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军战斗精神最集中地体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我军的重要优势所在。从国际视野看,为更好地推进我军战斗精神培育,必须把这种实践活动作为国际军事较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和彰显我军战斗精神的先进性,在相对和平环境下以实战化训练为主要依托加快我军战斗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2.
长期的和平环境,加之对信息化战争准备的思想不足,使一部分官兵和平麻痹,当兵打仗的意识有所淡化,甚至认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斗精神决定不了战争的胜负。这就需要我们积极落实胡主席关于强化战斗精神的指示,探索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培养和锻造民兵预备役人员战斗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少数官兵备战打仗观念有所淡化;综合国力、军力的日益强盛,少数官兵打仗思想有所弱化;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少数官兵畏战怕苦思想有所抬头。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扭住“能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具体来说要做到“六靠”。  相似文献   

4.
刘培庚 《国防》2005,(9):60-62
预备役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预备役军官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大力培育预备役军官战斗精神,对提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促进军事斗争准备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部分预备役军官使命意识、忧患意识淡化。要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打牢预备役军官战斗精神的思想基础由于我国长期处于相对和平时期,一些预备役军官对我国安全形势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威胁认识不清,战斗队思想树得不牢,当“和平官”的思想有所滋长。有的认为“当前处于战略机遇期,仗一时打不起来”;有的感到预备役部队是“…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军上下正在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伟大号召,致力于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战斗文化作为部队建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形态,对培育广大官兵的战斗精神至关重要. 一、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主阵地.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占领我军军事思想文化主阵地,用先进的理念和智慧塑造官兵坚定的政治信仰,培育出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6.
密切官兵关系潘瑞吉长期的和平环境容易淡化官兵之间生死与共的战斗情谊。进一步密切官兵关系,必须不断深化尊干爱兵教育,打牢官兵团结的思想政治基础。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环境之中,官兵之间不像战争年代那样经常受到生死相依和患难与共的严峻考验,因而使一些青年官...  相似文献   

7.
刘明学 《政工学刊》2005,(10):23-24
基层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用在战时,培育在平时。培育基层官兵的战斗精神,必须着眼平时的教育、训练和管理,注重全方位的培育,使官兵在复杂的环境中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艰苦的环境中有坚强的意志,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有坚定的信念。培育基层官兵的战斗精神,要突出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培育基层官兵的战斗精神,必须在坚定政治信念上下功夫,筑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解决好“听谁指挥,跟谁打仗”的问题。现代战争条件下,各种信息充斥战场,真假信息难辨,政治的、军事的、人文的、精神的、物质的等等,其目的就是动摇…  相似文献   

8.
国防教育是为增强人们国防观念为目的的全民性教育活动,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国防教育落不到实处,国防意识减弱。究其原因:一是个别领导重视不够;二是国防教育制度落  相似文献   

9.
《国防》1999,(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征兵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就贫困地区而言,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公民的国防观念有所淡化,适龄青年报名应征的积极性下降。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增强,加之长期的相对和平环境,一部分公民的国防观念淡化了,出现了“当兵吃亏”、“扛枪站岗不如打工经商”的错误思潮。在这些思想影响下,部分适龄青年报名应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培育当代军人的战斗精神,必须从提高军人科技文化素质抓起。战斗精神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外在表现,培育战斗精神必须注重打牢官兵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战斗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集中反映,培育战斗精神必须牢固确立科学、求实、靠科技取胜的观念;战斗精神随战争形态的演变拓展其内涵,培育战斗精神必须大力提高官兵的信息素质和知识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四个多样化”的影响,军队内部人际交往存在功利化倾向。军队内部人际交往功利化倾向必然导致官兵关系的淡化、官兵与组织关系的淡漠、官兵公平竞争意识的衰减和部队战斗力减弱等负面影响。应该通过建章立制、法德并举、优化环境等手段消解军队内部人际关系功利化倾向,引导官兵建立健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部队战斗精神的培育和军队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12.
赵德田 《政工学刊》2008,(12):39-39
弘扬奥运健儿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引领官兵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树立牢固的战斗意识。受长期和平环境和市场经济的影响,部分官兵生死、荣辱、得失等人生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国家意识、职能意识、奉献意识有所淡化。对此,我们要善于把奥运健儿赛场上折射出的爱国之魂、报国之责、效国之荣,作为新形势下坚定官兵理想信念、弘扬牺牲奉献精神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13.
军事零讯     
要作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就要紧紧围绕履行胡主席提出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大力培育官兵的战斗精神。战斗精神作为军队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战斗力重要组成部分,是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要努力改善武器装备,而且要继续发扬我军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大力培育战斗精神。有了更多更好的"钢"和更高昂、更旺盛的"气",我们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加速转型,作战双方攻心夺志更加激烈,各国军队为打赢未来战争,不断强化战斗精神培育。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军队都把战斗精神培育作为一项长期而永无止境的艰巨任务。举世闻名的我军战斗精神,来自于我军80多年长期培育,来自于一次次战争实践锤炼,来自于无数先烈浴血奋战。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培育战斗精神,必须着眼有效履行多样化任务这个使命,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十性”进行系统培育,努力打造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  相似文献   

15.
胡主席指出:“要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继承和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大力提倡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奉献,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一重要指示,体现了军队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特殊要求,揭示了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的辩证关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  相似文献   

16.
战斗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集中教育结束后,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其经常化、制度化,就成为当前部队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坚持“四个纳入”,渗透于部队经常性的主要工作,贯穿于部队建设的全过程,是培育官兵英勇顽强战斗精神的必然途径。一、纳入部队经常性政治教育,为战斗精神的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集中教育使官兵短时间内提高对战斗精神在未来战争中重要性的认识,了解掌握关于战斗精神的有关知识和要求,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中也是很有效的。但战斗精神的培育更需要平时大量经常性的政治教育作支撑,为官兵持续…  相似文献   

17.
卫琦 《政工学刊》2014,(11):21-22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战斗力生成的民族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和弘扬其优秀内涵,对于培育我军官兵战斗精神、推动强军目标实现具有积极意义。一、弘扬"精忠报国、捍族卫民"的武德传统,培育官兵听党指挥、报效国家的忠诚品格忠诚作为武德的基本规范源远流长,《左传》中说"临患不忘国,忠也"。  相似文献   

18.
一、战斗精神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抓住根本环节,紧紧围绕听党指挥、服从全局培育部队战斗精神。听党指挥、服从国家战略全局,是战斗精神的最高要求和根本属性。一些单位对战斗精神的科学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对从根本上坚定政治立场关注不够、抓得不力,致使少数官兵对正义战争必胜的定律产生疑虑。这个问题不解决,战斗精神就失去了“灵魂”。(一)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军战斗精神的核心之点,也是确保听党指挥、服从战略全局的根本保证。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铸造部队战斗精神的根本任务,并贯穿于整个培育工…  相似文献   

19.
一要思想认识到位。当前,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和物质利益的驱动,人们的国防观念容易淡化,人民武装工作的地位作用也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和私营经济  相似文献   

20.
常战海 《政工学刊》2007,(10):47-48
(一)树立任务牵引、立足实战的战斗精神培育观念。各级领导机关要准确把握官兵的思想症结,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教育,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决策统一官兵的认识,教育官兵正确认识战斗精神培育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立足现有装备打赢”、“决战决胜”的观念,使官兵辩证地看待人与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作用,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