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在公开打击之外,对付巴勒斯坦的重要一招就是大力推行“清除”政策,即“从肉体上消灭对以安全构成威胁的巴方人员”。近来,以色列接连实施针对巴勒斯坦活跃人员的暗杀行动,并屡获成功,其情报之精准令人惊讶。而巴勒斯坦在继续抗击以色列的同时,也开展了大规模的内部“锄奸”行动。  相似文献   

2.
<正>虽然近年来以色列情报组织一再改组,摩萨德也似乎风光不再,但是其创造的情报行动经典案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当年,以色列正是依靠情报组织的果敢精神和创造性行动,使其国防和军工事业发展突飞猛进。在摩萨德所书写的诸多传奇中,从法国人手中“盗窃”导弹艇的“诺亚方舟行动”,可谓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用间第十三篇中说道:“死间者,为进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之于敌。”其意思就是说,有意散布假情报,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的间谍,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双面间谍”。以色列的间谍机构秘密情报局(也称“情报特殊使命局”或“摩萨德”)成立于1951年,是以色列负责情报搜集、政治行动和反恐活动的情报机构,素有以色列的“中央情报  相似文献   

4.
海湾战争初期,伊拉克对以色列发射了若干枚“飞毛腿”导弹,造成以色列不少平民伤亡。一时间,海湾地区的局势异常紧张。危急关头,萨达姆却突然停止了对以色列的攻击行动。即将射出的战神之箭被悄然收起。萨达姆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决定?来自伊朗的绝秘情报1990年11月,特拉维夫戒备森严的以色列国防军总部会议室内,一次绝密会议正在悄悄地进行。参加会议的有以色列摩萨德首脑沙尔维特、阿曼(军事情报局)局长沙哈克和以军中部军区特种部队指挥官亚托姆少将。这次会议的中心内容是讨论一位潜入伊朗情报系统的间谍刚刚发来的情报。只有沙尔维特知…  相似文献   

5.
世人关注的以黎战争经过30天的激战,目前已经落下帷幕。而在此战之前和其中,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情报大战,上演了一出紧张刺激的“无间道”。以色列:多管齐下搜集情报7月19日晚,以色列空军在军事情报处和间谍机构摩萨德情报的引导下,出动战机向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投下23吨炸弹,狂轰一处地下工事,打击据称是当时藏身此处的真主党高层。至于这次行动的效果,以色列至今并未公布。8月2日凌晨,以色列国防军又根据情报,出动直升机在黎巴嫩东北部距边界约130公里处的巴勒贝克附近实施空降,突袭了当地一所医院,俘获3名低级别…  相似文献   

6.
“哥伦比亚”号失事揭开尘封的档案 2003年2月7日,美国宇航局“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时不幸爆炸坠毁,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随后以色列媒体公布了在“哥伦比亚”号罹难的第一位以色列宇航员拉蒙的事迹。媒体介绍说,拉蒙是参加1981年6月7日以色列空军发动的长途奔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巴比伦行动”的飞  相似文献   

7.
那些面临恐怖主义威胁的国家,希望得到情报、训练、武器以及更广范围内的法治建设援助。而那些用来打击有组织犯罪团体的治安网络,能够在应对恐怖分子的行动中起到辅助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情报机构间的相互协调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强化针对恐怖分子的引渡协议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8.
月3日,以色列再一次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但以军战机没有进入叙利亚领空。以色列官员稍后证实,以军空袭旨在阻止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武装运送导弹。以色列4日证实对叙利亚实施了空袭,同时重申“有决心防止叙利亚政府掌握的化学武器等流入恐怖分子手中”。  相似文献   

9.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向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发起突袭,仅用两天时间就突破了以军苦心经营多年的巴列夫防线和戈兰高地防御体系,让以色列在战争初期吃了前所未有的“大亏”。为何具有卓越情报能力的以色列,竞让阿拉伯军队占了先机?调查惨遭突袭的原因,成了以色列战后的一项“头等大事”。为此,以色列很快联手美国情报部门展开调查,历经半年多的调查核实,开战前情报失灵的原因竟使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0.
马沈 《军事史林》2010,(5):59-63
“偷来”的“三军”,听起来几乎是匪夷所思,但这的的确确是活生生的铁一般的事实。而且就发生在以色列刚刚过去的历史中。以色列人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对于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来说,国家安全是至高无上、压倒一切的大事。凡是以色列需要却叉通过谈判得不到的东西,他们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摩萨德这个以色列情报机关的首脑,则担当了主要的角色。就这样,在他们的一个又一个惊天计划下,几乎“偷来”了一支海军,一支空军,还有一支装备核弹的战略部队。  相似文献   

