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兵团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农牧团场正孕育着重大的变革。从1983年9月11日农七师一三一团四莲职工耿千里创办全兵团第一个家庭农场,到2001年4月兵团出台农牧团改革的“1 3”文件,这期间已跨越了整整18年。兵团家庭农场主们终于真正站到了改革的前台,他们是兵团团场的新型农工。他们与以往的兵团农工相比,已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党务问答     
《兵团建设》2007,(8):35-35
一三一团举办党员坚定信念报告会6月26日,农七师一三一团党委举办了党员弘扬革命传统坚持政治信念报告会,建场  相似文献   

3.
作为以农业产业为主的生产建设兵团,目前如何加快向农业现代化前进的步伐?笔者认为,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组织形式,完全可以在兵团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家庭农场做一较全面的、深入的分析,认识它在兵团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它的发展趋势,以利深化农业改革和制度的进一步创新;也利于家庭农场自身的发展。一在我国,较早提出建立家庭农场并付诸实践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当时对家庭农场的形象描绘是"大农场(国有农场)套小农场(家庭农场)"。全国农垦系统第一个家庭农场便是农七师一三一团的耿千里家庭农场。以后在其他垦区也相继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位于天山北麓奎屯市和乌苏市境内的农七师一三一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工交商建共同发展,科教文卫齐头并进的新型国营农场。 一三一团有上地面积48万高,其中天山牧区草场16万亩,播种面积10万亩,人口2万人。  相似文献   

5.
在农七师130团奎屯路社区,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臂上戴着红袖标的老人在街道巡逻,她就是130团退休职工、共产党员何益祯。何益祯在奎屯路社区负责鸿雁里、幸福里两个小区的治安、宣传和党员管理工作,这两个小区点多面广,居民居住分散。  相似文献   

6.
《兵团建设》2007,(3):I0002-I0002
新疆奎屯天北新区位于奎屯市城区北部,于2002年9月18日正式成立。行政规划面积6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8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毗邻农七师的10个团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苑     
万头澳牛过银桥 2004年12月28日,农七师天北新区银桥国际控股新疆奎屯乳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天北新区岁末喜结招商引资硕果,农七师的万头澳牛籍此走上"银桥"。 农七师师长王全胜介绍,此项目是该师万头澳牛工  相似文献   

8.
【时间轴】人物:杨天宝2007年7月,大学毕业后担任七师一三一团九连副连长2011年3月,担任一三一团九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2012年3月,担任一三一团十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3月22日早晨8点半,七师一三一团十连指导员杨天宝骑着摩托车早早地赶到离宿舍4公里远的连队。昨晚他就通知所有连队干部,今天早上要召开业务会议。  相似文献   

9.
7月29日,《兵团建设》杂志社在哈管局召开宣传发行工作会议。上年度宣传发行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农五师党委宣传部、农六师党委宣传部、农六师新湖总场、农七师一三○团、农八师一四三团和一四八团的代表介绍了各自的经验。现将他们的讲话摘录如下,供大家借鉴,以求对做好2001年的《兵团建设》的宣传发行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阮祥仪 《兵团建设》2006,(2):F0003-F0003
1995年12月28日,在农七师20万干部群众的期盼中.兵团奎屯医院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农七师20年没有师医院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吕介一 《兵团建设》2005,(12):54-54
1959年,农七师第一管理处成立,我任管理处卫生科科长。秋末,时任政委的董馥找到我说:“农场离奎屯、石河子都很远,缺乏交通工具.道路又不好.一遇急、重病人,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们应当建一座医院就近收治各团场及其周边的病人。”“房屋的基本建设由管理处负责;房屋建设的规划,按照医院需要由你画一张草图交基建科设计绘图,医务人员的技术专业培训、器械设备等由你筹办。”  相似文献   

12.
《兵团建设》2006,(11):I0002-I0002
《奎屯晨报》是农七师党委机关报,1950年创刊,1989年7月1日复刊并更名为《奎屯晨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奎屯晨报》从最初的周一小报成为周五对开大报,目前是覆盖“金三角”地区的惟一一家党报,发行量1.2万份。  相似文献   

13.
正翻开尘封多年的旧相册,一幅近50年前的老照片映入眼帘。那是1964年9月,兵团豫剧团在农七师二总场(今七师一二四团)支援"三秋"结束后拍的。每次看这张照片时,我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仿佛时光回到了当年。兵团豫剧团,前身为河南省民政厅童声豫剧团。1959年10月进疆后,改名为兵团政治部童声豫剧团(以下简称童声豫剧团)。当时全团81人,平均年龄只有15岁,是当时兵团最年轻的一个文艺团体。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2月28日,在农七师20万干部群众的期盼中,兵团奎屯医院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农七师20年没有师医院的历史。10年来,兵团奎屯医院的广大医务人员发扬兵团精神,创建二甲医院,创建爱婴医院,创建兵团示范医院,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实施ISO9000质量认证,走过了一段艰辛而辉煌的发  相似文献   

15.
在七师一三一团有这样一个人:他曾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将一个累计亏损额高达470余万元的连队,扭转为一个产值连年翻番的连队。他曾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将一个全团综合考核排名倒数的连队,转变为职工年均收入超过7万元的先进连队。他就是陈树忠,一三一团七连党支部书记、连长。"职工能致富,过上好日子,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正是怀着这份信念,先后在三个连队任职的陈树忠,几十年来一心一意  相似文献   

16.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潮开始在中国大地涌动,在迄今为止的30年里,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举世瞩目,改革开放让兵团与全国一道走进了阳光明媚的春天。兵团从不缺乏勇敢的改革实践者,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兵团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不胜枚举,农七师131团4连职工耿千里便是其中之一,正是他,创办了全国农垦系统第一个家庭农场……  相似文献   

17.
农七师130团陈列馆建于2003年8月,占地面积486平方米。2004年5月27日,陈列馆被兵团批准为"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陈列馆收藏了从1958年建团至2003年130团改革发展的历史实物200多件、历史图片  相似文献   

18.
<正>奎屯、南望天山,北临准噶尔盆地.五十年代以前,是一片仅有100多户人家的戈壁小绿洲.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在此安营扎寨,作为其军垦基地,艰苦创业.发展至1975年.国务院批准奎屯设市.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奎屯经济迅猛发展.1986年奎屯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个边远城市之一.1990年成为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0美元的三十六个城市之一.1993年,全国评选“明星城市”,奎屯榜上有名.本文依据《1995年奎屯统计年鉴》等方面的资料,对奎屯建市二十年来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一些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分析,希望能对奎屯以后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苑     
在前不久召开的兵团卫生工作会议上,兵团卫生局负责人将中央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国家监察部驻卫生部监察局颁发的"全国卫生系统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烫金牌匾颁发给了兵团奎屯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李国俊同志。几年来,兵团奎屯医院坚持不懈地抓纠风,促医风。短短五年时间,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的好成绩,固定资产由建院初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6000多万元,职工收入逐年提高。医院连续几年被评为农七师、奎屯市文明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花园式先进单位,兵团卫生系统纠风先进单位,职工职业道德先进单位。据悉,此次全兵团上百家医院仅有兵团奎屯医院和哈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记者来到奎屯,专访了农七师党委书记、政委万卫平。在谈到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工作时,万卫平介绍说,去年,全师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师、文化大师"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科技推广力度,全师经济实现稳中求进,有效增长,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万卫平说,农七师处在新疆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不把经济搞上去,职工群众不尽快富起来,我们是没有任何理由可讲的。农七师党委一班人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各项工作搞上去,努力实现农七师经济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