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网Linux环境下入侵诱骗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的网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安全管理员的工作不断加重,不经意的 疏忽便有可能遗留下安全的重大隐患,同时网上黑客教程和千余种入侵工具随手可得,因此 网络安全问题防不胜防,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的手段。入侵诱骗技术是网 络安全中的一个新兴的领域,是对现有的网络安全体系的一次重要扩充。结合校园网络平 台,将入侵检测和入侵诱骗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入侵诱骗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具体实现,并详 细阐述了入侵诱骗系统的中心管理端和网络代理端的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自动检测网络入侵是入侵检测系统的最基本的要求。本文从分析网络入侵开始 ,详细分析了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给出了目前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通用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3.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安全防护措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根据入侵检测系统情况 ,可知各种入侵检测方法和体系结构所存在的缺陷 ,对新一代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入侵检测系统是继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网络安全防线。讨论了现有入侵检测技术 ,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 ,介绍了几种能较好解决这些问题的智能入侵检测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和主机相结合的入侵检测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介绍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两种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原理 ,在分析这两种系统功能原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网络和主机相结合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原理 ,进而阐明了当系统检测到有入侵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算法 ,提高了对入侵类型的判别能力 ,保证应对措施的正确 ,确保了系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路由器是军用电子信息系统的关键互联设备,提高路由器自身的安全性非常必要。首先对路由器涉及到的安全问题作了较为详细地分析,然后给出一种增强路由器安全性的技术措施。该措施重点处理终点包对路由器的威胁,将入侵检测模块与数据包过滤模块进行联动,通过入侵预防、入侵时的检测和响应、入侵后的快速分析与恢复等三个环节,提高路由器抗攻击的能力。最后探讨了该措施对路由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目前入侵检测系统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该系统具有安全性强、可移植性好、效率高等突出特点,代表了入侵检测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测试数据集的质量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入侵检测数据集优化降维,是提高入侵检测系统高效准确运转的重要措施.使用K近邻、决策树、随机森林和Softmax分类算法,对CSE-CIC-IDS2018入侵检测数据集进行特征维数探究,按照特征重要性评分对分类器进行特征递减式训练,分析机器学习分类器对该数据集的特征维数依赖关系.结果表明,数据集的特征数量由83个减少至最低7~9个时,分类器仍可以保持较高的分类性能,且检测时间显著减少,计算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
面向大规模网络的入侵检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面向大规模网络的入侵检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网络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缓解网络攻击所造成的危害、提高系统的反击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提出了面向大规模网络的入侵检测与预警系统的体系结构与组成;最后,着重对与本系统研制相关的关键技术与难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误报大大降低了现有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实用性,利用报警日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降低误报率的方法之一。提出了威胁路径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因果关系的关联分析方法。利用网络的背景信息,发掘报警日志记录之间的逻辑关系,进一步提高报警的准确性,降低误报率。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误报率,并可用于辅助分析网络入侵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种应用聚类技术检测网络入侵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聚类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处理不带标识且含异常数据样本的训练集数据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对网络连接数据作归一化处理后 ,通过比较数据样本间距离与类宽度W的关系进行数据类质心的自动搜索 ,并通过计算样本数据与各类质心的最小距离来对各样本数据进行类划分 ,同时根据各类中的样本数据动态调整类质心 ,使之更好地反映原始数据分布。完成样本数据的类划分后 ,根据正常类比例N来确定异常数据类别并用于网络连接数据的实时检测。结果表明 ,该方法有效地以较低的系统误警率从网络连接数据中检测出新的入侵行为 ,更降低了对训练数据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Honeypot系统是构建一个跟实际系统类似的网络陷阱,成为现有网络安全体系的重要补充手段。它可以诱惑攻击者将时间和资源都花费在攻击Honeypot上,从而保护真实工作系统免于攻击。它能监视和跟踪入侵者,收集入侵者的信息,以分析系统所面临的威胁,研究入侵者所用的入侵工具、策略和动机,在网络安全中起着主动防御的作用,是现有安全体系的重要补充。文章分析了构造Honeypot的分类及其优缺点,对Honeypot的实现软件进行比较,并指出了Honeypot系统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论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提出了当前主要的几种解决办法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简要介绍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原理以及分类 ,重点比较了不同类型入侵检测系统的特点及适用性 ,最后介绍了IDS的框架、构建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入侵检测中频繁模式的有效挖掘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系统中,为了在海量审计记录中有效地提取出相关规则,需要通过利用与入侵检测相关的特定领域知识。首先对关联规则挖掘问题中的相关概念给出几个规范化定义,介绍了基本的关联规则和情节规则挖掘算法,然后结合审计记录的特点,考虑其轴属性和参照属性以及规则兴趣度,对基本挖掘算法中的候选项目集产生函数进行了改进。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规则兴趣度能够大大减小候选项目集的大小,有效提高频繁模式挖掘算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系统在复杂数据集下的分类性能,提出一种将超深度卷积网络(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VDC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混合模型的入侵检测算法.本模型通过CICFlowMeter工具对CES-CIC-...  相似文献   

16.
一种基于生物免疫原理的入侵检测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从生物免疫系统的很多特点中得到启发,文中利用生物免疫原理设计了一个新的入侵检测框架模型,该框架在传统信息传输网基础上构建了免疫淋巴网,用来监控和管理传统传输网的行为。模型中还应用了阴性选择、克隆选择等免疫算法,使得该模型对于入侵检测问题有较好的敌我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17.
网络入侵检测的快速规则匹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上,指出现有规则匹配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规则匹配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非精确匹配技术,缩小入侵分类的检测范围,达到快速匹配的目的.根据不同的安全性要求设置不同的门限值,该算法可用于预测适合不同门限值的可疑入侵行为.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免疫学的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探讨免疫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免疫学的多代理系统 ,用于联网计算机的入侵检测与反应。在这个框架中 ,基于免疫学的安全代理在联网节点之间漫游 ,监视网络状态。这些代理相互识别对方的活动行为 ,以等级方式进行合作 ,并根据底层安全规则采取相应的行动。移动代理具有学习能力 ,能动态适应周围环境 ,检测出已知与未知的入侵。多代理检测系统同时在不同层次监视联网计算机的活动情况 ,包括用户级、系统级、进程级和数据包级。基于免疫学的多代理入侵检测系统是灵活的、可扩展的和可适应的 ,能够根据管理员的需要与参数配置实时监视网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已广泛应用,但神经网络模型很容易受到对抗扰动的影响。攻击者通过在网络流量中添加微小的扰动来构建对抗样本,使得入侵检测系统对其错误分类。论文基于GAN进行设计与改进,提出了一种对抗样本生成模型AdvWGAN,该模型针对恶意流量生成满足网络流量特性的对抗性恶意流量,并对黑盒入侵检测系统进行对抗攻击。实验表明:AdvWGAN能够在保证网络流量真实有效的前提下实现对深度学习入侵检测模型的有效黑盒攻击。  相似文献   

20.
目前,网络入侵技术越来越先进,许多黑客都具备反检测的能力,他们会有针对性地模仿被入侵系统的正常用户行为;或将自己的入侵时间拉长,使敏感操作分布于很长的时间周期中;还可能通过多台主机联手攻破被入侵系统.对于伪装性入侵行为与正常用户行为来说,仅靠一个传感器的报告提供的信息来识别已经相当困难,必须通过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方法来提高对入侵的识别率,降低误警率.应用基于神经网络的主观Bayes方法,经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