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三师四十二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二、三产业兼营的现代化团场。全团土地面积21.7万亩,耕地面积3.5万亩,共有17个基层单位。该团坚持“稳粮攻棉、套种茴香、大力发展自营经济”的发展思路。今年,全团植棉2.5万亩,籽棉总产将突破1100万公斤;鼓励职工在棉田套种小茴香,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职工每年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该团牲畜存栏达1.35万头(只);林果业有了较快发展,种植果树1000余亩,苹果、红枣、香梨等品质优良,成了抢手货。  相似文献   

2.
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的农八师一五○团被沙丘四面环抱,被人们称为沙漠半岛。2002年,该团职均收入达到1.2万元,全团无一户亏损挂账,被兵团评为红旗团场。该团党委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十分注意用政策保护、鼓励、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竞相迸发,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让职工拿上钱一五○团地处沙漠深处,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种植棉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棉花富了一五○团人,使该团成为石河子垦区的富团和经济强团。2001年7月下旬的一场冰雹,使全团10多万亩棉花遭到灭顶之灾,减产达50%。职工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但拿不上钱,还要倒欠挂账。大灾之年,该团党委把维护和保护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团党委决定:"宁愿团里负债也一定要让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农十四师四十七团立足本团资源,集中资金、劳力、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精心培育和推广名优特畜种,走精品畜牧业发展之路。四十七团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草资源优势。该团根据人口多、耕地少、饲草资源丰富的特点,把畜牧业和林果业作为发展重点,做大做强畜牧业,全力打造畜牧业强团,争取三年后实现户均30只优质羊,全团优质羊存栏突破3万头(只),畜牧业收入达团场收人的40%以上的奋斗目标。该团在给每户职工划分了2.64亩自用地的基础上,去年又给每户职工划分两用地2亩,以种植优质首蓿,同时可免交土地使用费。团场还优惠为养殖示范户供应油渣、棉壳等饲料。为鼓励职工发展畜牧业,该团拿出20万元作  相似文献   

4.
农三师五十一团是兵团较大的一个民族团场,有17.85万亩耕地,人口4.2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46%,集体经济成分占82.6%。该团近几年全面贯彻兵团党委“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和“1+3”文件精神,坚持“棉、畜、石榴”三足鼎立发展思路。2004年,团生产总值1.2亿元,实现利润750万元,职均收入1.2万元,劳均收入6719元,人均收入3019元。2004年团场被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授予“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称号。今年,该团在提高棉花单产上下功夫,积极推行农业新技术应用。一是搞设施灌溉2万亩,“小白龙”软管灌5万亩,节水灌溉占播种面积的82%。二是购…  相似文献   

5.
王玲 《兵团建设》2011,(Z1):162-163
在美丽的额尔齐斯河畔、成吉思汗西征点将台下,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这就是农十师188团。188团始建于1965年,团部所在地北屯,奎北铁路横穿而过,是全师8个农牧团场中距离师部北屯最近的城郊团场。该团拥有土地面积58.5万亩,全团总人口1.02万人,拥有建制单位52个。  相似文献   

6.
农八师一四二团广大职工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艰苦创业的"石河子精神",抓住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农牧团场深化改革的"1 3"文件精神,坚持"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结合本地实际,全方位加快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定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标一四二团规划占地面积超百万亩,正播面积16万亩。而作为主栽经济作物的棉花,种植最多的一年竟超过12万亩。如此单一的种植结构,难免遭遇"一翼受敌,全军覆没"的结局。该团还有15万亩的山区夏牧草场、30多万亩的平原荒滩。而全团社会畜禽养殖存栏才5万余头只,造成了水草资源的极大浪费。针对上述农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一四二团党委确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目标:种植业实施  相似文献   

7.
今年,农四师七十六团依托自然资源和自身优势,通过种植业调优、畜牧业调强、流通业调活、还林还草调快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农、牧、林、草、商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种植业调优昭苏垦区团场种植业结构性矛盾突出,该团围绕市场需求对粮油结构进行大幅度调整。今年全团小麦压缩到2.55万亩,高产油菜扩大种植到13万多亩,并实施订单种植。同时,该团围绕市场抓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继续扩大青贮玉米、胡萝卜、中草药、大蒜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全团马铃薯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豆类扩大到1000亩;并首次种植了1220亩胡麻、600亩亚麻。  相似文献   

8.
姚剑敏 《兵团建设》2001,(12):35-36
谈起农五师八十一团扭亏为盈、职工全部脱贫、团场发生巨变,人们不约而同地会提起团长冯焰,正是他带领一班人勇于改革,把职工群众挂在心上,才使团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0年统计数字表明:全团6.51万亩棉花,在遭受特大风灾的情况下,总产籽棉2402万公斤,皮棉单产140.5公斤,实现社会总产值1.8亿余元、利润2170万元,劳均收入10747元,全团无一户职工亏损挂账;为410户职工进行了危旧住房改造,有264户干部职工住上了宽敞明亮的  相似文献   

