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个巨大的历史灾难,是以巨大的历史进步为补偿的。发生于21世纪初的世界金融危机,暴露了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巨大矛盾。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家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利用资本这个强大的武器,剥削各国人民,这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当今世界,我们要在灾难中学习,在灾难中奋起,从而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宏图。  相似文献   

2.
“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是甲午海战清廷战败后中华民族有识之士得出的一个血的教训,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尊心深处的敏感部分。拥有先进的舰船装备,不但是几代海军将士梦寐以求的期盼,也是几代造船人魂牵梦萦的情结。  相似文献   

3.
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51度,东经105.4度。中国,汶川。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这一地使无限心力为之凝聚。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  相似文献   

4.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曾这样断言。穿越时空隧道,"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已两年,时间的足迹迤逦地跟随着我们走过700多个日日夜夜!回首检索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岁月的史册里书写着一路的风雨洗礼!  相似文献   

5.
60年前,那场因日本侵华而引发的抗日战争,对于亲历者来说,必然犹如昨日。而今,无论男女老幼,凡属中华民族之一员,都应该铭心刻骨地记住那一段历史,记住60年前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切!60年前,中华民族曾经陷入了亡国灭种的巨大羞  相似文献   

6.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3,(8):10-10
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富国和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巩固国防,没有一支强大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人民日报社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军转民》2008,(6):45-45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突袭我国川西大地,汶川大地震考验我们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更检验着我国政府的应急能力以及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如此大的自然灾难面前,中华民族让世界侧目,中国政府也让世界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我们能有如此迅速、高效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今年9月是甲午海战10周年。甲午海战虽然才过一百余年.但留下的历史谜团很多。普遍关注和争鸣的问题之一,是北洋舰队主力巡洋舰“致远”号迅速沉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历史篇章,创造了人类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党中央在两个100年交汇的关键时间节点,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不断增强我们前进的力量和勇气,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强大,带领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初秋来临,万物竞丰姿。《国防》带着秋收的喜悦,向亲爱的读者奉献。 开卷有益,读史为鉴。本期特辟“甲午百年祭”专栏,以《北洋海军与甲午海战》的悲壮历史引出一番感慨,《告慰甲午忠魂》。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糜振玉中将特地为本刊撰文《甲午海战一百周年与现代海洋观》,告诫当代青年:“一部中国近代史,记录着多少海战的屈辱:马尾沉戟,甲午海葬;战则丧师,和则辱国!”“一个世纪过去了,东方巨人站起来了,但‘蓝色贫乏症’仍需治疗,历史和现实仍灼烤着炎黄子孙的心灵!龙的天地应是大海汪洋,海洋在召唤着龙的传人。”“在人类大踏步向海洋进军和海洋斗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坚决维护自己的正当海洋权益,牢固树立正确的海洋观、海军观、海防观,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海权。”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与民族凝聚力杨生运本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抗日战争,是半殖民地中国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决死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以历史的目光审视半个世纪前这壮丽的一幕,不禁为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所震...  相似文献   

12.
甲午海战乃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一役,然而清北洋舰队自黄海之战后株守蜷伏军港,惨遭全军覆没,严重影响了整个战局。以往史著均将甲午海战的失败归结于李鸿章“保船制敌”的策略,认为这是“避战保船”的失败主义方针,但笔者在认真查考研究了有关史料之后,认为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实际,尚值得进一步商讨。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十八大赋予军队的历史任务。一、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需要强大军队支撑。习近平主席指出:"现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富国和强军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两大基石,两者相辅相存,相互促进。今后一二十年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14.
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了这样一条真理 :人们的创新思维是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政治制度革新、军事理论发展的灵魂 ,是决定其先进还是落后的最直接的关键性因素。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 ,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兴盛与发展影响巨大。缺乏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缺乏创新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强大的国家 ,缺乏创新的军队必然是落后挨打的军队。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创新思维及其在军事战略理论和战略对策研究中的运用 ,探讨提高我们全民族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对于发展我们的军事战略理论 ,提高我们的战略决策能力 ,无疑具有重…  相似文献   

15.
张鑫 《国防》2012,(10):70
七十五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一时间神州大地遍起狼烟,无数炎黄子孙惨遭屠戮.而七十五年后的今天,卢沟桥上弹洞犹在,昔日的硝烟却早已散尽,只有桥上的狮子和桥下的流水向人们默默倾诉那段悲壮屈辱的历史. 卢沟桥事变,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有伤心和悲痛,更多的应该是思考,对于强国之路的思考.回首历史,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强国必先强军.可以说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作为保障,国家和民族复兴也就无从谈起,而实现军队的强大,就要求全民树立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在当代,这种价值追求指的就是对国防事业的热爱.  相似文献   

16.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13,(12):56-57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的一场空前灾难,数百万人被战火夺去生命。战后20年时间里,欧洲大陆在灾难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明年将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一战前夕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1913年5月末,维也纳一场出人意料的丑闻曝光,撼动了奥地利军队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曾经称雄亚洲、位居世界第四的北洋海军,为何在短短的半年之间,竟全军覆没于“弹丸岛国”日本之手?每当我给年轻的海军学员们讲述甲午海战的时候,都要求他们深省这个问题。甲午战争已过去100年了,作为海军的一位历史教官,我讲述这段历史也有10余年了。10余年来,我总是力求使学员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北洋海军不单是败在海上,而是败在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上。历史上,以大陆疆域和海洋疆域为界的不同民族,对海洋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将海洋视为通往世界贸易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北川中学临时教室黑板上写下的“多难兴邦”四个字,饱含了深意。多难兴邦,需要我们善于在灾难中学习。地震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冷静回望的时候欣然看到,我们的良心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我们的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洗礼,我们的精神经受了一次砥砺锤炼,我们以血的代价学会了我们平时学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回首这段历史,既让我们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大国地位而骄傲,也令我们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而不“强”的另一历史侧面而深刻反思。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1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挽回了长期失去的尊严中国人民始终站在反法西斯斗争最前列。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奋起抗日,开辟了东方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苏等大国正式投人战争时中国抗战已…  相似文献   

20.
100年前,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等8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联军围攻天津,天津军民奋起抗击,同侵略者展开了气壮山河的浴血战斗。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天津人民,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揭开了20世纪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