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君子”、“小人”是古人常用的称谓,其词义多样且不断演化。君子,最早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常与“小人”与“野人”对举。《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都是这个意思。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小人”的称谓其一是平民百姓,其二是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自称的谦词,其三是指识见浅狭之人,其四是…  相似文献   

2.
孙武是著名的注重国利、军利和民利的军事家。他的《孙子兵法》充满着积极的趋利避害的战略战术思想。不论是将士奔赴疆场厮杀的政治目的,还是行军作战的种种活动,都强调坚持趋利避害的原则。“利”成了《孙子兵法》的灵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指出:“一切战争,从根本上说,都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古代对于“三星”的描述,最早见于诗经《国风·唐风·绸缪》,全诗三段,每段六句如下。1)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2)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3)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对这首诗的解释,古今学者比较一致地认为所写内容是关于贺新婚闹新房唱的歌。绸缪,轻柔缠绕之意,这里用“绸缪”三迭,写尽新郎的缠绵惆怅。  相似文献   

4.
江 主席多次强调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部队建设的基础是基层 ,军队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基层。旅团机关是连接上级机关与基层的枢纽 ,是面对面指导基层建设的“一线指挥部” ,要强化抓基层的“主角”意识 ,加强基层全面建设 ,确保部队“打得赢”和“不变质”。确立落实《纲要》是应尽责任的观念 ,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 ,以积极的姿态做好抓基层工作《纲要》是我军基层建设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七项经常性工作是构成战斗力的基本要素。党委机关只有坚持用《纲要》规范基层建设 ,把依据《纲要》抓基层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 ,以“五…  相似文献   

5.
向南林的事迹经《前进报》报道后,我每一期都仔细看完.深深为他的事迹所感动。眼前似乎浮起了一个新时期的“雷锋式的优秀战士”形象.他不愧为新一代青年士兵的楷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曾晟 《政工学刊》2002,(6):30-30
江主席“五句话”和《纲要》的核心思想 ,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 :全面过硬。各级落实江主席“五句话”和《纲要》的要求 ,必须始终抓住这个关键 ,在实现“全面过硬”上下功夫。一、全面过硬必须项项过硬。《纲要》对部队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做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概括。按说 ,各级各部门只要依照要求去做 ,经过不懈的努力 ,定能收到可观的效益 ,看到有形的成果。然而 ,一些单位的领导偏偏都是急性子。一开始他们也能按照“五句话”和《纲要》的要求 ,老老实实去做 ,但若三两月见不到明显成效 ,便有些沉不住气 ,想改弦易辙搞那些立竿见影的“…  相似文献   

7.
阅兵是一个具有历史内涵的概念,是一种传统的军事仪式。它的产生渊远流长,与军队的产生和发展相一致,与武器装备的发展相融合,与人类的战争史相映照。阅兵,古已有之。早在公元前,我国周朝和古埃及、波斯、古罗马等国,就组织过阅兵活动。《春秋·桓公六年》就有这样的记载:“秋八月,壬午,大阅”。《梁传·桓公六年》:“大问者何?阅兵车也”。自有战争以来,人类便把阅兵纳入国家最隆重的庆典。出征前人们以此鼓舞士气,激励民心;凯旋时,人们以此欢庆胜利。“图腾”——阅兵的萌芽最早的阅兵式孕育于氏族时代的图腾仪式之中。在…  相似文献   

8.
诗人爱剑     
我国人民自古尚武,不少人喜爱舞剑,值得一提的是古代诗人爱剑,其中还留下了许多剑技出众、爱剑如癖的故事传说。大诗人屈原在《涉江》诗中道出了他爱剑的情形:“余自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长剑)之陆离古代战役中曾出现过“八卦阵”、“迷魂阵”等阵法,而“暗鼎阵”却鲜为人知。据史载,这一阵法是福建东山岛军民抗击荷夷、倭寇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世界形势和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韩国政府在世纪之交加紧制定国防发展战略,连续发表了《2000年度国防白皮书》、《2001年度国防预算报告》、《2001—2005年中期国防计划》和《2001年度国防改革方案》等一系列国防报告,韩国总统金大中和新任国防部长金东信也分别发表讲话,提出“建立小而强的信息化、科学化、技术集约型的21世纪国防力量”的目标,为新世纪韩国军队建设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规定,旅团机关应定期与基层进行“双向讲评”。这是为改进机关作风和提高指导基层建设水平,根据部队实践经验作出的新规定。从这两年部队落实《纲要》的情况看,多数旅团部队建立了机关与基层“双向讲评”制度,促进了机关作风和形象的转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四多四少”的问题,即讲成绩多、讲问题少,定性讲得多、定量讲得少,上对下讲得多、下对上讲得少和回顾总结多、反思改进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向讲评”的效果。搞好“双向讲评”,当前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解决“敢讲”的问题。目前,“双向讲评”中最大…  相似文献   

