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爱“廉”说     
爱“廉”说衣述强宋朝《周公文集》有篇名著《爱莲说》,文中这样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拿牡丹和菊跟莲花对比来衬托莲花的高雅,其用意是在赞美坚贞,鄙弃名利。这不...  相似文献   

2.
王冰 《政工学刊》2008,(10):54-54
“假撇清”是句民间俚语,意思是人前正人君子、人后魑魅魍魉,表面清廉正经、私下蝇营狗苟。明代冯淮敏在《玉江引·阅世》中有这样的描述:“外貌清廉,生来只爱钱。好似鹭鸶儿毛鲜,素质无瑕玷,包藏吞噬心。两脚恰如箭,零碎鱼儿嗉里趱。”此等现象,古往今来绵延不绝,过去叫“假撇清”,而今称“官场秀”或“两面人”。  相似文献   

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是出自于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提起伯乐,皆知其人为相马大师,尤善识千里马。其实伯乐原名孙阳。春秋时人,秦穆公之臣,因其善相马,人们便用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伯乐来赞美他,后人便把伯乐识马喻为“慧眼识人才”。认为千里马难求,只因伯乐难得,只要有了伯乐,千里马自会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之一,虽然仅仅五千言,但所蕴含的丰富清廉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仍然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很深的启迪作用。 一是无私无我、道德不灭的思想。万事万物有生、长、老、死,人也不例外。老子认为,唯一不死的是自然的规律(即“道”)和人高尚的品德(即“德”)。“德”是“道”的应用和体现,因此,高尚的品德应符合“道”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到来之际,我忽然想到当年毛主席七律《为女民兵题照》中的两句诗:“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很显然,这里的“中华儿女”是特指“中国妇女”而言,这里的“奇志”是对“妇女能顶半边天”、“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高度概括和对新中国妇女的另一种赞美。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等,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这对于进一步开创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据考察,“文明”一词,最早见诸于著名的古典《易经》,有所谓“天下文明”之说,赞美中华民族之文采光明与文德辉耀。  相似文献   

7.
为官勿当“财欲奴”耿兰水共产党的官,本应正直清廉,疾恶如仇,不落俗流,体察民情。然而,时下有的领导干部却经不起腐朽思想的侵蚀和金钱的诱惑,头脑中超现实的“财欲”悄然膨胀,并被其一步步地逼上“梁山”,最终沦为时代阶下囚。《共和国刀下贪官谱》一书中,揭示...  相似文献   

8.
翻开《聊斋志异》,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李匡九是一个为官清廉的人。一日,其治下的一个乡绅被诬陷,为辩白,欲找李匡九,但在衙门前被门役挡住。门役说:“老爷已知此事,你只需拿出二百两白银,便可洗刷罪名。”乡绅请求减去一半,门役说:“我去问问老爷。”门役知道李匡九早已戒烟,待他审理乡绅的案子时,故意上堂轻声问:“老爷要不要吸烟?”李匡九摇头拒绝。门役便走下堂对乡绅说:“我为你求情减  相似文献   

9.
抓基层一直是各级党委机关工作中的重点,既是工作落实的具体体现,又是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近几年来,湖北省荆州军分区以贯彻《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广州军区《县(市、区)人武部三年建设规划》为契机,重弹抓基层的老调,并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在基层建设中不为“看头”,不争“彩头”,不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实实在在地推进了基层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做好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10.
一二一…出发……这是杨业功将军留在人间的最后一句话。读完总政组织部编写的《挂像英模传记丛书》,我的思绪便紧紧锁在这个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型指挥员杨业功将军身上。这个用生命托举导弹腾飞的英雄,这个宁可身体透支,决不欠使命职责账的真正军人,他在生死考验和物欲横流面前体现出了一个军人的精神境界。于我,最给力的是将军身上淡泊不淡和为而不为的珍贵品质。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者心无羁绊,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杨业功将军是淡泊的,身为我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是我党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重大举措。当前,师团在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时应重点在“破除不敢,解决不会,疏导不能,督促不为”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军事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又名《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上、下两篇。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通常称之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通常称之为《德经》。早在唐代,王真就有《老子》是一部兵书之说,甚至认为“五千之言”,“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但是,明代的焦竑站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老子》明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引兵井冈是依据时势变化、不断探索演进、实施军事战略转变的历史过程。引兵井冈的直接原因是秋收起义的严重受挫。从沈家大屋会议——安源军事会议——文家市退兵——莲花决策——古城会议——大苍会见——茅坪安家——水口回师——进驻茨坪,这是一段风云激荡、充满变数、在实践中探寻而渐进的过程。但“过程论”中有突破,有质的飞跃,从引兵井冈的角度考察,“莲花决策”就是一大突破,一大飞跃。只有“莲花决策”,才能转兵上山;只有转兵上山,才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  相似文献   

