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人说,我从农村一个普通青年农民走进乡镇机关,成为乡宣传文化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是自己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奋力拼搏的结果,而我心里最清楚:是《西南民兵》给我的知识,给我的营养,给我的动力,才有了今天。1985年秋,由于家境贫寒,高中毕业时,我只能放弃高考,回家“修地球”。一段时间,我总是提不起精神来。一天,父亲带我去民兵连长家做客,看到了《西南  相似文献   

2.
20年前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从干武装那天起至今,已有21个年头,算是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细读《西南民兵》,总感到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一期看不到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西南民兵》自创刊以来,就以独特、新颖、灵活的形式得到广大预备役官兵和社会的认可,是《西南民兵》及时把致富信息送到千家万户,使不少民兵脱了贫,走上致富路,同时使每个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是《西南民兵》促使了我对武装工作的热爱和追求,特别是在业余时间写给贵刊的稿件,每年都有几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当上政委,《西南民兵》杂志就如同我的良师益友。我把杂志上刊登的经验和做法,运用于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单位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我本人也被成都军区评为优秀旅团主官。《西南民兵》就像一名无言的老师,时刻指导帮助着我,助我成长进步,成了我工作生活  相似文献   

4.
回想起《西南民兵》伴随我度过在云瓦村民兵连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3年的日子,就激情涌动,久久不能平静……那是2002年2月26日,组织上派我去云瓦村当民兵连指导员。当时我感到很纳闷,心想自己没有当过兵,也未受过军事训练,怎么去开展民兵工作。这时,镇武装部长赵兴明递给我一本当年第二期的《西南民兵》杂志,他说:“这是一本好杂志,对你会有帮助的。”当晚,我一口气将这本杂志看完,真是受益匪浅。由此,我开始从事基层民兵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2年8月的一天,镇武装部长金小波动员我向《西南民兵》写稿。我来劲了,写了一篇《民兵以身作则交税费》的稿件,寄到《西南民兵》,在第10期上刊用。金部长向我贺喜,我欢喜地打开一看,我原稿200多字,编辑一编,编成100来字的稿子,短小精干更有特色,看了回味无穷……我心头暗暗地想:编辑老师啊,你把我写的稿件“死马当活马医”,呕心沥血地改稿,叫我怎么能忘记。以后,我每年  相似文献   

6.
她让我心醉     
冰翎 《中国民兵》2007,(8):48-48
酒只能醉人,有一种东西更让人心醉。 2006年《中国民兵》第一期刊登了我执笔撰写的《微山湖畔侠女吕英》一文,她像春天投进微山湖里的一块石子,荡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纹。每当我看着这篇文章,耳畔就响起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那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仿佛昔日的抗日烽火在熊熊燃烧,  相似文献   

7.
郭龙曾 《华北民兵》2004,(10):58-59
应征入伍,我离开了母亲,来到距家千里的军营。驻地与故乡这段长长的距离,被母亲无尽的思念填满。也许是心灵感应,也许是自己长大了,母亲愈是极力压抑对我的牵挂和思念,我愈是更深刻地感觉到愧疚。  相似文献   

8.
14年前,我告别军旅生涯,从云南边防部队转业到贵州省习水县委宣传部工作,但一直未忘记《西南民兵》。我在部队任宣传干事、宣传股长、教导员时,《西南民兵》是我搞好部队政治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转业回地方  相似文献   

9.
与《西南民兵》结识是我从事武裝工作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她竟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忠实伴侣。1992年12月,我从西藏那曲军分区退伍回家后,走上了武装岗位。我带着十足的兵味和雄心壮志,想干出一番事业,但地方武装工作与当兵带兵不是一回事,让我不知怎么干。1993年8月的一天上午,我心不在焉地从书柜里抽出一本杂志往办公桌  相似文献   

10.
光阴如梭,《西南民兵》就走过了19年的路程!真情满怀,《西南民兵》伴我走过了19年的人生路程!1986年,我调入巴南区人武部任民兵装备仓库班长。一天,政委赵东虎手拿  相似文献   

11.
1993年12月,当兵5年的我退了伍,又回到了起点,心中很不是滋味。成天背起在部队省吃俭用购买的相机,给人照相,收取一点辛苦费,维持生计。1994年3月初,我到县人武部参加民兵集训,在政工科顺手拿起一本以前没有见过的《西南民兵》看了起来,看完了还不过  相似文献   

12.
《西南民兵》创刊20年的生日就快到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向《西南民兵》说说我的知心话,是《西南民兵》给了我营养,我才有了今天。1996年冬,我退伍回乡,被分配到县人武部工作。政委知道我在部队搞过新闻报道,就把我安在政工科,要求我在新闻报道上多下点  相似文献   

13.
我能穿上绿军装,成为一名上尉军官,首先得感谢《中国民兵》。 1987年,从小就想参军的我,考上了师范,但儿时绿色的梦仍索绕在脑海里。大学毕业后,我当上了一名英语教师,3个月后,当我得知县人武部要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一批专武干部时,便不顾家人和亲朋的劝  相似文献   

14.
我是《西南民兵》的忠实读者,坚持了10年的刊授学习,她不仅使我成长进步,而且改变了我后半生的选择。10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西南民兵》,我仔细阅读,真是如获至宝。后来,我在刊物上看到了战友的大名,令我感慨万千,自己半途而废,感到惭愧。于是,我重新拿起笔,开始向《西南民兵》写稿。当年底,村里换届选举,我被选为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订阅《西南民兵》成  相似文献   

15.
我原是北京军区某步兵团政委,任职四年后,因所在团队撤编,我阔别了自己工作、生活了27个年头的正规部队,来到山西省古交市人武部任政委。  相似文献   

16.
7年前,我退伍回家,战友大多选择了到广东、深圳打工挣钱,而我却与几位战友在本地做起了水产品生意,由于缺乏经验和市场信息,不到两个月,本钱全赔了。1999年3月,乡里组织民兵训练,我平生第一次接触了《西南民兵》,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打那以后,每到月底我都跑到乡武装部领取《西南民兵》杂志,通过阅读获益不少。一次,我从《致富顾问》专栏中看到《大棚蔬菜能致富》的信息,就和家人商量办起了大棚蔬菜基地,一举获得成功,当年净赚8000多  相似文献   

17.
当我把誊写得认认真真、干干净净的入党申请交到老程护士手里的时候,老程护士微微怔了一下,但很快,老程护士看我的眼睛里便溢上了一层层亮亮的东西。从一降生,我就生活在一个沉浸着浓重信仰的家庭。任劳任怨、从不知为自己着想的姥姥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同样任劳任怨、不知为自己着想的父母都是革命了几十年的老布尔  相似文献   

18.
正在九师一七〇团,不论是在马路,还是在广场,人们常会看到一位老人用轮椅推着瘫痪的妻子散步。他们就是该团退休职工张印富和他的妻子闫美霞。"她就是我的精神寄托"15年前,刚退休的张印富本想清闲幸福地安度晚年,不料妻子却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瘫痪。妻子瘫痪后,张印富挑起了家庭重担。当笔者问及这些年过得如何时,张印富一脸平静地说:"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没有太大奢求,只要老伴开心,我要陪她这样过一辈子。"  相似文献   

19.
再次走进军营,王维坤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郑重写下这样一句话:  相似文献   

20.
毛尖,上好的茶叶,仿佛是笔名,其实是作者的本名。现居上海的专栏女作家,浙江宁波人,在香港念过书,现在在大学教书。她以西方文学和电影评论见长,专栏刊于《文汇报》, 《万象》、《书城》等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