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位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女人。妻子的理解是对军人工作的最大支持——我和他相识是在美丽的大学校园,正当我们热恋之际,他却投笔从戎,成了一名光荣的边防警官。第一年,他被分配到了一个海岛上的边防派出所工作。因为海岛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他不放心我去那儿。这个时候,我们鸿雁传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对对方的深深思念。他在信中告诉我,他在“热情受理海岛居民的来信  相似文献   

2.
乡音(散文)     
卢廷怎么了,说好了到家就给我来信,他入伍5年来,还立了两次三等功。可是天不随人意,他因工作需要退伍回乡了。我们一同来,却没有一同回去。在惴惴不安中又度过了几天,我终于收到了卢廷的来信。“大江: 我回乡后的第一天,屋里挤满了来看我的人。村民兵连二牛、老  相似文献   

3.
遗言     
父亲走了,走得匆匆忙忙。 我接到同学的电话从部队赶到家时,父亲已经永远属于另一个世界了。没能与父亲说上一句话,我心里既悲痛又气愤,第一次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姐姐大发雷霆:“为什么不早点打电话通知我回来?”从未见我对她如此无理过的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通过新闻媒了解,还是亲自考察,吴民礼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一身军装,拎着一个打了补丁的黑皮包,骑着一辆旧自行车。然而,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的却是一墙的奖状,一柜子的战士来信,一桌子《战友知音》小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转变     
弟弟来信说,他已经参加了部队征兵的体检,初检已经通过了,还说这是母亲的决定。我的父亲是一位有着20多年兵龄的老兵,母亲自打结婚便在担心和牵挂中度过了近20年的生活,受够了那种孤独与寂寞的煎熬,好容易才盼到父亲转业,我却又萌发起参军的念头,自然第一个反...  相似文献   

6.
杨定善同志是嵩明县白邑乡白邑村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一位做过多年民政工作的退休干部李正发同志对我说,杨定善同志在朝鲜战场上第一个用轻机枪打落一架美军飞机。我听后,及时向杨定善访问有没有此事,他说“有,用机枪打落敌机我是头一个。”我请他讲讲当时打落敌机的具体情况,他点点头,打开了话匣子:  相似文献   

7.
初见他时,一身的橄榄绿,高高的、黑黑的,眉宇间透着英气与真诚。就是这份真诚打动了我。我成了他的女朋友。他所在的部队驻扎在离市内很远的地方。我们开始的交往只是通过电波传递,当时感觉在电波那头的他讲起话来就像是在讲一个又一个幽默风趣的故事。那不失军人本色的朴实话语又一次打动了我,也让我们逐渐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于是我们的聊天由5分钟增至10分钟、15分钟……当他终于有了一次难得的休息机会约我去爬山时,我欣然赴约。记忆中的他还是身着戎装的模样。谁  相似文献   

8.
四菜一汤     
李威 《政工学刊》2008,(2):43-43
我在吉林某边防团当排长时,新兵很多来自浙江。其中一个叫艺帆的新兵,父母做建材生意,家境比较富裕。下连没多久。一次他向我借两千元钱准备过生日。我当时没有拒绝也没有批评他,因为他初到部队,我怕影响他工作的积极性和上进心。我决定通过独创的“四菜一汤”生日宴的形式来教育他。  相似文献   

9.
愧读家书     
当又一次收阅父亲的来信,才猛然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给家里写信了。是啊!很久了。是工作的忙碌?是疏于手懒?抑或是无暇顾及?我说不清。当兵在外,聚少离多,偶尔回乡,家的感觉尚未找到,便又匆匆忙忙奔向下一个站台。惟一能与父母好好倾诉的就只有这片书  相似文献   

10.
问:我是班长,年初分到我班一个新兵,据说是新兵连的调皮蛋,他到班里后,确实挺“淘”的,还特别喜欢发表个人见解,这不是跟我对着干嘛,我打心眼不喜欢他。可最近一次抢险救灾,他表现得特别突出,为我们班增了光,为什么我会看错了他?  相似文献   

11.
平安是福     
高原 《政工学刊》2001,(2):48-48
“平安是福”这普普通通的四个字,是一辈子和黄泥巴打交道的父亲崇尚的至理名言。父亲是个木匠,他用斧头劈开冬天,和母亲一块给我和姐姐撑起了温暖的晴空。只念过小学一年级、现已年近花甲的他在经历了穷苦岁月后,对“平安是福”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常对我们说,人一辈子的挫折很多,能够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气。然而,前不久姐姐来信说,父亲因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想起正在经受病痛折磨的父亲,想起他为我“平安”成长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我只觉得眼睛一片潮湿……记得8岁那年,正上小学的我喉结上长了一个瘤,大如苹果,吃不下饭,连喝口水也很…  相似文献   

