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2月中旬,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向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认为“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是对美国国家安全最急迫、最严重的威胁”。他认为,尽管美国通过与西方盟国的合作,挫败了一系列恐怖活动的阴谋,但是,本·拉登的国际恐怖网络正处于飞速的发展壮大之中,其蔓延的速度远远快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美国高层领导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以本·拉登为首的国际恐怖活动正在迅速成为美国的头号威胁。 美国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 美国的这种担心并非是风声鹤唳、草木  相似文献   

2.
军情快递     
本·拉登拥有23艘秘密商船 美国海军正在执行一项重要任务,从一个港口到另一个港口,搜遍全球的海域,其目标是找到23艘商船。美国和挪威情报部门确认,这些商船属于或受控于本·拉登的基地恐怖组织。这支秘密船队可能会帮助本·拉登和他的助手们逃出美军的包围圈。为了杜绝这种情况发生,美国政府向各船舶公司发出的一份公告中称,美国可能会动用军事设施对可疑船只进行搜查,“任何可察觉的疏忽都有可能对商船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3.
一提起恐怖威胁,一说到“基地”组织的核生化能力,美国反恐怖机构和情报部门就会说苏联的“提箱原子弹”如何落入本·拉登手中,世界各国的核废料如何可能被“基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托拉博拉山区,是"基地"组织首领本·拉登最后一个明确的现身之地。2001年12月,美军在这里发现他的踪迹后,曾试图通过狂轰滥炸将其消灭,但本·拉登最终还是像狡猾的狐狸一样成功脱逃。自那以后,这个"恐怖大亨"在美军的穷追猛打下似乎变成了一个影子。有关他的藏身之处传闻种种。不过,无论是美军情报人员无线电监听到的结果还是"基地"组织被俘成员的供词都表明,本·拉登目前最可能的藏身之地仍然在阿巴边境山区的某个地方。  相似文献   

5.
2001年9月11日,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对纽约的非军事目标世界贸易大厦和美国防部五角大楼发动了连续的恐怖攻击。这些令人生畏的自杀式恐怖袭击,使全世界为之震惊。在事件现场和电视直播屏幕前的人们,恍然意识到这不是意外?是战争?美国国土的防御竟如此脆弱?对此,人们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那场给人类带来无尽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中,无数城镇遭遇恐怖空袭与狂轰滥炸,尤其是伦敦和斯大林格  相似文献   

6.
据美国媒体1月2日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对2005年前景感到担心害怕的美国人的比例比2004年猛增了18个百分点,上升至30%。1月7日,巴基斯坦影响最大的《战斗报》刊登了一份美国政府的广告,标题是《对抓捕最重要通缉犯的悬赏》,共列出14人的悬赏名单。其中,本·拉登和"基地"二号人物扎瓦希里的"人头费"高居榜首,均分别提高到了2500万美元。 看来,不论美国人担忧的理由是什么,相信只要恐怖主义大亨本·拉登还活着,就将是美国人心头永远的阴影。 今年,本·拉登会干些什么?布什最怕  相似文献   

7.
梦非  舒嘉颖 《环球军事》2004,(22):12-14
阿布·穆萨卜·扎卡维是"基地"组织第3号人物、驻伊拉克抵抗美国及其盟友的领军人物、全球通缉的十大恐怖分子之一。2002年12月31日,这名38岁的约旦人曾经企图炸毁安曼洲际饭店。他还是一名阿拉伯毒药和毒品专家,多年来与乌萨马·本·拉登的"基地"组织结成了非正式联盟。但扎卡维并不听命于"基地"组织指挥。他天马行空,单独行动。现在他改弦更张,与"基地"组织越走越近。过去他一直谋求用独特的手法开拓自己通向权力的道路。他是战后  相似文献   

8.
高阳 《宁夏科技》2001,(9):66-68
7月16日上午,一名青年来到意大利热那亚市中心的警察局,将一封邮件交给正在站岗的警察。警察拆开邮件,邮件内装的炸药被引爆,该警察的脸部和双手被炸伤。这是继23英国《星期日报》网站发布本·拉登准备于7月袭击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8国首脑会议后的一个危险信号。更令美国吃惊的是,7月4日的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了一名在押的垃登的手下说:拉登的一句高级助手曾帮他策划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引爆炸弹,受过训练的其他游击队员还曾计划对美国其他地方实施袭击。  相似文献   

9.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华盛顿和纽约的恐怖活动,极大地激怒了高傲自负的美国人。为了换回颜面,恼羞成怒的美国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出动了大批“武装到牙齿”的特种作战部队,在英军特种作战部队的协同下,潜入阿富汗,用于搜捕美国认定的、躲藏在阿富汗的制造恐怖事件的主谋——本·拉登。在参加行动的众多特种部队中,美国“海豹”特种作战部队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这只“海豹”吧。  相似文献   

