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为探讨自动武器结构系统与射击精度的内在关系,以动态优化设计的思想,提出分析自动武器系统精度的一种综合方法,将武器的传统测试与理论模态分析、实验模态分析以及有限元结构动力分析有步骤、分阶段地有机结合、交叉运用,通过修改有限元结构模型达到控制武器射击精度与优化武器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提起特种部队的武器,人们马上会想起冲锋枪。20世纪70年代以后,城市里恐怖事件频发,为了应付这种局面,需要一种适用于市区和房间内短兵相接的自动武器,冲锋枪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并且被各国特种部队广泛使用。 步枪 在越南战争中,根据美军特种部队的要求研制了XM-117步枪。这种步枪将M-16步枪的枪身进一步缩短了。苏联也在20世  相似文献   

3.
膛口装置对于抑制自动武器在射击时产生的声响、火焰和后坐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单一功能的膛口装置已不能满足现代自动武器的战术技术要求。文章分析了影响膛口装置性能的因素及其矛盾关系,提出了设计多功能膛口装置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政工学刊》2006,(9):63-63
“变形金刚”无声微冲英国设计的“勃奇姆”微型冲锋枪,长度只有276毫米,平时装在衣服口袋里.携带十分方便。它体积虽然很小,火力却特别猛。普通冲锋枪射击速度300至600发/分,它可达到1400发/分。专家为此精心设计了一种电子减速器,可进一步提高射击时的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5.
自动武器之父郭仁松走进英国伦敦南肯辛顿博物馆,一挺机枪引人驻足,只见机枪前面的标牌上写着:“马克沁机枪,世界上第一种靠火药燃气能量完成供弹与射击的自动武器”。瞧着这挺机枪,80多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立刻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1916年7月,一战正...  相似文献   

6.
报刊文摘     
俄罗斯的武器黑市交易如今,莫斯科已成为世界上各种武器黑市交易的大市场。俄罗斯今年可望从合法武器出口中获得110亿美元的硬通货,但是内务部官员估计,非法的武器销售额将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西方情报机构证实,4月份有37.5万支 AK-47型冲锋枪运往也门、尼日利亚和阿联酋。5月份又有40万支 AJ-47型冲锋枪运往世界各个热点。廉价出售的除了自动武器,还有成箱的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大宗的武器交易通常是在莫斯科一些大旅馆的大厅酒吧  相似文献   

7.
殷杰 《军事史林》2016,(1):49-54
要问八年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装备数量最多、使用范围最广、参战时间最长的冲锋枪是哪种型号,也许有人会说是美制"汤姆森"、也许有人会说是英制司登MK Ⅱ.实际上,由于加工复杂,价格昂贵,抗战前中国进口和仿制的"汤姆森"冲锋枪数量并不多.从1942年起到抗战结束,虽然美国将56395支冲锋枪(其中绝大多数是"汤姆森")运抵印度用以援华.但由于运输损耗等诸多原因,到抗战结束时,中国军队装备的美援冲锋枪只有26907支.由于接收装备的时间较晚,这批冲锋枪在抗日战场上使用范围很有限.而英国援华的司登MK Ⅱ大批运抵中国时,抗战已经结束.因此,抗战期间主力冲锋枪应该是俗称"花机关"的德制MP18/28冲锋枪及其仿制品.  相似文献   

8.
武器目标分配WTA(Weapon-Target Assignment)问题一直是军事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研究的难题之一.以水面舰艇编队对空防御问题为背景.通过解析和仿真的方法研究静态和动态条件下有组织与无组织的武器目标分配问题,并对射击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静态WTA中,无论按"期望值"还是"概率值"作为射击效率的评判标准,有组织目标分配比无组织目标分配要好,而在动态目标分配中,考虑双方的策略,无组织目标分配并不次于有组织目标分配.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车载自动武器的射击精度,缩短系统反应时间,解决操作手无装甲防护的问题,研制具备遥控操作功能的武器站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发展的方向.介绍了车载顶置武器站的概念、特点与组成;从火力系统和火控系统2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车载顶置武器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未来车载顶置武器站的发展趋势.分析表明:进一步提高武器站态势感知能力、射击精度和模块化水平将成为车载顶置武器站研究的重要课题,并以此为研究主线提出了先进光电技术、伺服控制技术、模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技术实现途径,为国内车载顶置武器站的论证分析、研制设计以及改进升级等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反恐利器——间接瞄准射击武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9·11"事件后,反恐成为各国越来越重视的一个课题.现代反恐作战多为小规模、近距离、特殊环境下的点对点作战.在战斗中尤其是在射击死角众多的城市战斗中,遭到隐蔽在死角中敌人的火力杀伤是最可怕的悲剧.为了消除这些射击死角,反恐利器--间接瞄准射击武器应运而生.本文概要介绍间接瞄准射击武器(或系统)在部分国家的研发情况.  相似文献   