11.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国土报》等媒体报道,为拯救遭巴勒斯坦武装绑架的大兵沙利斯,从6月30日开始,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采取代号为“夏雨”的解救行动。在这次行动中,以军究竟动用了哪些先进武器参战?它们在行动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色列媒体陆续披露了其中的详情。“梅卡瓦”MK.4主战坦克:将加沙堵死的“碉堡”以军哥兰尼旅是这次地面进攻的主力。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动态     
《环球军事》2011,(2):4-4
沙特成立反恐特种部队 沙特阿拉伯情报总局2010年12月21日宣布成立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反恐特种部队,以应对恐怖主义的国际化趋势。沙特情报总局局长穆克林亲王在成立仪式上说,恐怖主义的国际化趋势要求反恐行动更加专业化。沙特情报总局领导的这支反恐部队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反恐人员组成,将同沙特内政部合作,共同打击恐怖分子。  相似文献   

13.
于洋 《环球军事》2014,(18):64-65
美中央情报局与英国军情六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前身为苏联克格勃)和以色列摩萨德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情报组织”。自成立之日始,中情局就一直广招各界精英,派遣到世界各地秘密从事情报搜集行动。此外,还有大量对情报事业情有独钟的狂热分子,想方设法毛遂自荐,以投身中情局。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围绕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国际外交努力在进行的同时,以美国和以色列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情报机关却早已针对伊朗核项目展开了“秘密战争”——情报战和间谍战。日前,伊朗情报部门对外宣称,破获了以色列“摩萨德”在伊朗境内安插的专门暗杀伊核科学家的间谍网络,10余名“摩萨德”特工被逮捕,而且伊朗情报机构也成功渗透进“摩萨德”当中。伊朗与以色列之间进行的“暗战”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1月28日,以色列一架载有261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的“波音757”民航客机在肯尼亚的蒙巴萨国际机场起飞后不久,就遭到“基地”组织恐怖分子2枚“萨姆-7”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袭击,险些酿成惨祸。该机能够逃离“地狱之门”的原因,一是恐怖分子操作导弹的水平不高,且所用导弹年久失效;二是这架飞机装备了导弹干扰系统,具有规避导弹攻击的能力。这次事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恐怖主义活动又有了一种新手段。近期的恐  相似文献   

16.
全称为以色列情报和特别行动局的摩萨德,是世界公认的一流情报机构,曾演绎了一系列曲折、惊险、神秘的谍战传奇,其声名绝不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苏联情报机构克格勃之下。  相似文献   

17.
当黎以冲突再次陷入紧张时,在阿拉伯人眼里,他是一位超级民族英雄,但在以色列人和美国人眼里,他是“另一位本·拉登”。以色列最近连续采取3次“斩首”行动,希望灭他于无形。可是,他3度重新出现在电视上,对以色列的军事打击极尽嘲讽之能事。他的隐身术之高连无孔不入、屡创奇迹的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都在他面前碰得灰头土脸。他就是哈桑·纳斯鲁拉。“斩首”,以军连挥3板斧在过去3周,以色列空军采取了3次秘密“斩首”行动,目标只有一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以色列人的制导炸弹将被怀疑是纳斯鲁拉藏身之处的“目标大楼”…  相似文献   

18.
事实上,“整个政府”都需要对这场历时十余年的战争进行反思,而美国国防大学复杂行动中心应该牵头组织跨机构间的反思项目。美国政府应该像反思越南战争那样反思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国的反恐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阿富汗战争也将“曲终人散”,美国在与以“基地”组织为首的恐怖分子的战争中已占据上风,但形势却也更为复杂。恐怖分子的力量虽然遭到了削弱,但他们的适应性变得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19.
祝利  王劲松  赵明 《国防科技》2012,33(4):58-61
文章立足于多国军事干预利比亚中情报制权这一视角,分析了军事干预行动中情报的地位与作用,多国部队如何夺取并保持”制情报权”,以及军事干预行动中多国部队情报战场的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20.
<正>2023年10月7日,经过长期准备和精心策划,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下属的“卡桑旅”向以色列发起了代号为“阿克萨洪水”的陆、海、空三栖突袭行动。遭到沉重打击的以色列随后宣布动员,集结重兵对“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发起代号为“铁剑”的报复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