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争  解梦奇 《国防科技》2018,39(5):011-017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作为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空间,网络电磁空间已成为现代信息战争的重要作战域。网电作战目标成为作战双方打击和防卫的关键对象,并贯穿于各个作战域。文章就网电作战目标识别提出网电作战目标识别系统的建设。以美军在其"作战云"理念下建设的目标情报融合系统作为参考,从系统组成要素和系统组织关系等层面对未来网电作战目标识别系统建设提出构想,有益于未来网络电磁空间情报体系框架构设。  相似文献   

2.
战场电磁环境构设的需求有两方面:部队训练电磁环境构设和装备试验电磁环境构设。构建了基于相似性科学的战场电磁环境相似构设技术框架。研究了战场电磁环境构设的相似建模技术,主要针对电磁设备实体及其行为进行建模;研究了构设系统的相似分析技术,构设系统相似度以构成要素相似度和要素特性相似度为基础综合衡量系统相似度;研究了相似仿真技术,阐述了其技术原理和方法程序。以电子对抗部队训练电磁环境构设为例,讨论了多种构设建模手段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为聚焦“能打仗,打胜仗”,使部队在实战化条件下进行训练,构设贴近实战的“真实”的电磁环境是根本途径。为判断所构设的电磁环境与实战电磁环境的一致性,必须对战场电磁环境构设情况进行评估。从战场电磁态势形成角度将作战全程电磁环境构设效果分为作战准备阶段、作战发起之前和作战进行之中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多种电磁环境,分别从装备性能逼真度和战术应用逼真度两个角度进行评估,具体给出了战场电磁环境构设效果评估方法。该方法在实践中得到较好的应用,达到以评促建目的。  相似文献   

4.
构设带有一定战术背景的目标信号环境,是当前通信对抗战术演习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分析了通信对抗战术演习对构设目标信号环境特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设目标信号环境的以少代多的数量等效方法、以近代远的距离等效方法、组网通联等效方法和作战行动变化等效方法。提出了由全局逼真度、阶段逼真度、受训装备感受逼真度和目标逼真度组成的四级构设逼真度指标体系。针对一个具体的构设实例,设计仿真算法验证了文章提出的4个构设方法,并通过对预期构设逼真度的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研究成果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5.
电磁环境构设方案是部队电磁环境构设行动的基本依据。为构建贴近实战的海战场威胁电磁环境,从作战对手电磁用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威胁电磁环境构设方案的设计方法,包括设计的依据、流程和组织方式。对部队训练电磁环境构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战场电磁环境构设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电磁环境逼真度宏观相似元和Vague集相似度的评估方法,该方法把电磁环境构设逼真度评估的问题转化为Vague集相似度度量问题,较好解决了逼真度评估过程中的不确定问题。从电磁复杂度评估指标中提取构设宏观逼真度相似元。根据Vague集理论,建立了相似元与Vague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构设电磁环境和想定电磁环境逼真度评估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逼真度评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网电空间是继陆、海、空、天之外的第五维空间。随着信息化战争的不断发展演化,网电空间战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海战场网电空间包括海战场上所使用的指挥控制网、战场通信网、预警探测网、卫星通信网、导航定位网和战术数据链,具有物理隔离、无线通信、高度加密、复杂异构、协议专用、强抗干扰等显著特点。加强海战场网电空间作战能力建设需要重点关注四个方向的问题:确定科学的作战指导思想,统筹建立作战指挥机构,深入作战理论技术研究,强化攻防作战训练。  相似文献   

