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07年10月31日,国台办发言人畅毅向新闻媒体证实,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已向一个名为李荣芳的台湾间谍发出通缉令。与以往不同的是,该间谍主要是通过网络散布大量的智能木马程序制造大量的“僵尸”网络以窃取大陆政府机关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军事和科技情报,给国家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至此,一支规模庞大的台湾网络间谍队伍开始逐步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1,(15):55-57
发展壮大间谍网 约翰·华尔克发展壮大他的间谍网络的第一步,就是从他的一个海军老朋友开始。高级军士长杰里·惠特沃思,曾是一个报务员,退役后在1974年秋季又重新人伍。之后,他自告奋勇要求调到迪戈加西亚工作。1975年夏天,惠特沃思加入间谍网络时,是一名现役军人,而那时约翰·华尔克已经退役了。  相似文献   

3.
谈到间谍,人们总是联想到美国中央情报局、原苏联的克格勃、以色列的摩萨德以及英国的军情六处等谍报机关。然而,这些机构都是通过采取电话窃听、金钱收买、色情引诱、伪装欺骗等手段,获取重要军事情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因特网正以前所未有的扩张速度风行于世。不但个人、公司、社团,而且政府组织、部门和军事机关也纷纷登陆网上,使其中的信息流量和质量大幅上升,网络间谍、黑客频繁浮出水面,既对拥有宠大的网络国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或称网络战)是指采用计算机“病毒”或计算机网络渗透等手段,攻击军、民用信息基础设施中的计算机及其网络,以及对这种攻击进行防护的行动;主要形式是以破坏和保护计算机网络为目的的网络攻防战,和以窃取重要情报为目的的网络间谍战。从军事角度看,网络对抗是人类继陆、海、空、天战之后的又一种全新形式的战争,是21世纪信息战的重要作战样式。  相似文献   

5.
3月14日,阿塞拜疆国家安全部社会联络中心公开发表声明称,阿塞拜疆情报部门近日破获了一个受伊朗军方指使从事对阿敌对活动22人组成的间谍网络。  相似文献   

6.
在间谍人物中,真正的"三面间谍"十分少见。同时为三个间谍机关工作,无异于是在走钢丝,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有个英国人是一个具有三重身份的间谍,他是一个高明的"走钢丝的人"。  相似文献   

7.
间谍不是007     
杨孝文 《环球军事》2008,(21):52-53
在人们的记忆里,间谍生活充满了神秘和刺激,在007等间谍片进一步渲染下,美国中情局和苏联克格勃的间谍简直成了“超人”的化身。在这些间谍面前,似乎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他们的生活紧张、刺激。但事实果真如此吗?真实的间谍生活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克格勃前间谍是怎样描述的。  相似文献   

8.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0,(15):27-27
6月28日,美国司法部宣布抓获10名长期潜伏美国的俄罗斯特工,成为了冷战后美国破获的最大的俄罗斯间谍网络。一时间,美国震惊了,俄罗斯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眼看着,两国刚刚修复的关系就要出现裂痕。美俄双方紧急进行秘密磋商,最后采取了一种颇为灵活的“冷战方式”进行处理,即在第三国进行间谍交换。  相似文献   

9.
任秋凌 《环球军事》2011,(22):52-53
10月31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以下简称FBI)公布了对俄罗斯在美间谍组织的监控录像、照片和相关文件,这些资料揭示了俄罗斯间谍秘密交换情报和钱财等活动。监控资料是一项持续了大约10年的反间谍行动取得的成果,最后以冷战后规模最大的间谍交换行动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0.
双重身份的间谍角色一直是好莱坞重复打造的主打产品,也是许多畅销小说的重头戏:间谍的身份随时可能暴露,每一次失误都将是致命的。而最近报道出的英国特工丹尼斯·唐纳森20年来一直藏身于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Sinn Fein)之中,与各种高级首脑进行周旋。间谍工作是极其危险的差事,不仅是要提防自己的身份暴露。英国有很多秘密的间谍人员冒生命危险混入北爱尔兰的准军事组织,为英国政府搜集情报。效命于英国政府的丹尼斯·唐纳森是最新—个身份被揭穿的英国间谍人员。当时他已经打入敌人心脏。  相似文献   

