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申玉波  陶良云  刘洋 《国防科技》2020,41(3):131-13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军队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军事体能是军队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智能化对军事体能训练的影响也将愈加深刻。因此,在军事体能训练中引入智能化技术,分析智能化对未来作战与训练的影响,构建体质体能测评分系统、训练方案智能化建设分系统、体育知识分系统、体能增强与虚拟训练分系统、训练监控反馈分系统和大数据管理平台"六位一体"智能化体能训练系统,对全面提升军队体能训练质量、强化战斗力建设、提升部队信息化水平和提升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轮式车辆装备保障力量战场运用系统的总体功能、开发原则及其基本构成,建立起整个系统的逻辑结构图,包括保障模块数据库、保障模块匹配分系统以及数据映射分系统3个主要部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库技术开发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系统,实现了从保障参数录入到模块化保障力量编组方案生成的全部功能。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3.
智能化军事物流保障技术体系是为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军事物流活动技术需求,由多项技术复合组成,具有层次结构和体系化特征的技术集合,是保障军事物流系统快速、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在分析军事物流的能力生成需求基础上,基于军事物流保障流程研究构建智能化军事物流保障技术体系,着重分析了其关键核心技术及对智能化军事物流保障的支撑作用,并从理论研究、协同创新、标准规范、人才培育等方面分析其支撑系统,为推动智能化军事物流保障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4.
根据航天试验综合能力评估的特点和要求,依据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确定了装备、人员和保障能力为主要评估要素,设置了评估层次和控制点,建立了航天试验综合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由下至上分为3个层次:基础层主要对分系统各岗位人员和所属装备进行评估;分系统层主要对人员素质、装备性能和保障能力进行评估;系统层主要对整个系统的综合试验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实例表明该模型大大提高了航天试验综合能力量化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保障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战系统和BM/C3I系统的作战效能是否能够完全发挥,故研究在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下保障分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具有重大意义。提出了主体采用线性加权和法,综合信息熵法确定权重、公式法辅助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值来对保障系统进行作战效能评估的新思路。通过实例验证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复杂系统使用保障测试性设计方法的技术背景,系统战备状态的含义、重要性和描述方法;重点探讨了系统设备级(初始约定层次)故障设备对系统分系统战备状态影响进行分析的有效方法。并以某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为例,介绍如何利用功能分析法具体解决复杂系统使用保障测试的可测性、可控制性和可观察性等工程化设计问题。推荐一组实用的系统/分系统战备状态(正常/降级/故障)判定逻辑运算数学模型和基层级综合保障(使用保障+维修保障)计划流程图。  相似文献   

7.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火力分配模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火力分配是弹炮结合武器系统射击指挥中的重要环节。论文针对弹炮结合武器系统中防空导弹分系统和高炮分系统战术技术性能与作战特点,在具体分析火力分配考虑的主要因素——防空导弹分系统和高炮分系统的杀伤区与毁伤概率的基础上,确立了相应的火力优化分配原则,构建了实用的临近航路和过航点处火力分配模型,通过仿真表明该模型实时性好,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炮长镜分系统是装甲火控的关键分系统之一,随着未来装甲火控系统围绕高速机动作战概念的提出,对高扰动条件下炮长镜分系统稳定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采用二级稳定技术提高炮长镜分系统的稳定精度,在对二级稳定控制原理的分析和二级稳定理论数学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炮长镜分系统的二级稳定方案,并进行了Matlab/Simulink仿真,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证明稳定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训练基地电磁环境应用系统构建是实现训练基地从进行机械化条件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训练转变,提升基地训练功能的客观要求。文章结合训练基地实际,围绕立足训练基地进行电磁环境应用系统构建问题,从系统的总体结构、各分系统的构建、相关配套内容的建设和构建的方法和思路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战车火控仿真评估系统是为适应新装备的预研与研制、现装备的技术改造、部队的技术保障需要而产生的,这一系统是综合有火控系统、指控系统和电子综合化系统的半实物仿真与性能评估试验平台,而其中的仿真控制与测试分系统又是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仿真控制、数据处理、传输等重要作用.