9.
正前不久,笔者从农四师六十二团获悉,2011年该团实现生产总值4.05亿元,职均收入达3.18万元。就在10年前,该团积欠债务高达1.72亿元,发展举步维艰。10年间,六十二团党委一班人带领全团干部职工从困境中崛起,完成了一系列嬗变。调整结构做优一产"去年,我种植的50多亩酿酒葡萄纯收入15万元。要不是种葡萄,我根本没办法供3个孩子上大学!"六十二团一连种植户吴金华感慨道。在六十二团,和吴金华一样依靠种植葡萄过上好日子的职工越来越多,葡萄成了职工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几年前,团长魏新平提出大力发展葡萄产业这一想法时,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六十二团有常住人口1.9万人,耕地只有8万多亩,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生产水平低始终制约着团场经济发展。经过深入调研,魏新平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截至今年11月底,农八师一二一团农业职工已向团联合加工厂交售了1.08亿公斤籽棉,一二一团成为兵团第一个突破籽棉总产1亿公斤的农牧团场。一二一团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玛纳斯河中下游下野地垦区。全团总面积704.74平方公里,有可耕地面积75万亩,年播面积36.65万亩,主要种植作物有棉花、玉米、小麦、葡萄、番茄、"炮台红"西甜瓜、打瓜等。团场下辖58个农牧连队,公司、厂、站、服务单位39个,科、教、文、卫单位11个。该团有常驻人口4.11万人,1.27万户,流动和暂住人口1.46万人。全团从业人员1.19万人,有职工9080人,一线承包职工5135人。全团有各级干部1608人、基层党组织114个、党员3209人,有专业技术人员1404人,有离退休人员8200人。1951年,一二一团炮台镇作为农七师师部驻地,率先在玛纳斯河流域试种棉花2494亩,亩产籽棉12.5公斤,获得成  相似文献   

11.
兵团农牧团场的小城镇建设,是团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团场社会进步的标志。建设现代化军垦小城镇,对于进一步促进团场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团场凝聚力,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大力发展多种经济,实现农场职工小康生活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八师一四二团近年来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短短五年中,团场实现利润超过1亿元,其中仅用于小镇建设就投资5000多万元,完成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团部新安镇是该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住人口达2万人。但在五年前还没有一栋象样楼房的贫困团场团部——新安镇,如今文教设施齐全,商业店面兴旺,公共场  相似文献   

12.
农九师164团党委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夺取了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双丰收。2007年,全团10个基层连队党支部中有9个达到团级"五好"党支部标准,有7个达到师级"五好"党支部标准,有1个被兵团命名为"五好"连队党支部。该团2003年至2006年连续4年被师党委命名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团场"。2007年全团生产总值达到7000万元,同比增长13%,全团职均收入12500元,其中农业一线职均承包收入10542元,同比增长27.4%。  相似文献   

13.
农七师一二三团位于乌苏市车排子垦区中心,毗邻一二八团、一二七团、一二六团、乌苏市车排子镇、甘家湖牧场、石桥乡,规划面积33万亩,耕地面积15万亩,总人口2.3万人。一二三团1950年建场。近几年来,该团场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效益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兵团前茅。随着团场经济的发展,该团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5年来,已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办公、商业、教育、卫生、住宅等建筑总面积8.6万平方米,修筑道路51公里,暖气管网10公里,安装了路灯、有线电视,程控电话贯通全团。1998年,一二三团请农七师设计院修编了总体规划,按总体规划要求,团场先后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商业、居民、办公等6个小区,组建了城管  相似文献   

14.
农三师44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小海子垦区中心,军垦新城图木舒克市近郊,总人口2.8万人。全团土地面积79.8万亩,其中耕地16.08万亩。是一个以棉花种植为主,畜牧业、林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为辅的农牧团场。  相似文献   

15.
二师二十七团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团场,为了帮助职工群众增收致富,该团党委利用本团水草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养殖致富的路子。近几年,二师二十七团大力发展养殖业,春夏秋冬都可以看到职工忙碌的身影。养殖草鹅、育肥牛羊成为职工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该团社区职工党员祁海龙看到团场的种鹅场不断增加,加之团场出台许多养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苑     
一二五团农七师一二五团党委以农业增产、团场增效、职工增收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承包指标,确保职工基本收入稳步增长,实现职均减负1000元的目标。该团根据团情制定出"让一块,降一块,增一块"的减负增收办法。"让一块"即团场向农工让利。2000年一二五团农工上交利润264.31元/亩,比1999年减少了55.15元/亩,减幅为17.3%,全团计划累计让利共达720万元左右。"降一块"即降低生产资料价格。今年一二五团每亩物化成本比1999年降低  相似文献   

17.
农三师四十四团地处巴楚县东南60公里处小海子垦区金墩镇。今年1月8日,农三师党委决定:将原有五十二团与四十四团合并,组建成中心团场四十四团,暂时保留两个团机关人员。如今,全团总人口2.75万人,总编制41个单位。2005年,四十四团以"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为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18.
去年金秋,农六师一一一团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文明的灯火在准噶尔南缘这片芳洲亮起来了!农六师一一一团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建于1962年,呼芳公路、甘漠公路穿团而过,全团土地面积6.6万亩,耕地3.2万亩,是个小型农牧团场。多年来,该团党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两个文明建设纳入党委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每年制定切合团场实际的"双文明建设"的规划、措施和奋  相似文献   

19.
农九师一六一团地处塔城地区巴尔鲁克山区。全团现有土地186万亩,其中耕地18.4万亩,可利用自然草场142万亩,是一个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团场。全团总人口5300余人,共有22个行政事业单位。境内有闻名全国的小白杨哨所、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世界上最大面积植物活化石——野生巴旦杏。2011年全团实现生产总值1.04亿元,职均收入1.31万元,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7755元。  相似文献   

20.
农八师一三三团十五连是该团的红旗连队、标兵单位,曾被兵团评为先进党支部,总户数145户,总人口578人。多年来,该团的经济效益一直位居全团第一,职均收入每年都在增加,2000年,该连播种面积5917亩,棉花总产181万公斤,农业总产值750万元,职均收入1.0395万元。究其原因,土地长期固定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一、十五连实行土地长期固定的做法1.坚持土地长期固定到户。在大包干责任制之前,十五连人心涣散,单位亏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兵团在农牧团场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该连从1984年开始实行联产承包,由于当时对党的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