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簇穿透超宽带成像雷达是九十年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新发展,其主要功能为穿透叶簇和地表,实现对隐蔽目标的高分辨探测成像,是高技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侦察手段。本文论述了这种雷达技术的军事应用价值和地位,介绍了国外发展简况和我国研究的现状,鉴于这种雷达技术的重要价值,提出了我国持续发展这种雷达技术研究并最终开发出我国新型成像雷达侦察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成像技术是雷达技术、现代电子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使系统雷达的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SAR成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其成像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当今高科技条件下一种不可取代的探测、侦察手段,在军事、经济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重大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毫米波成像雷达与微波雷达相比具有的技术特点,较详细地讨论了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原理技术.  相似文献   

3.
叶簇穿透(FOPEN)超宽带(UWB)成像雷达是九十年代雷达探测技术的新发展。由于具有重要的军事用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发展这种雷达技术。本文从超宽带成像雷达系统、外场实验和信息处理三个方面介绍这种雷达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大约动用了50多颗卫星在太空助阵,其中两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引人注目,这种卫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的一种军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星上的关键设备是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它能克服云、雾、雨、雪和黑夜等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天时侦察,其探测目标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是普通雷达所不能比拟的,素有“雷达慧眼”之美誉。  相似文献   

5.
在雷达遭遇电子对抗、无法正常工作时,一种辅助、替代雷达,对空中和海上目标进行搜索、识别、跟踪的新型探测设备出现了,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雷达是各种武器平台执行对地、对海、对空作战任务时的主要探测设备,在作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科技进步,为对抗雷达而发展的新武器和新战术层出不穷,并在近年的几次高科技局部战争中屡屡克敌制胜。如利用雷达低空盲区、避开雷达监测的低空突防武器,对雷达实施压制或欺骗的电子干扰设备,对雷达进行直接攻击的反辐射导弹等。因此,一种新型的成像探测设备——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应运而生。它采用被动方式工作,具有隐蔽性好、不怕电子干扰、精度高、低空探测性好等多种优点。正常情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激光三维成像雷达在动能拦截器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激光3D成像雷达系统基本原理,然后设计了激光3D成像雷达目标识别的工作流程,最后提出了基于旋转图像转换的3D目标识别算法。进一步探索了红外+LADAR主被动复合光学成像导引头在空天防御拦截武器目标探测与识别的应用,分析了复合光学导引头的关键技术,给出了相应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精确制导成像探测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结合太赫兹、量子和超材料等前沿技术的发展动态,分别梳理了太赫兹雷达、量子雷达以及超材料雷达三种典型的精确制导前沿成像探测技术的技术背景、发展脉络、基本原理、技术优势。这三种成像探测技术有望为精确制导技术应对未来新型战争形态带来的挑战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研究成果可为未来精确制导技术的深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并对提升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与拦截作战效力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现代防御技术的观点出发,论述了战场雷达面临的四大威胁,可见光电视由于受大气中水蒸气颗粒和尘埃的散射作用,透明度降低,探测距离明显下降。红外CCD电视靠太阳中的红外线成像,克服了雷达的缺,大,而红外线散射比可见光少,探测距离比可见光远,作为战场雷达的补充,无疑是一种好手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量子理论基础的奠定以及量子技术的发展,人们尝试利用量子力学规律来进一步提升雷达探测能力,量子雷达技术应运而生。首先,给出量子雷达的定义,并将量子雷达技术按照量子技术在雷达中的实现方式分为量子纠缠雷达、量子增强雷达和量子衍生雷达。其次,阐述量子雷达独有的特点并将其与经典雷达进行对比。再次,针对量子雷达不同技术分支重点综述其主流技术以及实用化进程。最后,总结量子雷达相比经典雷达在探测、成像等方面的优势,并指出量子雷达技术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理论技术难题,同时对量子雷达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仿真计算,从工作频段、目标探测与成像能力、大气传输特性等方面分析毫米波雷达特点。通过对西方国家典型毫米波雷达的指标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给出毫米波雷达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空间目标探测需求,分析研究了我国远程毫米波雷达系统设计的总体问题,梳理分析了制约雷达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技术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穿透成像雷达利用电磁波对介质的穿透特性,对非金属介质内的不连续点进行高分辨成像。为实现该雷达系统的毫米级高平面分辨率、高探测效率和高便携适用性,设计了高平面分辨率穿透成像雷达系统。采用连续波体制和快速扫描空间采样方案以确保小型化和高成像性能,实现了一体化雷达射频前端;提出了参数未知条件下的自聚焦成像处理等数据处理方法,研制了穿透成像雷达系统样机,质量仅为2.5 kg,可单人手持操作;开展了成像分辨率和穿透能力实验测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军用红外目标探测的特点、发展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波红外探测器和长波红外探测器的特点、发展以及FLIR(前视红外雷达) 成像系统用于探测地面目标、IRST(红外搜索和跟踪) 点源探测系统用于探测空中目标和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应用前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一种重要的探测技术,即混凝土桥面的探测技术,提出了以一种先进的探地成像雷达对桥面实施探测,并给出了模拟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BAL-607(ST-312)型战场侦察雷达是全天候、高机动、轻小型化的中程战场侦察雷达,1992年设计定型。该雷达采用准相参多普勒脉冲体制,能从强地杂波干扰中精确探测、识别和定位地面运动目标和低空飞行目标,如单兵(探测距离>15公里)、轻型车辆(探测距离>26公里)、重型车辆(探测距离>40公里)和直升机(探测距离>35公里),适用于野外作战。  相似文献   

