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斯瑞克”这三个字常常见诸各新闻媒体。美向伊拉克战场和韩国分别派出了陆军新概念部队——“斯瑞克”的快速战斗旅。近来,美在调整朝鲜半岛兵力部署的同时,又在非军事区以南地区部署的高科技兵器也包括“斯瑞克”装甲车。“斯瑞克”号称“美军新世纪的快马”,一位美国军方人士说:“这是一种在你想要的时候就可开着走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在冷战期间,航母是美、苏对抗和炫耀实力的重要武器装备。冷战结束后,又常常被美国派往全球的热点地区,诸如波斯湾和亚得里亚海。1993年8月10日,北半球正是酷暑。属“小鹰”级的“美国”号航母从美国诺福克起锚,驶向波黑、索马里与伊拉克邻近的海域。“美国”号于1961年动工建造,1965年服役。光阴荏苒,如今,她已显出老态龙钟,但仍  相似文献   

3.
1997年10月底以来,由于伊拉克禁止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中的美国成员入境,并禁止已在伊拉克的美国武器核查人员执行核查任务,伊美关系陷入危机。11月3日,美国防部发言人宣布,美国驻海湾部队,包括“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编队和主要以沙特为基地的200多架战斗机已作好随时参战的准备。14日,美总统克林顿下令,在地中海水  相似文献   

4.
刘黎 《环球军事》2014,(23):1-1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向伊拉克增兵1500人后,11月10日,一个美国军事专家组抵达伊拉克西部安巴尔省的一处空军基地进行考察,为后续部队的到来打前站。这个50人的专家组人数并不算多,但他们抵达的地点颇不寻常:安巴尔省的部分地区已成为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大本营,也是当下伊拉克战事最吃紧的地区之一。美军到这里安营扎寨,意味着他们开始“深入敌后”,为近距离“死磕”顽敌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当地时间2014年9月10日晚,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调整时“伊斯兰国”打击战略。奥巴马在演讲中承诺,美国将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展开“系统性空袭”,向伊拉克再派出475名军事人员为伊拉克安全部队和库尔德武装提供军事训练、情报侦察、武器装备等,并通过切断“伊斯兰国”资金来源、阻止其意识形态宣传、阻止外国武装涌入该地区等方式提高“可持续”反恐能力。  相似文献   

6.
林玲 《宁夏科技》2002,(5):68-68
在美国的各个媒体,打击伊拉克的新闻铺天盖地,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且,在其他国家也有各种“关于美打击伊拉克”的报道。事实上,这是美国对伊拉克实施的一种心理战术,企图用心理战的攻势来摧毁对方的精神防线,从而瓦解对方。  相似文献   

7.
“布什赢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却带来政治上的失败。”美国舆论这样评说。 的确,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解除了伊拉克武装,与此同时,也给美欧关系制造了深深的裂痕,其突出表现就是法美关系的“紧张感”。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与美国的关系比较特别。同英国的步步紧跟、德国的谨慎小心有所不同,法国人表现得比较“另类”,不时唱点反调。在伊拉克战争前后,希拉克总统坚决反战、同美国对着干的立场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些和平组织甚至提名希拉克为  相似文献   

8.
1991年,被世人称为“亚世界大战”的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至今还在接受着联合国已经长达7年的经济制裁和武器核查。1997年10月,美国和联合国与伊拉克在经济制裁与武器核查问题上的矛盾骤然上升,美、英等国又一次大量向海湾增兵,使该地区大有重演战争之势。后经俄罗斯等国调解,危机虽然有所缓和,但矛盾并未消除。兵临城下的美英大军不但没有班师回朝,而且有增无减。12月4日,英国国防大臣罗伯逊在结束同美国国防部长科恩的会谈后说,如果外交途径无效,英国准备把它的“无敌号”航母由地中海开到海湾地区,以加强集结在那里的美军部队。他们仍准备在必要时使用武力迫使伊拉克无条件接受联  相似文献   

9.
国际风云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2日江泽民向布什致慰问电,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就美航天飞机失事向布什总统、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慰问。6日朝鲜称已重启核设施。7日江泽民与布什通电话。布什通报美国对伊拉克和朝鲜核问题的立场和考虑。江泽民重申中国政府对伊拉克问题的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10.
9月5日,大约100架美英战机对伊拉克西部大型防空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袭击。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剑已出鞘。尽管国际社会普遍反对美英对伊动武,但布什政府用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的行动似已成定局。 美为“倒萨”作最后准备 在美国国内正在就是否对伊拉克动武争执不下的情况下,布什9月4日与国会领导人举行了会谈,为今后与各盟国领导人进行协商,争取国内外舆论作最后的准备。在与  相似文献   

