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据《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在线杂志近日报道,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研究员赫洛布斯托夫日前撰文称,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是在充满"恐怖阴影"下进行的,克格勃为保障莫斯科奥运会的顺利进行立下了"汗马功劳"。全力清除"恐怖阴影"1974年10月国际奥委会宣布莫斯科获得第22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而苏联谍报机构早在半年前就已经掌握了这一情况。消息正式宣布后,苏联最高当局通过决议:为保证莫斯科奥运会成功举办,克格勃将负责其安全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克格勃间谍隐身马戏团1961年仲夏的一天,美国中央情报局苏联处的官员沃尔克携带绝密要件,一脚踏进旧金山市金门大街450号。这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旧金山分局的所在地。接待室内,苏联科反间谍检查官史密斯叼着雪茄烟,悠然地坐在沙发上。见沃尔克进来,他并没有起身,只是向旁边的沙发摆了摆手,说:"请坐,沃尔克先生。你要求见我有什么事?"沃尔克在沙发上坐下来。他  相似文献   

3.
于洋 《环球军事》2011,(20):54-55
冷战期间,苏联情报机构一直秘密执行从西方刺探科学技术情报的大规模情报搜集行动。1970年初,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克格勃情报部门“科技理事会”(简称T理事会)。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科技情报搜集行动早有觉察,也进行了长期的反侦察,但一直无所突破。直到1981年,随着一名克格勃间谍维特罗夫叛变法国,出卖了4000多页有关克格勃“科技理事会”情报行动的文件,这些文件被法国情报部门标记为“告别档案”。  相似文献   

4.
田苗 《环球军事》2007,(14):36-37
据俄罗斯《新闻时报》近日报道,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40年之后,以色列历史学家雷梅兹和吉诺尔新出版一本名为《迪莫纳上空的米格-25:苏联核游戏》的书,该书披露苏联蓄意策划了这场战争,目的是终止以色列的核计划,但苏联人失算了。刺激阿以开战苏联于1948年就承认了以色列,并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通过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武器给这个新独立的国家,两国关系一度"亲上加亲"。但在1960年克格勃间谍发  相似文献   

5.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希特勒的特工曾广泛地在苏联后方实施破坏恐怖活动。按照当时纳粹德国领导人的想法,对苏联军队实施大规模的破坏可以瘫痪苏军的后勤保障和军事指挥系统,从而为彻底打败苏军奠定基础。针对德军的这一破坏行动,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最近苏联克格勃退役少将古别尔纳托洛夫在《绝密》月刊上撰文介绍了苏德两国情报机构在苏军后方展开秘密战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6.
U-2飞机事件发生在1960年“五一”节那一天,当时曾轰动世界,直接导致了当年5月16日在巴黎召开的4大国首脑会议流产。有关U-2飞机被击落的细节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被导弹击落说、被飞机击落说、苏联情报机关对该机做了手脚说、苏联情报机关策划的积极措施说等等。本文向您提供一种新说法:受苏-9歼击机的高速、高温反射气流冲击及U-2飞机的自身扭转力矩共同作用,导致其折戟沉沙。本文首次透露了苏方飞行员的姓名、战斗细节、上级的指挥细节,甚至说苏-9歼击机根本没有携带空对空导弹,以便能够爬升到与U-2飞机同样的飞行高度,没有发生敌我意义上的空战,并披露了克格勃主席谢列平自作主张等信息。经过40余年后,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本文编译自2002年第11期俄罗斯《国际警察》杂志。  相似文献   

7.
在许多人眼里,1945年以前的苏联和德国是战场上的仇敌。纳粹德军的入侵夺走了2700万苏联公民的性命,而苏联红军正是踩在第三帝国的废墟上宣告一个强国时代的到来。不过您可否知道,就在这些血淋淋的历史中却隐含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德国和苏联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了20余年的军事合作。近日,俄罗斯《时间报》、《军事历史研究》等刊物向外界披露了这中间的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8.
4月26日,法国的《情报界》杂志披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为了能把苏联和越南人吓上谈判桌,精心导演了一场美国即将对越南发动核战争、准备把原子弹投掷到河内的“大戏”。不曾想到,一向嗅觉超灵敏的苏联这次居然出奇地“愚钝”,以至于这场独角戏悻悻收场。尼克松和他当年的核心决策层迄今都不明白,这  相似文献   

