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8年4月11日,王震将军诞生100周年,同时今年也是农八师150团(原共青团农场)建场50周年。在王震将军的深切关怀下,亘古荒原上建立起来的150团,如今已成为拥有17万亩耕地的现代化农场,2006年,籽棉总产突破7.2万吨,鲜食葡萄2万吨,牲畜存栏量9万头(只),职均收入达3万元。吃水不忘掘井人,端着金饭碗的150团人,世世代代不会忘记为建立150团付出过心血的王震将军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2.
正1962年,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将军第二次来农一师视察,在了解到阿拉尔垦区已种植2500余亩桑树时,他高兴地说:"农一师要发展多种经营,栽桑树既搞了绿化,又能发展养蚕业,织的丝绸还能卖个好价钱,养蚕业一定要发展起来。"为完成王震将军交代的这个任务,农一师在大力推广种植桑树的同时,又先后  相似文献   

3.
王震将军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主要奠基者和领导者。他对新疆和兵团怀有深厚的感情,在遗嘱中他这样写道:"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1993年4月5日,王震同志的亲属眼含热泪,将骨灰撒在天山山脉的前峡、后峡和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垦区。2008年是王震将军诞辰100周年,为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本刊特开设"王震与兵团"专栏,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4.
农一师的前身是王震将军领导的、著名的"三五九"旅,"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是她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初,王震将军在致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的一封信中,提出“在湖南招收大量女兵参加支援新疆建设”。3 年间,8000湘女西出边关,在新疆落地生根、安家屯边——  相似文献   

6.
作为兵团第二代军垦战士,我曾两次受到过王震将军的接见,他的音容笑貌,我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在战争年代戎马生涯、立功无数的他,在和平年代居然比一个"老把式"农民更懂得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7.
1952年初,当时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作出部队集体转业的决定。这一年有4个整师、11个整团共46.5万名官兵集体转业,成为铁路、水利、建筑、林业和屯垦大军。1954年8月,王震将军率人民解放军1兵团、22兵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光山县马畈镇是块红色的土地,战争年代,王震将军曾率三五九旅驻扎在马畈镇锡山村,英勇抗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几年来,这个镇的民兵预备役工作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这与该镇党委书记杨光顺的努力分不开。  相似文献   

9.
功勋卓著的王震将军是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开拓者、组织者、领导者。王震生前热爱兵团,关心兵团,为兵团的各项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无论是在新疆工作期间还是离开新疆以后,他都一直关注着兵团的发展。自一九五三年春调离新疆后,王震先后十五次来到新疆和兵团,足迹遍及天山南北。  相似文献   

10.
"把我的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拓者王震将军临终前的遗言。在将军诞辰百年之际,与他曾有过几面之缘的一位兵团普通老干部仍深深铭记着将军的音容笑貌,铭记着他对兵团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11.
王震将军的威名我最早是从我们还未起义前秘密下发的《内部参考》上看到的。在那些材料上面,详细地报道了王震等解放军将领决胜西北战场,解放兰州、西宁等地的消息。对于我来说,当时听到将军的名字,真可谓如雷贯耳,可以用"敬畏"二字概括。  相似文献   

12.
八五〇,在平常人眼里只是三个普普通通的数字,但对那些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十万转业官兵开垦北大荒,熟知黑龙江垦区历史的人来说,它不仅唤起了他们对逝去青春的回忆,同时也点燃了他们屯垦戍边、保卫边疆的雄心壮志。八五。农场——王震将军创建的第一个军垦农场,为边疆的发展繁荣和安全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50多年前,王震将军带领二军、六军全体官兵踏上新疆这片沉寂的土地时,风沙吹过他们粗糙的面颊并向他们宣告:这里的死寂没有人能改变!  相似文献   

14.
郭伟 《军事史林》2010,(4):51-52
提起威名远扬的八路军359旅,人们一定会联想起他们在延安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丰功伟绩,而359旅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经历,同样可歌可泣。日前,一架由王震将军保存过的当年缴获日军常冈宽治少将的望远镜,被军事博物馆评定为一级文物,成为见证日军侵华暴行的有力铁证。  相似文献   

15.
在祖国西部军垦新城石河子,有一座将军铜像巍巍耸立。凡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的人们,都会满怀崇敬之情,一睹将军的风采。被鲜花与绿树簇拥的将军,目光深邃、神勇威武,身旁的战马是他戎马生涯的象征。他便是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开拓者、始终关怀兵团事业、深受兵团250万各族儿女爱戴和敬仰的王震将军。  相似文献   

16.
编辑点评:青格达湖为"军垦第一库",是由王震将军选址、并同将士一起修建的。在发展的道路上,青格达湖旅游区的管理者特别注重规划特色品牌意识。他们致力将青格达湖建成远眺雪山,近看湿地湖泊、大漠风光,体验民族风情,突出军垦文化、浓缩新疆特色的风景区。兵团旅游事业起步晚,几十年来伴随着兵团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兵团依托国家支持,借助自治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17.
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的南缘,建在玛纳斯河西岸的戈壁滩上,它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是茫茫戈壁滩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1950年春天,北疆的冰雪刚刚融化,王震将军带着要在玛纳斯河边建设一座新城作为屯垦戍边基地的设想,与陶峙岳、张仲瀚及其他专家一起,纵马驰骋在百里荒原作首次勘察。8月,王震再次和大家一起来到玛纳斯河西岸,来到一个  相似文献   

18.
这些老战士有着相同的经历:1949年跟随王震将军凯歌进新疆;1950年参加大生产运动;1954年集体转业成为一名屯垦戍边的军垦战士。半个多世纪,他们开辟绿洲,他们守护边防,成为拓荒牛,成为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这些老战士有着相同的爱好:一生最爱穿的是黄军装;  相似文献   

19.
☆白求恩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对他说:“都说你是个谜,终于见到你啦!”☆毛主席在延安表扬他:“我们的‘蛮子’不仅是个战斗英雄,还是个种菜能手噢!”☆1991年秋,王震将军在新疆考察工作接见他时说:“记得,记得!怎么会不记得你‘蛮子’呢?”☆他先后7次负伤,被授予“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奖章”等。  相似文献   

20.
赵天益 《兵团建设》2007,(12):28-29
50多年的光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在这一瞬间,石河子发生了沧桑巨变,这座军垦新城,像幻觉中的海市蜃楼拔地而起,她的每一条街,每一幢楼,每一棵树,每一片绿地,每一座工厂,都浸透着开拓者的心血。伫立石河子街头,每当看到小朋友们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一对对年轻情侣在林荫道旁诉说情怀,离退休老人在公园广场上打太极拳,我就禁不住想起王震将军,想起五十多年前跟随将军艰苦创建石河子新城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