11.
冲锋枪和突击步枪名称的来源都出自德国.一战时期,为突破协约国的层层战壕防线,德国军方首先提出了一种"步兵渗透"战术.而为与这种战术相适应,就必须研制一种能在短时间内发射大量子弹的近距离、便于携带的武器.冲锋枪由此产生.枪的原型代表是M1918.  相似文献   

12.
牛戈 《世界军事》2022,(4):88-91
冲锋枪诞生于一战,大规模应用于二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冲锋枪在它的诞生地德国乃至整个西方沉寂无声,而在东方的中国却成为战场上的近战利器.在人民军队手中,它多次发挥扭转战场局势的关键作用.本文介绍的,是人民军队早期装备数量最多的一款冲锋枪——MP18系列冲锋枪.与晦涩的编号相比,它有个更响亮的名字"花机关".  相似文献   

13.
张守雷 《环球军事》2011,(20):47-49
日本侵华战争中,有一支专门在我抗日根据地执行暗杀、爆炸任务的部队,他们就是“日本暗杀挺身队”。挺身队在日语中是敢死队的意思。这支部队经受过特殊的训练,精通射击、爆破、暗杀、突击。与一般日军部队相比,挺身队主要装备自动武器,近距离突击能力强,即使是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在火力上也处于劣势,很难抵御。  相似文献   

14.
金秋时节,收获的季节。 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1000多名民兵云集省军区教导大队靶场,举行一次继1965年以来全省规模最大的民兵军事比武和军事汇报表演。 镜头之一:9月19日,11个代表队的154名民兵进行了“半自动步枪精度射击”、“冲锋枪对隐显目标  相似文献   

15.
郭凤宏 《军事史林》2006,(11):24-29
第一代冲锋枪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德制MP1918及其改进品和各国的仿制品,该枪诞生于一战后期,曾在一战尾声装备德军,由施迈瑟设计,伯格曼工厂制造.为方便,下文就统称其为伯格曼冲锋枪.另一个也是开发于一战,但出产却在战后的美制M1921及其改进品和各国的仿制品.因为是由汤姆森主持研制的,下文就统称其为汤姆森冲锋枪.这两支枪的自动原理及诸元数据就不赘述了,因为在网上很容易查到.  相似文献   

16.
“豺狼”所用的,就是一支微声枪,也叫无声手枪。其实,真正一点声音也没有的“无声手枪”是没有的,只是与普通枪相比,声音较微小而已。因此,这类枪被统称为微声枪。微声枪又分为微声手枪、微声步枪和微声冲锋枪几种。在一般情况下,微声枪在室外射击,室内听不到声音;在室内射击,室外听不到声音;在野外射击,百十米外就听不到声音。这就难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江苏省军区组织了以战斗体能和轻武器精度射击、应用射击及夜间射击为主要内容的民兵应急分队"打得准"比武竞赛.13个省辖市各1个县(市、区)民兵应急连20名干部骨干共260人参加.此次比武竞赛坚持训战一致、训考一致,将实战化要求贯穿全过程,在省军区层面上实现"三个首次":首次将实战化体能训练向民兵拓展,首次组织昼夜连续射击考核,首次进行战斗技能综合检验,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骨干,探索了实战化训练方法路子,掀起了大抓民兵军事训练热潮.  相似文献   

18.
冲锋枪是指双手握持、发射手枪弹(现代冲锋枪有些也发射步枪弹)、近距离火力猛烈的全自动枪械的总称.冲锋枪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又经风雨、见世面,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9.
文摘大观     
各式特种部队装备“变形金刚”无声微冲英国设计的“勃奇姆”微型冲锋枪,长度只有276毫米,平时装在衣服口袋里,携带十分方便。它体积虽然很小,火力却特别猛。普通冲锋枪射击速度300至600发/分,它可达到1400发/分。专家为此精心设计了一种电子减速器,可进一步提高射击时的命中精度。神奇“蝙蝠绳”英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蝙蝠绳”,使特种兵能在10秒钟内爬上30米高的大楼或悬崖。这种“蝙蝠绳”名为“速升”,其工作原理是发射一枚携带抓钩的小型火箭,而抓钩与提升电动机相连。只需一按键,使用者就可以借助绳索急速攀  相似文献   

20.
诞生于战火中的冲锋枪在中国,提起冲锋枪,人们的思绪会立即被带到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手持缴获的冲锋枪,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搏斗;在朝鲜战场上,顽强的志愿军战士手握冲锋枪,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英勇战斗.人民解放军所拿的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汤姆逊冲锋枪,而志愿军所用的则是令纳粹德军闻风丧胆的苏制波波沙冲锋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