9.
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电影明星,而命运也确实给予她这一难得的机遇。早在1937年,她就在自己参加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中担任了女主角。影迷们请她签名留念,观众献花向她表示敬意,走在街上她也常常被人认出来,可见她当年已小有名气。然而,这却是她参加拍摄的唯一的一部影片,因为她从卡津采夫特劳贝格电影艺术学院毕业后,未能走进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而是被招到了卢比扬卡。一段时间之后,女演员伊琳娜·阿利莫娃的名字从电影海报上消失了,而在一个遥远的异国他乡则出现了一个苏联侦察机关的特工,昵称“比尔”。 阿利莫娃·比尔伊拉恩,1920年生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英语、阿塞拜疆语和乌兹别克语,毕业于卡津采夫特劳贝格电影艺术学院、苏联克格勃高级训练班,少校军衔,在日本从事秘密侦察工作13年。  相似文献   

10.
据俄罗斯《真理报》2005年12月13日报道,二战之后的许多年间,苏联内务部和克格勃仍在不断追踪那些战时为法西斯卖命的罪犯。安东尼娜·马卡洛娃便是这些罪犯中的“佼佼者”。这位苏联出身的纳粹女刽子手双手沾满1500人的鲜血,但在逍遥30 年后,还是难逃法网。她也成了苏联时期唯一一个被执行枪决的女犯人。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2014年5月31日,东方卫视《妈妈咪呀》节目中,选手黄子诺是一个四岁孩子的妈妈,她深情哀伤地演唱歌曲后,面对孩子说:"孩子出生后,他父亲就和我离了婚,只是十天半月来看一次孩子,他没有给孩子完整的家庭和爱。好在我的孩子很独立。"一向"暖男"形象示人的评委黄磊对她提出了批评:"来到《妈妈咪呀》的许多母亲,都有  相似文献   

12.
携手迈进2005     
亲爱的读者,当您手捧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时,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衷心地向关心、支持《环球军事》的各位朋友们道一声:新年好! 历史的快车驶入了2005年,同时也标志着《环球军事》迎来了她出生的第5个年头。如果说2001年3月创刊的《环球军事》是"呱呱坠地"的话,那么现在的《环球军事》已经是"吾家有女初长成"。如果说2001年3月  相似文献   

13.
我想我应该算是《环球军事》的小读者了吧,我今年才上小学二年级。有一次我看见爸爸拿回来一本《环球军事》,是2005年10月下半月那期。我看见有一篇文章叫《20世纪世界十大名手枪》,里面有一把苏联产的手枪,和我爸爸用的一样。我感到非常奇怪,就问爸爸:“爸爸,你用的手枪怎么这上面会有啊?”爸爸笑了。我又说:“爸爸,我觉得这本杂志很好看,可不可以帮我多带几本以前的回来看?”爸爸说:“好的。”过了几天,爸爸就帮我带了回来。我非常高兴。以后每一期的《环球军事》爸爸都会带回来让我看。我非常喜欢看里面的彩页,还有一些有趣的文章,哪怕是…  相似文献   

14.
记得第一次认识《西南民兵》,是1986年10月的事了。我从云南边防某部回贵州探亲,途经某部,顺便去看望战友。我到他的办公室,战友对我说:“你有一定的文字基础,为什么不写点东西?”我说在一线连队,没有什么可写的。他说:“只要做个有心人,还怕没有写的。我给你介绍一本杂志,今年刚创刊的《西南民兵》,她贴进生活,可读性强,是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我仔细翻阅了《西南民兵》,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溢满了我的脑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写作冲动兴奋了我的每一个细胞。从此,我和《西南民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李维民 《军事历史》2006,(11):44-46
1990年11月19日,抗日名将孙立人在台中市的寓所去世。几天后,我带着当年的《中国人物年鉴》去看望冰心老人,她指着桌上许逖先生所著的《百战军魂——孙立人将军》感伤地说:“前不久孙立人还给我来过信呢!你们年鉴收过孙立人吗?”我说:“1989年因孙立人将军过90岁生日登过一次,明年还会因他去世再登一次。”冰心欣慰地说:“这个人是抗日名将,你们的年鉴是应该收的。”她向我讲述了孙立人将军的经历,谈起她已故的丈夫、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与孙立人在清华同学、后又赴美留学的情况。冰心说:“孙立人虽然是抗日名将,但因为不是黄埔系,所以受排挤…  相似文献   