11.
在武德建设上,孙子极为重视将帅的武德修养。这和他的将帅价值观分不开。在《孙子兵法》中他非常重视将帅在养兵用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把“将事”视为“五事”之一,强调“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安危之主也”(《作战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在他看来,要实现“安国保民”的军人价值目标,将帅是决定的因素。因而孙子非常重视将帅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武德素质条件。在其《兵法》首篇中,他即明确指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计篇》)这是对将帅武德素质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择将任将的基本标准。在以后的诸篇中,孙子对此“五德”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加以了阐释和发挥,形成了以“五德”为纲的将帅品德规范体系和具体修养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层贯彻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重大部署,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就是要以中央《通知》和总政《意见》为基本依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学习纲要》为重要教材,引导官兵正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努力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学习上达到新的高度,进入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作为军队基层建设基本准则和依据,对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与时俱进打造后备力量精兵,根本的一条就是念好《纲要》这本“经”,筑牢基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翻译家,尤其在翻译西学方面,其成就尤为突出,如《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等.然从其人生经历来看,他有20余年供职于北洋水师学堂,在此期间他总揽教务、管理教学、悉心授课,并主张“本诸格致”的科学教育、“有用为宗”的能力教育、“神形相资”的军体教育,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程”指程不识,“李”是李广,两人都是汉武帝时北击匈奴的名将,但李广在历史上的名气却要大得多。也许是因为李广人生际遇更坎坷,更有戏剧性,而且他又是汉代另一个著名悲剧人物李陵的爷爷。而李陵——是司马迁心中永远的痛。无论因为什么,太史公的确在李广身上倾注了更多的心血和情感。相比之下,程不识要逊色得多,程只是作为《李将军列传》中的陪衬角色出现的。但是,从军事学的角度来看,“程李将兵”却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将兵方略,可谓两峰并峙,难分伯仲。在这方面,我们不应该“厚李薄程”。  相似文献   

16.
《军人道德规范》的颁发,标志着我军道德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是大力推进军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规范》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科学地概括了军人道德建设的方方面面,是新时期军人道德建设的基本准则。要使《规范》得到很好的实施,切实把《规范》要求变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就必须从密切部队内部关系人手,消除不良影响,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政治工作条例》指出:“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对军队领导的根本制度。”刚刚颁布的《军队党委工作条例》进一步指出:“各级党委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可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是军队党委工作中两个密切相连的重要概念。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及相互间的辩证关系,对于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党委班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当代艺坛,韩静霆是一个奇迹。 奇就奇在他除文学创作极具重量外,还在影 视、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门类中寄情写 意,声名远播。 其文学及影视作品《凯旋在子夜》、《战 争让女人走开》、《孙子大传》和《人猴共舞》 等有广泛影响;其策划并任总撰稿的“中国北 京庆祝香港回归”、“中国北京庆祝澳门回归”, “世界妇女大会开幕式”和数届“央视春节歌 舞晚会”等,为华夏盛事;其歌曲《今天是你 的生日,中国》,《世纪春雨》等广为传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有“杨大眼”这样一个条目,内称:“杨大眼,中国北魏名将,武都(今属甘肃)人,民族、生卒年不详。”条目颂其功,也违其兵败“被免官为兵”。此人是一位很有特点的古代高级将领,《魏书》和《北史》,都为其立传。他生活在南北朝时期,曾是北魏屡战屡胜的名将。这样一位名将,使人很难想像,竞然是一个还没有脱离文盲状态的人。可是他“恒遣人读书而坐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皆口授之”。看来,他确实是个能人,自  相似文献   

20.
《中华成语大辞典》收入了“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两个条目。对前者的解释是:“拥护人民军队,优待他们的家属”;对后者的解释是:“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双拥”。显然,辞典只是从字面上作了解释,并没有介绍“双拥”的来历。其实,这两个词的形成并逐步化为成语,同著名军事家肖劲光大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