12.
记得入伍的第一天,我对部队的生活并不了解。操课过后,看到"一日生活制度表",内心皆大欢喜:部队伙食就是好呀,除了早点、午饭、晚餐外,还有夜宵——"晚点"!于是,本着睡前大吃一顿的念头,我匆匆喝了碗汤就结束了晚餐。"晚点"的哨音终于吹响了,我迫不及待地拿着餐盘第一个冲到了前面,这时,连  相似文献   

13.
在新单位上班不久,有一天路过大门岗,收发室张班长喊我,说有我一封日喀则的来信。我已经好久没有收到信件了,这个消息不禁让我有点意外,怎么不给我打电话?打开信看到是巴桑来信。我站在传达室门口一口气读完,兴奋、喜悦让我的泪水轻轻地滑落。  相似文献   

14.
老山烟雨     
我原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今天,收到父亲的来信时,看着那一行行蘸满朴实、真爱的文字,我脆弱的情感一发不可收拾,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相似文献   

15.
我与《中国民兵》结缘,要从10年前在南疆边陲的一次脱险说起。 1994年我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一次,我部巡逻至一个不知名的边陲小寨“歇脚”。村民兵排长热情地款待了我们。晚间轮到我站岗时,民兵排长拿着一本《中国民兵》来“陪”我,让我读几篇文章给他听。他说这是人武部给他的奖品。渺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之夜,我与这位纯朴好学的民兵排长围着篝火边读边讲,一直聊到天明。第二天我意外带走了这本《中国民兵》,想不到这书还帮助巡逻队化险  相似文献   

16.
一次,魏文侯找到扁鹊,问他:我听说你们家弟兄三个人都学医,那么谁的医术最高?扁鹊脱口而出:我大哥的医术最高,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侯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名动天下,他们两个一点名气都没有?扁鹊说:我大哥的医术之高在于可以防患未然。一个人病未起之时,他一  相似文献   

17.
距离他离开我们的那天,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终于有机会平静下来写点关于他的东西。突来的缘分第一次听说他,是从办公室老阿姨的口中,她告诉我,和我同一办公室的一个男同事的父亲写了很多书,好像挺有名的。那时我纯粹出于对同事私人情况的猎奇心理,记下了他的名字,回家上网搜索了下,发现是个研究军事哲学的博士生导师。打开了几篇他写的文章,其中有很多同马列主义相关的内容。这个年纪的我,对这类词汇不甚敏感,所以匆匆看了两眼就关闭了窗口。当时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并没有想到在一年多后,缘分来得如此的突然和妙不可言,我竟然以他未来儿媳妇的身份,到政治学院拜访了他。第一次见到他,  相似文献   

18.
回味面包屑     
去年,我到奎屯所属一个团队蹲点,该团的张政委早些年在南疆的一个汽车部队呆过几年,我也在南疆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当过几年秘书,闲暇时与张政委聊起在南疆工作的一些往事,说起南疆的话题也有很多,好像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单位。一年过去了,很多交流的内容都已慢慢逝去,但唯独他的一次历险使我忘不了,他绘声绘色描述3个人同吃一小把面包屑的表情我忘不了……  相似文献   

19.
丈夫是名军人。和他相识前,我对军人并没有什么了解,一直以来,军人给我的印象都是冷峻的,从外表到内心似乎硬得像钢,没有一丝关爱与柔情。然而,我俩第一次见面就让我感悟到了军人性格的另外一面。那天,我在朋友的催促下到一个咖啡馆里见面,我在车子里远远地就看到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站在门口,严肃冷峻的表情让我心里慌乱得不知所措。下车瞬间,我的头感到无意中撞到了一只手,我才发现他怕车门  相似文献   

20.
阳光助学     
2013年3月10日星期日晴今天,我收到一个包裹,是一名阳光助学资助人寄来的衣服,让我帮他转交贫困学生小洁,并交代我,要多关注小洁,别让孩子饿着。其实,这是他第三次寄衣物、生活用品给这个孩子了。前天,还有一位贫困生的爷爷打来电话告诉我,年前团领导到他们家去了,买了很多年货,还有孩子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