15.
蒸发波导环境中微波雷达经常会出现超视距探测,建立雷达超视距探测效能库有利于微波超视距雷达探测效能的发挥。提出了一种计算雷达超视距探测效能的快速算法,即以蒸发波导高度、总体理查森数和海面风速为变量,先建立雷达超视距探测效能查询表,再利用查表的方法得到各种气象条件下雷达的探测效能,以此作为探测效能库的数据基础。最后将基于此算法得到的雷达探测规律与实际观测进行了比较,表明此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中心战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对雷达探测能力进行分析,以及对不同平台之间探测能力进行更加直观的比较,提出了一种基于"场论"的雷达探测效能评估方法。通过进一步探讨雷达探测场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同舰队编排下的效能分布情况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给指挥官。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基于"场论"的雷达探测效能评估方法能够科学地评估系统作战效能,并且对作战指挥具有更加直观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雷达在复杂环境下探测空域的可视化和体积量化,首先从雷达方程获取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然后,采用离散化思想和等角度值采样的方法将三维空间范围按照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进行离散化处理,从而表现出雷达的三维探测空间;对于雷达探测空域的体积量化,提出在无遮挡的情况下使用单元体法,而在有遮挡的情况使用高程置零补缺法先将有遮挡的情况转化为无遮挡的情况,再利用单元体法进行体积量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简单易操作,能够较为准确地求出雷达在复杂环境下的探测空域的体积。  相似文献   

18.
研究航空集群协同探测问题,是集群作战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对集群探测最优构型的求解是难点问题。针对隐身飞机雷达波侧向、前向散射大的空间分布特点,基于双基雷达空间分集思想,建立集群协同探测模型,运用二进制狼群算法求得多种编队构型的最优值,将所得结果同传统的空间分割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证明,以最大探测面积为指标,不同构型中狼群算法所得结果均优于空间分割法,尤其是"1发2收"最优构型中,二进制狼群算法最优值达到空间分割法结果的1.6倍左右。  相似文献   

19.
巡航导弹航迹规划中雷达探测盲区的快速构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防空系统对巡航导弹的低空飞行和突防造成极大的威胁,利用防空系统中预警雷达的探测盲区进行隐蔽飞行是提高巡航导弹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此雷达探测盲区的快速构造算法是关键。说明了什么是雷达探测盲区,分析了影响雷达探测盲区的三个主要因素,并就对巡航导弹影响最大的雷达地形遮蔽盲区构造了基于极坐标的快速算法,并用一个地形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复杂战场环境下的舰船目标探测,采用单一制导模式的末制导系统难以实现精确探测,发展多模复合制导,提高目标选择判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是反舰导弹的必然趋势。充分利用红外成像和主动雷达的互补信息,从空间对准、数据关联、目标判别3个方面提出了利用分立导引头构建复合制导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