在罗贯中本《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因诸葛亮而闻名,但据裴松之所注陈寿《三国志》及有关资料考证,三国时虽出现多次“空城计”,诸葛亮却并没有设过“空城计”。然而,历史上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过“空城计”,并在以后不绝于史,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北宋颁行的兵书《李卫公问对》,采取唐初君臣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了李世民和李靖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李靖向来以“论孙(子)、吴(起)之术”而闻名,军事学上造诣颇深。一部“卫公李靖兵法”可谓著名的兵书,以致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兵典》时摘录它的内容达二十多处。至于唐太宗,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但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是要超过李靖的。  相似文献   

14.
据《三国志》记载 :魏蜀街亭之战中 ,诸葛亮选用马谡为统帅 ,结果蜀军一败涂地 ,丢失街亭。按说马谡是在置诸葛亮的一再叮咛于不顾的情况下把街亭失掉的。诸葛亮大可以把一切责任推在马谡身上 ,自己落个“一贯正确”。但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 ,而是上书检讨自己在用人上的失误 :“至有街亭违令之阙 ,箕谷不戎之失 ,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请自贬三等 ,以督厥咎”。遂由丞相降为古将军。在此 ,笔者联想到现在我们有些领导干部 ,讲成绩有板有眼 ,讲问题羞羞答答 ,个人或单位出了点问题 ,捂着盖着 ,遮着掩着 ,生怕别人知道 ,结果越捂问题越多 ,…  相似文献   

15.
在“武经七书”中,《三略》是一部有较大影响的古代兵书。《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历代多以为是黄石公所著。据考证,《三略》既非黄石公所著,亦非张良在圯桥所受之书。作者可能是一位熟悉张良事迹,又博览群籍的隐士。他以张良的军事思想为主线,兼采诸家之说撰写了这部兵书。其成书时间当在西汉王朝走向衰落的时期。到魏晋南北朝时,这部兵书已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6.
“仁诈合一”是中国历史上战争领域或兵儒关系方面一个较为复杂的文化现象.曹操“大仁为本”的用兵理念,刘备“仁义治兵”的功过得失,诸葛亮“价值优先”的悲情结局,司马懿“卑劣人格”的历史悲剧,汉末三国时期几位重要军事人物在“仁”“诈”关系处理上的不同表现和特色,实质是将战略目标之“仁”与用兵手段之“诈”有机统一,形成“仁诈合一”的战争伦理观.  相似文献   

17.
东汉末年,战乱纷纷,军阀割据,群雄四起。力单势孤、寄人篱下的刘备,在屡遭挫折后,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统一天下之大计。诸葛亮深为其谦恭诚恳的态度所感动,便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套谋求天下统一的战略对策。他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相似文献   

18.
近日重读《三国志》,读到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一节,笔者在为马谡因痛失街亭危及蜀军全局,而被军法处置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想到了毛泽东对此事的点评,他认为街亭之败,大将固然有失守之罪,但诸葛亮是要负用人失误之责的。此言诚然,考察马谡的历史不难看出,他一直是诸葛亮身边一个足智多谋的参谋人才,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进驻五丈原浅析罗民介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春,诸葛亮率10万大军,取道斜谷,第5次伐魏。他动用蜀国绝大部分兵力,进驻渭南五丈原,与魏军相持了5个月。这次用兵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反而导致诸葛亮本人前线病逝。这有国力对比悬殊的原因,也在于诸葛亮决...  相似文献   

20.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名相 ,其武德思想与他的卓越功勋一起指导并激励着后人。德法同济思想是诸葛亮武德思想中的一大特色 ,本文试从德治、法治以及二者之间联系的角度对诸葛亮的武德思想进行粗浅的分析 ,以期弄清诸葛亮德法同济的治军思想 ,为我军建设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