14.
武翊 《国防》2006,(10):76-77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本与《孙子兵法》并称的著名兵书——《吴子兵法》,其作者,就是战国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吴起。常胜将军吴起是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出生于一个“家累千金”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就立志成就一番伟业。为此,他耗尽家中财产,外出游学。他在辞别母亲时发誓:“我不为卿相,就再也不返回卫国了!”吴起先到了鲁国,拜在曾参门下学习儒术。母亲病故时,没有回家奔丧。这在儒家看来实在是违反伦理,大逆不道,曾参于是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不得已舍弃儒术,改习兵法。几年以后,吴起学有所成。时值鲁国选拔将领以对付齐的…  相似文献   

15.
俗语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句千百年来奉劝世人多做好事、死后留下好名声的古训,是我国礼仪之邦注重品德修养的真实写照。纵观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流传着许许多多为世人传诵的名人佳话: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舍小家顾大家,千古美名传;李世民轻徭薄赋,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包拯大义铡亲侄,奉为“青天”万民仰;杨震“四知”拒贿,于谦刚直清廉,羞煞古今贪赃人……在现代,还有孙中山的追求、毛泽东的简朴、周恩来的稳健、彭德怀的耿直、朱德的豁达、罗荣桓的忠诚、邓小平的睿智……无一不为世人津津乐道,引为骄傲,传为美谈。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各具特色而又为世人万古传颂的崇高精神和非凡风采。相反,有的人却是逆历史潮流而行,悖大众意愿而为,留下的只能是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16.
养生包括养身与养心 ,所谓心宽体胖、身心俱泰是矣。《礼》云 :儒有澡身而浴德 ,是说身体要干净 ,品性更要纯洁。自古以来人们为臻于养生佳境 ,多有倡导 ,各有门径 ,“内安于心 ,外安于目”即是重要一法。“内安于心”就是要寡思虑以养视 ,常淡泊以明志 ,少为名利俗务而操心焦虑。当然 ,人生俗世少不了人间烟火 ,要做到不为名利俗务所累确实很难。要不为名利所累 ,关键是要正确看待名利。正当的名利是人生存的需要 ,前进的动力。难怪拿破仑说 :“人类要靠虚荣和美名来点缀、激励。”芸芸众生对正当的名利不舍追求 ,也无可厚非 ,只须谨记“君…  相似文献   

17.
闻一声久远而梦幻的鸟鸣,饮一杯雄关丝绸古驿道醉人的阳光,便有南诏古国的歌谣如纯净的风沁满心谷。位于红河源地,南诏发祥地,清御封的“文献名邦”,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古城东的隆庆关,有一个被认为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块记载“鸟道”的石碑——“鸟道雄关”。参加国际鸟类环志研讨会的中外专家和观光的海内外游人在赞美这一奇观的同时,更赞美在这里执勤的大理州森林支队“森林卫士班”的战士们,用县林业局长朱进文的话说: “我们有今天这样人与自然的和谐,多亏了武警森林官兵!”  相似文献   

18.
传本《孙子》十三篇当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所著录的“《孙子》十六篇”,而非《汉志·兵书略》所著录的“《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三”与“六”之差异,实际是古籍传抄过程中形近而误所致。后人受汉代学术分类所拘,往往先入为主地对联孙子》有了“兵书”之类的判断,故而习惯于在《兵书略》寻找《孙子》,而对著录《诸子略》的《孙子》察之不深。  相似文献   

19.
殷永达 《政工学刊》2010,(11):72-72
近日,在网上看到一首名为《以小为谨》的诗:“勿以小嫌伤至亲,勿以小怨忘旧恩;勿以小诺失诚信,勿以小节辱家门;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失不谨;勿以小利失灵魂,勿以小富不思进;勿以小病误其身,勿以小过自沉沦;勿以小事疏大意,勿以小罪毁青春。”读来感受颇深。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前,在香港,腐败已被市民接受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打击腐败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30多年过去,2003年,国际反腐组织公布全球清廉指数,香港在133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14,在亚洲仅次于新加坡。如果论功行赏,反腐败主力军香港廉政公署居功至伟。香港媒体评价廉署说,“如明矾,澄清了香港一池混水”。(《中国青年报》3月29日,以下引用口号同上)香港廉政公署有很多成功经验和成熟理念,从他们的口号中就可以充分体现出来。口号之一:“贪一块钱也不行。”这个口号当初还曾引起争议,有人认为,若“一块钱也要调查的话,廉署岂不忙死了”。对此,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