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与青少年犯罪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社会矛盾突出,各种不良现象滋生,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已达到令人堪忧的地步,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不相称。就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在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理论指导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从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意志结构及动机结构等方面分析和探讨青少年犯罪的一般心理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预防对策,以期达到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句话新闻     
近期,山东省蒙阴县人武部会同驻地法院和教育等部门,积极开展"法律知识进校园"活动,为中小学开设法制讲座。他们针对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就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向学生和学校提出了一些建议,取  相似文献   

4.
法国一位著名的犯罪研究专家曾说过:“社会环境是犯罪的培养液。”环境是促成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发生具有极大的诱发作用。营区是军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军人犯罪与营区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构建和谐的营区环境是稳定官兵思想情绪、消除引发案件隐患、遏制犯罪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对预防军人犯罪至关重要。构建公平竞争的工作环境,平衡官兵心理。从当前部队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犯罪都是由报复心理引起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正之风,在风气上丧失了公道正派,致使部分官兵的个人利益和价值未能得到公正…  相似文献   

5.
恐怖主义犯罪作为由某些组织在恐怖主义理念支配下 ,通过暴力或其他危险方法造成社会恐怖 ,以实现其政治、宗教或其他意识形态目的的犯罪行为 ,是一种新的犯罪样态。这种犯罪往往具有较为独特的认知、情感特点和意志品质 ,也具有较为独特的行为特点。为更好地打击、预防这种犯罪 ,应加强其心理和行为特点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纹身这种伤残肢体的陋习遭到广大群众的厌恶和反对,已不多见。但时至今日,却又出现在部分青少年中。尽管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法律有禁止纹身的条款,但目前青少年纹身走入误区的现状,不能不令人担忧。我国一些学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指出:少年时期纹身,成年后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会发生种种异常的不良行为;纹身对青少年心理上犯罪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对违法青少年的心理训练项目(即心理治疗矫正,这里用心理训练的新概念代替心理治疗矫正更符合现代心理学的道德、尊重、人性的原则)与其违法青少年的类型和特点是紧密联系、不可截然分开的。美国对违法青少年的心理训练项目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心理评价分类法、I-level分类制度和行为分类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当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心理训练内容、提高官兵心理承受能力、发挥心理门诊作用等心理服务内容,已逐渐走入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引起各级的重视,但要提高基层开展心理服务的质量,还应在增强"三度"上下功夫。一、转变思想观念,在增强心理服务的认知度上下功夫近年来,基层虽然越来越重视心理服务工作,官兵也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但对心理服务认识片面化、简单化的问题仍然存在。要提高基层开展心理服务的质量,必须首先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层次上下功夫。走出"心理服务就是个别服务"的误区。在很多基层官兵脑海中,心理服务常常被认为是针对"重点人"、"问题人"的个别服务,实际上,从社会和部队开展心理服务  相似文献   

9.
夏天  杜瑾 《政工学刊》2009,(6):64-64
年八犯罪心理预防是指采取测查、预测、观察等有效措施,对已经或可能具有一定犯罪倾向的军人,控制和排除其与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防止其外化为犯罪行为;或进行心理矫治,改变其心理倾向,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本文提出构建军人犯罪心理三层预防体系,即“微观——个体,中观——军营,宏观——社会”,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完整的预防体系,以求达到全方位抑制与消除军人犯罪心理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要想保持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注重稳定的社会心理氛围的建构则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宣传和舆论对社会心理氛围的形成影响极大。要构建稳定的社会心理氛围,就必须首先控制舆论,规范并完善社会舆论形成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1.
郜添 《政工学刊》2005,(11):40-41
突发性暴力犯罪,顾名思义是犯罪行为在突然间发生,犯罪实施时间少、过程短,犯罪结果通常惨烈而触目惊心,以故意伤害、杀人、强奸、抢劫居多,危害重大。从犯罪心理学角度看,不能简单地把突发性暴力犯罪的“突发性”看成过程中的“突然性”和时间上的“暴发性”,因为犯罪行为发生前,犯罪人在心理上一般经历了一个复杂、矛盾的过程。因此,在预防此类犯罪的工作中,应注重从心理学角度加强研究和防范。突发性暴力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一)突发性暴力犯罪有其心理产生的根源性。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心理因素,是指主体原有的个性心理结构中存在的与…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出现了新的态势,即违法犯罪年龄日趋提前、犯罪率持续上升,犯罪种类由普通型转向暴力型、团伙型、智能型,手段残忍、凶狠,无所顾忌.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严重扰乱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社会构成了极大危害;同时其犯罪行为也使自己早早吞下了一个人生苦果,留下了难以洗刷掉的污点.  相似文献   

13.
维和任务区情况复杂 ,尤其是经过多年战乱的国家和地区 ,爆炸犯罪类案件将直接威胁到维和民事警察的生命安全。爆炸犯罪破坏作用大、杀伤范围广、社会影响坏。因此 ,探讨爆炸犯罪的发生形式 ,提高防范意识 ,研究防止爆炸犯罪侵害的方法和手段 ,是当前维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做好部队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养官兵健康心理体魄,近期对一些单位开展了调查研究,结合长期思考谈一下部队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及对策。一、当前部队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对心理咨询工作认识上有误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心理咨询作用发挥上存在质疑。一些单位领导对心理咨询工作不够重视,错误认为心理咨询师只是有一个合法执业的证书,做心理咨询只是一种说理、换个名头的思想工作,并且做思想工作的能力水平不如基层政工干部。  相似文献   

15.
"微教育"即适应"微时代"特点,针对青年官兵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开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微教育"的兴起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官兵思想及心理需求的变化,是完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微教育"语境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内容设置、手段创新、素质培养、载体搭建等几个方面协同发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6.
坚持经常化提高有效性杨水源曹诗友深化教育,扭住开关当前,社会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部分官兵讲实惠、向钱看和搞庸俗关系学等突出问题,从深层次上分析,主要是没有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少数官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恶性膨胀,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根本...  相似文献   

17.
当前,云南边境地区毒品犯罪呈现出武装贩毒明显、特殊人群贩毒突出、境内外相互勾结、缅甸籍人员贩毒突出等特点.这源于人们对毒品犯罪的危害认识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受毒品高额利润驱动等原因.要提高打击毒品犯罪实效,必须采取加强综合冶理、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区域合作、加强情报调研工作、加大专项打击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所谓激情犯罪,是指行为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导致非理性状态下实施的犯罪行为。它是在外界刺激因素和个体内在缺陷两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激化下引发的。做好预防激情犯罪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其外界情境刺激、犯罪意念突发和自我行为失控的特点,在增强道德法纪意识、深化心理服务、密切内部关系、注重群防群治上下功夫,切实构筑起防范青年官兵激情犯罪的坚强防线,确保部队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不少的中学及有关部门对青少年进行了探入细致的调查,发现了许多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因此,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除心理上的困扰,情绪上的焦虑,人际关系上的紧张等问题,是关系到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偷渡犯罪是社会发展到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作用,偷渡犯罪的手段会呈现不同的规律特点.近一时期,偷渡犯罪手段具有10个方面的特点,并向国际化、隐蔽性、变换方式手段、外国人偷渡突出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