11.
武振  陈凯 《环球军事》2014,(19):10-11
自6月份以来,“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迅速崛起,在与伊拉克政府军的作战中节节胜利,其狂飙般攻城略地的速度令世界措手不及。面对“伊斯兰国”的坐大,美国终于坐不住了。8月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授权美军可对其进行空袭,并向伊拉克派遣军事顾问。但在对“伊斯兰国”的打击方式上,美国政界和军方的看法却不同,以总统奥巴马、国务卿克里为代表的政治人物明确表示不会派遣美地面部队参战,许将此作为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2.
1992年12月27日,一直保持沉默的伊拉克打破了禁飞区上空的宁静。一架伊拉克米格战斗机出现在其国土南部“禁飞区”以内32公里处,被美国 F-16喷气式战斗机拦截击落。这是美、英、法三国在伊拉克建立禁飞区以后第一次击落伊拉克飞机。同一天,还有另外3架伊拉克飞机闯入禁飞区,遇到美机拦截后掉头逃脱。然而,伊拉克飞机并未就此罢休。第二天,又有一些伊拉克军用飞机进入禁飞区,纵深与第一天差不多。伊拉克飞机为何一再冒险进入禁飞区?据以色列阿拉伯问题专家说,是对美国及其盟国的试探,以此来  相似文献   

13.
目前,美英联军已经基本控制了伊拉克的主要城镇和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美国以查找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但时至今日,美国在伊拉克并没有发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伊拉克人民面对的“更好的未来”却是混乱、饥饿、疾病和死亡。 战争之初,美国方面一再宣称,美军在对伊的空袭中使用的是精确制导的炸弹和导弹,这种新战术不  相似文献   

14.
除掉萨达姆困难重重 海湾战争以来,萨达姆领导下的伊拉克让山姆大叔连一天省心的日子都过不了,一向崇尚“自由、民主”,尊重“人权”的美国人再也忍受不了这种生活了,美国国会及大多数民众都要求总统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干掉萨达姆,结束与伊拉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的对抗。 1998年初,就在美国和伊拉克之间再次剑拔驽张之时,美国新闻媒体搞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4/5的美  相似文献   

15.
9月16日,一直在武器核查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的伊拉克突然通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宣布将无条件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恢复工作。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伊拉克政府在武器核查问题上软化立场是一种无奈而明智的选择,意在回避同美国迫在眉睫的军事对抗。 自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后,美国在战略和战术上均把“反恐”矛头直指伊拉克。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先将伊拉克列为“邪恶轴心”国家之首,随后多次公开宣称要使用“各种手段”改变伊拉克政权。美国准备再次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理由就是后者拒绝接受联合国核查,继续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美国利益和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6.
金凯 《国防科技》2003,(2):48-50
2003年是美国决定要对伊拉克动用武力的关键一年。美国高级官员均称“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当前重要目标之一。鲍威尔指出:“无论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重返伊拉克的事进行得怎样,对伊拉克人民以及这一地区的人民来说,巴格达换个政权是件好事。这就是美国的政策。”美国对伊进攻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初海湾局势再度紧张,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向该地区大举增兵,准备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惊雷”的军事打击。这是继1991年海湾战争后美国在海外地区的最大的一次军事部署。美军在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11月12日到2003年5月,在亚丁湾海面上一直有一艘特殊的美国海军舰艇在游弋,它就是“蓝岭”级两栖指挥舰“惠特尼山”号,该舰配合美国在伊拉克开展的“伊拉克自由行动”,支持联合特遣部队在非洲合恩进行反恐行动,目的是侦察、破坏和击败非洲合恩地区的恐怖活动。本次行动中,“惠特尼山”号扮演了联合特遣部队的司令部的角色,舰上除了自身的600多名舰员和水兵之外,还有近400名美国各军种人员。  相似文献   

19.
4月21日,美国国防部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和人道援助事务的退役将军杰伊·加纳抵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开始筹建战后伊拉克过渡政府,从而成为麦克阿瑟似的人物。那么,加纳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呢?美国五角大楼为何选中他来负责战后伊拉克民事政府?他能成为伊拉克的“麦克阿瑟”吗?美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是美国决定要对伊拉克动用武力的关键一年。美国高级官员均称“推翻萨达姆”是美国当前重要目标之—。鲍威尔指出:“无论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重返伊拉克的事进行得怎样,对伊拉克人民以及这一地区的人民来说,巴格达换个政权是件好事。这就是美国的政策。”美国对伊进攻看来只是时间问题了! 实际上,从海湾战争至今,美国始终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