11.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然认为,苏联上校奥列格·佩尼科夫斯基是历史上对西方国家最有价值的间谍。他向英美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有关苏联战略导弹研制的情况和其他军事技术文件,可以说是间谍中的间谍。这一间谍案俄罗斯人至今记忆犹新。记者采访了英国历史学家奈杰尔·威斯特。为了研究“佩尼科夫斯基事件”,威斯特被特许可以查阅英美情报机构的档案材料,他因此成为这一间谍案的权威。  相似文献   

12.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2,(18):62-63
在过去,鲜有人会知道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或间谍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打破了沉默。前中情局特工林赛·莫兰破例接受了媒体的专访,详细解释了什么是中情局特工,什么是中情局间谍,中情局特工必须经过哪些培训,如何成为间谍,  相似文献   

13.
文辑 《当代海军》2002,(12):2-3
9月下旬,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联社、CNN和美国各大报纸都不约而同地报道了这么一条引人瞩目的消息:中国战机和军舰对正在中国海上专属经济区内从事间谍活动的美国间谍船提出了严正的警告,中国的渔船还撞坏了美国间谍船上的间谍设备,最终将美国间谍船逼出了中国海上专属经济区。对此,美国军方刻意保持低调,美国国际问题专家也强调说,这样的小插曲应该不至于对中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寒冷的春日。华盛顿第九大街和第五大街的街角。对于年过花甲之后又开始新生活的中情校官彼得·欧内斯特来说,这里是“间谍总站”。他说:“人们一提起柏林和维也纳,其实只要看看华盛顿,就知道间谍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要建立一个展示间谍艺术的殿堂,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地方呢?今年夏天,国际间谍博物馆将在华盛顿市区开馆。在那儿,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微型相机、密码机和无数精巧的小玩艺,比如可以变成手枪的俄罗斯口红。 欧内斯特将和前克格勃间谍奥列格·卡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作为保卫国防的一种特殊的手段,间谍斗争同其它形式的军事斗争一样,惊心动魄,错综复杂。中国古代的间谍斗争源远流长。以战国时期而言,间谍数以千计,间谍斗争诡密而奇特,残酷而惊险,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智慧的较量。  相似文献   

16.
2月18日,一名主要替英国卖命的三重间谍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英国的安全部门竟然不顾伊斯兰禁律,派间谍潜入穆斯林心目中最洁净的地方——清真寺,目的是为了收集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情报!而英国政府随后的过河拆桥做法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清真寺里有间谍  相似文献   

17.
作家、大厨、女伶……他们都有令人羡慕的职业。然而,他们在某个时刻也曾经是间谍。间谍就在你身边! 007之父:伊恩·弗莱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向他的一位密友透露了自己内心的秘密:“写一部终极间谍小说。”此后不到10年间,弗莱明的《皇家赌场》(1952年)一炮打响。这部惊险小说所塑造的超级间谍——詹姆斯·邦德迅速扬名世界。此后,  相似文献   

18.
间谍的归宿一直是个令人伤感的话题。离奇死亡或者隐姓埋名是大多数人无可选择的命运。然而,在美国一家顶级私营IT公司,间谍们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前途。美国《商业2.0》杂志今年5月号文章《In the Company of Spies》将带我们去看看那些“二次创业”的间谍们。  相似文献   

19.
岳小光 《环球军事》2014,(16):64-65
罗宾·史蒂芬斯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情五处的间谍审讯官,因为右眼总是戴着一副单片眼镜,甚至连睡觉时也不愿取下来,由此得名“鹰眼”。据说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疯眼”穆迪就是参照了史蒂芬斯的形象。不过史蒂芬斯这个现实中的“疯眼”却有着一个在外人看来褒贬不一的“绝活”——他能够不需要任何身体接触就能让落网的德国间谍说出一切。据说,他曾用5年的时间,先后审讯了500余名间谍,这个记录直至今日也没人能够打破。对当时的德国间谍而言,被英国反情报机构抓获只是噩梦的开始,真正惊恐的是接受史蒂芬斯的审讯。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时值俄罗斯反间谍组织成立90周年之际,俄联邦安全总局等机构在莫斯科俄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举力、了名为“反军事间谍行动90周年”展览活动,其中首次披露了充当美国间谍的前苏军少将波利雅可夫在1988年被判处死刑时的受审情形,在西方情报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波利雅可夫对中国读者来说,也许还鲜为人知,然而,他却是冷战时期西方“最成功的间谍”。美中央情报局第十六任局长沃尔西就曾自豪地说:“冷战时期所有的美国秘密特工中,波利雅可夫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