10.
纳米技术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微型军战场逞威 “反恐”以来,塔利班虽然已一败涂地,但捉拿行踪诡秘、昼伏夜出,放弃了使用“丰田陆地巡洋舰”防弹车,改用骡马或步行在山间小道的本.拉登如同大海捞针。显然,美国光靠卫星侦察和航空侦察是不够的,在阿富汗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只有深入地下的侦察手段才会最有效。为了探测本.拉登藏身之处,美军在阿富汗境内大批散布了小如黄豆、状如树叶的微型地面传感器,甚至还在空投的人道主义食品中暗藏了这种传感器,希望通过这样的天罗地网来发现本.拉登的  相似文献   

11.
2月11日,美国军方将截获的一封秘密信件公之于众,因此一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人物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扎卡维是“基地”组织新一代领导人中的代表性人物,但对于他的身世却知之甚少。扎卡维何许人也? 1月中旬,美国的官方抓到了一个身带密信的人。通过审讯,他终于说出来这封信是由扎卡维——一位以雄辩的口才和残忍著称的恐怖分子头目写给本·拉登的,上面写着:“伊拉克兄弟仍希望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但我们多次告诉他们,安全和胜利不可兼得。”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正与“基地”  相似文献   

12.
鼎冲 《国防科技》2002,(5):74-77
“9·11”恐怖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把其定性为战争行为,很快锁定恐怖事件的主谋,确定了“建立反恐统一战线,消灭本·拉登及其基地组织,打击为其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政权”的战争目标,并积极进行战争准备。为了师出有名,美国有意夸大人员伤亡的预测数字,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之后,反恐训练和反恐作战理论的研究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近期不断有报道:“本·拉登的追随者正接过他的衣钵,准备实施新一轮的恐怖袭击。”沙特爆炸案和车臣自杀爆炸案均怀疑为基地所为。我们将目光关注在海上,海上反恐成功,将保证蔚蓝海面的和平宁静,它将直接取决于各国王牌海上特种部队——让现代“海盗”闻风丧胆的“海豹”。  相似文献   

14.
当黎以冲突再次陷入紧张时,在阿拉伯人眼里,他是一位超级民族英雄,但在以色列人和美国人眼里,他是“另一位本·拉登”。以色列最近连续采取3次“斩首”行动,希望灭他于无形。可是,他3度重新出现在电视上,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的隐身术之高连无孔不入、屡创奇迹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都在他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他就是哈桑·纳斯鲁拉。“斩首”,以军连挥3板斧在过去3周,以色列空军采取了3次秘密“斩首”行动,目标只有一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以色列人的制导炸弹将被怀疑是纳斯鲁拉藏身之处的“目标大楼”…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后,美国情报机构一再发出警报,称恐怖分子可能使用核材料或核装置进行恐怖活动。看不见的核阴云似乎笼罩在世人头上,核恐怖问题成了美国人生活中最大的恐惧之一。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在美国公众的关注目光中,一直鲜为人知的美国反核恐怖精  相似文献   

16.
林东 《国防》2002,(7):4-6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战略研究机构频频发表"协防"台湾的研究报告.其中,美国著名思想库--兰德公司于2000年11月18日在国际因特网上发表的《恐怖的海峡?中台对抗的军事问题与美国的政策选择》(以下简称《恐怖的海峡》)一文,引起了国际政治、军事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宁夏科技》2001,(5):93-93
正当巴以和谈处于最关键的时刻,主导这场谈判的美国总统易主,导致谈判的原方案难以继续;谈判双方之一的以色列总理也换人。巴拉克在以巴经过15个月的和谈,离和约的终点线很近时退出总理职位,而以强悍个性著称的沙龙上台。从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沙龙更多的是站在本民族的角度,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历史潮流。这将使巴以和谈充满变数,令全球关注。  相似文献   

18.
“基地”组织曾对外宣称要让美国死10万人。不久之前,美国也曾作过一个测算:假如一枚带炭疽菌的“飞毛腿”导弹落在华盛顿,则可夺去10万人的生命。而美国的《新闻周刊》透露了本·拉登准备实施生物武器袭击的消息。 世界上一些恐怖组织也逐渐掌握了生物武器技术,并开始尝试使用在恐怖活动中。在“9·11”恐怖袭击事件的阴霾尚未散去之际,生物恐怖主义已经对传统国家安全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人类曾经面对生物恐怖主义纵观历史,在19世纪产生细菌致病理论  相似文献   

19.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予劫持的飞机撞击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引起了全地界的震惊。美闺由此拉开全球反恐战争的序幕,一场由美国举旗的反恐战争在全球各地展开。然而,在反恐战争持续10余年的今天在美国波士顿却又发生连环爆炸案,令世界震惊。美国怎么了?这还是个安全的国家吗?  相似文献   

20.
银泉 《环球军事》2008,(7):14-15
3月6日,泰国警方宣布,他们抓获了被称为全球头号军火大鳄的俄罗斯军火商维克托·布特,这一消息令人为之一振。布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被控违反联合国武器禁运令向许多非洲国家的反政府武装提供军火,因此被认为是一些非洲国家内战经久不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他也向本,拉登领导下的“基地”恐怖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一些恐怖分子提供军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