在分析仿真控制与测试分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确定了仿真控制与测试分系统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和我军智能化无人保障装备发展现状,梳理分析智能化无人保障发展需求和技术架构,提出智能化无人保障装备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军队后装保障装备建设发展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质量建军的时代背景下,对装备质量监督智能化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几点思考。首先分析了装备质量监督智能化体系概念与特点,接着阐述了外军和我军装备质量监督智能化体系建设的现状。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了装备质量监督智能化体系的"四大创新发展"理念和"四大创新发展平台",最后初步构建了生产过程中装备质量监督智能化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从体系所具有的能力出发,准确地描述体系中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体系结构模型是体系设计与分析的基础,也是基于能力的体系规划的关键。首先提出了能力到组分系统的映射规则,然后将所构建的体系二分网络转化为组分系统的加权合作网络,有效描述了体系组分系统间的复杂关系。最后给出了体系组分系统关系价值度量指标,并对网络模型进行社团结构分析,为基于能力的体系规划作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元宇宙概念和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应用场景构建一体化、标准化的完备军事生态系统。在分析军事元宇宙生态系统概念和主要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集成运用数字空间、虚拟/现实深度融合交互、构建网络信息体系等高新技术和重大工程建设智能化军事应用体系的思路;预测了研究新的战场理论、新的战争形态和新的军事技术应用等的可行性。最后,在分析和运用虚拟/现实相关军事应用的基础上,对具有智能化特征的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方式与特点进行了预测,以期为提高网络信息体系下的联合作战理论水平和保障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系统梳理和把握Aerosonde全地形固定翼无人机的发展历程及技术特点,从该型号系列无人机的研制历程、技术参数以及装备应用情况出发,对其光学侦察载荷、多燃油动力、弹射起飞、撞网回收等分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同类型装备的发展与应用情况,提出若干发展启示,例如:持续发展和完善成熟可靠的无人飞行器系统研制;各分系统权衡设计完善的无人机飞行器这一系统工程;以应用需求作为装备技术路线选择的基础;建立系统持续的培训体系以保障无人机装备的推广应用;等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智能化雷达信息处理性能评估需求,从雷达信息处理包含的目标检测、目标识别和剩余杂波抑制3种技术着手,构建了智能化雷达信息处理性能评估指标体系。使用评分标度替代比例标度对属性层次模型进行改进,通过改进后的属性层次模型对指标体系进行赋权。在评估模型中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使用灰色关联系数替代欧式距离,利用改进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对不同方案的智能化雷达性能进行排序,筛选出最优的智能化雷达技术方案。通过智能化雷达的工作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预警装备领域知识图谱构建中数据组织非结构化、实体关系刻画不够细致、知识表示缺乏规范化表达等问题,基于Protégé本体构建工具,首先,将预警装备体系自上而下分为装备原理知识类、管理保障资源类和装备操作运用类等,并进行细化梳理,定义概念类并划分层次关系,提取出具体装备信息中的实体、属性、关系等知识单元;然后,对预警装备领域知识进行建模,探索出科学完整的细粒度预警装备知识表示框架,并以“远程预警相控阵雷达”为例,进行本体实例填充和可视化;最后,基于本体描述语言对预警装备本体进行了形式化表示。该本体为构建基于多源高质量数据的领域知识图谱奠定了语义基础,对实现大数据背景下装备能力画像、发展态势分析、装备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管理等装备智能化管理保障和作战运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数字化装甲团指挥控制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建立了指挥控制分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利用集成了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灰色理论和模糊理论的DHGF法建立了效能评估模型,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对数字化装甲团指挥控制分系统进行了效能评估,分析了各因素对系统整体效能的影响,对提高系统效能具有重要的定量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从天基闪电监测地面分系统的建立入手,构建了适合我国天基闪电监测需求的地面应用系统总体方案,并从系统基本任务、系统功能、系统组成、硬件配置及软件信息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相控阵天线阵面T/R单元的保障能力,提出了一种多情况下的两级维修保障策略。当天线阵面T/R故障单元达到一定阈值时,雷达停机开始维修。建立了以天线阵面使用可用度为约束条件,单位时间维修费用最少为目标的视情维修模型,最后利用边际效能算法对参数进行了求解。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可以优化换件维修时机,换件维修人数等对天线阵面分系统保障效能的影响,为T/R单元维修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