16.
画里话外     
《兵团建设》2012,(13):55
幽你一默野生部落固定工作六岁的小芳很可爱,常常有班上的男生向她求婚。有一天,小芳回家后跟妈妈说:"妈妈,今天小强向我求婚,要我嫁给他……"妈妈漫不经心地说:"他有固定工作吗?"小芳想了想说:"他是我们班上负责擦黑板的。"指挥儿子对父亲说:"爸爸,学校成立了一个乐队,我想参加,学校说乐器要自己带。"父亲盯着儿子想了半天,随后递过一根筷子说:"孩子,咱家穷,你去当个指挥算了!"我也是有个人第一次在集市上卖冰棍,不好意思叫卖。  相似文献   

17.
一位穿着褶皱上衣、身材矮小的男子站在被告席上,眼中含着泪水说:"我和妻子弗兰西丝都热爱我们的祖国。以我们受过的优良教育,我们是决不会做任何有损于国家的事的。"怀特·斯帕罗是位发明家,看上去倒更像位守本分的商人。但直到斯帕罗夫妇被洛杉矶联邦法院起诉,指控他们出售美国高尖端军事秘密给苏联,大家才恍然大悟。邻居、朋友、亲属和熟人都无法回避这一事实。斯帕罗夫妇承认了他们同西方众多的商人一样,为挣得一大笔不义之财而竭尽全力,走到今天真的是一种强烈的欲望所致。是贪婪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克格勃特意安排的一场国际交易之中。  相似文献   

18.
苏联有一部经典战争间谍影片——《春天的十七个瞬向》,讲述了打入德军内部的“苏联谍报员”施季里茨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获取德意志帝国上层官员与美国接触、秘密媾和,以及共同抵抗苏联进攻情报的故事。施季里茨的沉着果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连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也被深深打动。该片不但于1976年获得  相似文献   

19.
克格勃特工仅用200万法郎就从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一名工程师手中买到了法国核打击力量的核心机密文件。这些文件上用法文印着两个字“火神”。在法国军语中,“火神”代表最高机密。苏联人——如今的俄罗斯人——几乎完全掌握了部署在法国核潜艇、“幻影”战斗机、坦克和阿尔比恩发射内的导弹核弹头的情况。实际上,俄罗斯人今天掌握着法国核武器的全部关键机密,尤其是核弹微型化水平以及高频无线电密码引爆系统。因此,莫斯科可以干扰无线电引爆系统的通信,从而阻止核弹点火引爆。这是战后一起最惊人的间谍案。 1992年7月底,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上校、52岁的维克多·奥琴科叛逃,向英国情报部门供出了这起间谍案的内情。这名高级军官在苏联驻巴黎大使馆内负责科技谍报工作。他向英国情报人员供出了两名最得力助手的名字:谢尔盖·季米列夫和瓦连京·马卡罗夫。他们都是克格勃军官,公开身份是驻巴黎大使馆秘书。塞尔日1986年1月到1991年7月在驻巴黎使馆工作。勒内的任期是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他俩轮流操纵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杰出工程师、35岁的弗朗西斯·唐佩维勒。这位核物理博士在利梅伊-布雷瓦纳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军事技术局中子核物理部工作,具有接触“火神”国防机密的资格。实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克格勃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专门负责进行无线电情报搜集的系统——第16局。对于它的存在,人们只能从古巴境内的无线电侦察中心看出一些端倪,其他的则无从知晓。前不久,俄罗斯的《绝密》月报对苏联克格勃第16局进行了曝光,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奉命组建第16局上个世纪50年代初,苏联无线电侦察的活动领域开始大幅拓展。超短波和超高频信号的侦收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从外国无线电电子设备截获情报的无线电侦察技术也有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