8.
网电军事能力的出现,要求将网电设备、网电资源、网电运用、网电进攻、网电防御等有效地整合,以提高网电资源的利用和网电作战的高效性,这必然要在网电作战中引入网电指挥控制技术。本文首先对网电指挥控制的基本任务、基本特点进行描述;然后把网电指挥控制与传统作战指挥控制进行类比分析;最后提出网电指挥控制体系的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试验鉴定是检验武器装备的作战性能和效能是否达到军事需求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面向实战、摸清底数的目的和标准,对武器装备复杂环境和边界条件试验鉴定的必要性、复杂环境与边界条件构设、建模仿真与综合手段应用等进行思考研究,提出基于作战能力的"全面覆盖,分步实施"的试验规划方法,并对作战试验与性能试验的结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网电技术的发展,促成了全新的未来战争"第五个作战域"——网络电磁空间,制网电权变得与20世纪制空权一样重要。以战例为线索分析了网电攻击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网电攻击的定义内涵与攻击类别,通过对网电攻击效果的预想和攻击机理的分析,提出了网电攻击和网电对抗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势,能为后续我国网电攻防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与组网方式对组网雷达探测能力的影响,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探测能力云规则算法模型和探测能力评估模型,然后利用Netlogo仿真平台实现了对3组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组网方案探测能力的仿真和评估.仿真结果表明复杂电磁环境对组网雷达探测能力影响明显,通过调整组网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组网雷达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复杂电磁信号环境下电磁信号监测的现实需求,抽象出"异态电磁信号"的概念。结合人工免疫系统建立起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适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异态电磁信号检测模型,初步的信号检测实验表明该模型在信号检测准确性、检测时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复杂电磁环境下火力的指挥控制是战役研究的核心问题,运用信息战原理,在信息与火力分析平台上,对舰载导弹防空系统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的初步试验表明:复杂电磁环境的电子攻击可以使该系统拦截入侵飞机的数量下降达606.45%,幅度与电子攻击强度和导弹击毁概率相关,当导弹击毁概率为0.9时,可以获得最优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因此,合理提高舰载导弹防空系统的抗电子攻击能力,优化配置导弹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舰载导弹防空系统信息与火力联合作战能力,还可以开发出基于信息战原理的新战法,为信息与火力装备的投资制定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复杂电磁环境下某战术通信网抗干扰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和群组决策特征根算法对抗干扰效能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网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效能一般,需要采取相关抗干扰对策,以提高其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雷达对抗侦察装备综合作战能力对电磁环境的依赖性,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的雷达对抗侦察装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作战能力的幂指数评估方法。通过对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作战任务及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表现进行分析,确定装备作战能力指标;利用ANP分析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计算出指标相对的权重;把该权重作为各指标的幂指数,计算雷达对抗侦察装备在不同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指数;最后结合某型装备多次不同环境下试验的数据,对该装备的综合作战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针对通信侦察设备面临的信号环境的构建问题,提出来了一种战场通信侦察电磁环境模拟软件设计思路,并阐述了该软件的架构设计、主要功能、数学模型与运行流程等。该电磁环境模拟软件已初步应用于相关领域试验、训练中,可以作为探讨通信侦察的有效手段,希望能为综合电子对抗复杂信号环境的构建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电子系统的电磁仿生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随着电磁环境愈发复杂、多变,应用于电子系统的传统电磁抗扰方式的不足正日渐突出。相比之下,生物却在可靠性、抗扰性、自适应和自修复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生物“自组织”现象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生物与电子系统的相似与不同,提出了“电磁仿生”概念。借助演化硬件这一平台,尝试着在人工电子系统中将“被组织”与“自组织”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具备生物的多种优良特性,从而提高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可靠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复杂电磁环境下搜索雷达探测概率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具体分析复杂电磁环境对舰载搜索雷达的影响,针对搜索雷达干扰方式的数学模型,从研究搜索雷达探测概率的角度建立了作战效能模型.以这些数学模型为基础和依据,对海军作战仿真系统中,复杂电磁环境下舰载警戒搜索雷达探测概率进行了多次定量仿真计算,给出了主要数据结果.仿真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证明仿真计算的结果是可靠的,能够反映复杂电磁环境对搜索雷达探测概率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海上编队通信网络系统效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高技术海上局部战争的电磁环境极其恶劣 ,海上编队通信网络系统受到空前威胁。在给出了军事通信网络系统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之后 ,对海上编队通信网络系统的效能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探讨了提高海上编队通信网络系统效能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多核异构冗余模型设计与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行电磁仿生研究,提高复杂电磁环境下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在一种新型计算机系统结构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核异构冗余模型,设计了互关总线协议,实现了相应的容错策略,进而进行了异构双机冗余系统的实验,并利用马尔可夫过程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电磁抗扰能力。实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可靠性,满足相关仿生研究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