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领我成长     
作为一名社区的宣传干事,《当代兵团》一直以来都是我学习国家和兵团时事政治的好老师,是我工作上的好帮手。在宣传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总是习惯性地在《当代兵团》中寻找答案,"时政要览"、"特别观察"、"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  相似文献   

2.
养分和能量     
正我从小在地方长大,对兵团的了解少之又少。五年前,刚到九师一六六团宣传部门工作时,我接触到《当代兵团》的前身《兵团建设》,她让我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逐步认识了兵团,帮助我更好地做好宣传工作。直到现在我每每捧读《当代兵团》都会陶醉其中。我从中汲取"养分",获取"能量"。真心祝愿《当  相似文献   

3.
正我于2013年起从事政工工作。刚到团场时,我不了解团场的风土人情,不明白新闻稿件如何撰写,更不知如何开展政工工作。后来看到团里订阅的《当代兵团》,我像是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它的很多栏目让我受益匪浅,"时政要览"、"特别观察"让我了  相似文献   

4.
从事政工工作以来,不论是以前的《兵团建设》,还是现在的《当代兵团》,我都会认真仔细地阅读。除了很喜欢"支部生活"和"刊中报苑"这些经常刊登基层通讯员稿件的栏目以外,"有话直说"是我每期一定关注的栏目。这个栏目是传播  相似文献   

5.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4):5
十二年的陪伴三十四团读者郑春桥2001年,我从团工会调到宣传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次阅读《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就被她那鲜明生动、充满朝气与活力的语言深深地吸引。后来每新到一期杂志,我总是第一时间阅读。不知不觉中,阅读《当代兵团》成了我的一种爱好。12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代兵团》一直陪伴着我。每一次读"最美兵团人"、"兵团先锋"、"屯垦史话"等新老栏目时,感动都会在我的心中涌动。这  相似文献   

6.
我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人,很早前就熟悉《当代兵团》(原《兵团建设》)。从事宣传工作后,翻阅《当代兵团》就更加频繁了。今年杂志新开了"最美兵团人"栏目,以展示兵团各条战线上的模范人物们的先进事迹为主,张利莉、石书江、仇立春等模范人物一个一个地走进我的视线之中,激励着我努力工作、继  相似文献   

7.
编与读     
正让读者全方位了解兵团一六七团读者张超《当代兵团》自创刊以来,一直十分注重自身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这也是她吸引我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观察"是我每期必看的栏目,该栏目聚焦兵团重大政策、会议精神等的解读,为我的日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4月下半月,"特别观察"栏目推出的系列报道《兵团重点项目:助力实现"两个  相似文献   

8.
正4年前,刚接手宣传工作的我第一次接触了《当代兵团》,她让我惊喜,此后每一期我都会如获至宝般细细品读。如今,我从一名宣传科干事成长为连队干部,再读《当代兵团》时感触更深,尤其是杂志开办了"群众路线在基层"这个栏目后,为我们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平台。《当代兵团》已逐渐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启我深思、助我成长,衷心祝愿《当代兵团》能够一如既往地期期闪光!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阅读《当代兵团》,时间久了,我也试着写一些诸如工作体会一类的"豆腐块",投给《当代兵团》编辑部。刚开始,稿子投出去后犹如石沉大海,让我很受打击。后来,一位老通讯员告诉我,要多阅读杂志,熟知栏目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才好中稿。于是我开始仔细"品读"杂志,体会各个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基层政工员,为了提高自己、更好地开展工作,《当代兵团》成了我每期必看的枕边书。读"屯垦史话"、"兵团档案"让我对兵团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一辈艰苦创业的豪迈激情也鼓舞着我更努力地工作;读"有话直说""、廉政时空"使我能  相似文献   

11.
感动和骄傲     
2011年6月大学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一名兵团基层的政工人员,阅读《当代兵团》成为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每当拿到新一期杂志,我都会细细品读。读"屯垦史话"时,我体会到了兵团人创业时的艰辛,为兵团人迎难而上的精神而感动。读"特别观察"时,我又由衷地为今日兵团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编与读     
《兵团建设》2013,(17):5
增长见识的"好老师" 十三师读者赵宝山我第一次接触《当代兵团》(当时还是《兵团建设》)是3年前的事。那时,我刚刚到十三师新闻中心工作。上班第一天,我看到办公室放着几本《当代兵团》杂志,就随手翻阅,当时我就被杂志中精彩的报道吸引。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养成了阅读《当代兵团》的习惯。每当有新的一期《当代兵团》杂志到来,我总是第一个抢着阅读,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新闻稿件的写法。当我外出采访完,面对采访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多年来参阅的都是关于医学方面的书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当代兵团》,从此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兵团档案"栏目中"医疗卫生快速发展"一文让我对兵团的医疗卫生史有了全面的了解,"兵团人家"中的"天使妈妈"石丽莎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从事政工工作十几年来,一直与《兵团建设》相依相伴。曾经有人告诉我:"想当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就必须把《兵团建设》当做最亲密的朋友和最尊敬的老师。"《兵团建设》心系团场实际,贴近职工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新闻会客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可读性,"支部生活"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支部工作,"好人善事"、"他  相似文献   

15.
编与读     
正彼岸的"灯塔"■一师八团加工厂读者于飞刚从西南政法大学毕业,我就被分配到连队当政工员,一开始,我以为作为大学生的我,写作并不是一件难事,可事实并非如此。初出大学校门,遇到的第一本杂志就是《当代兵团》,每当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总会静下心来,细细品尝《当代兵团》,她就像一道美食,看着舒服,吃到嘴里,甜在心里;她更像彼岸的一座"灯塔",当我孤独、无助的时候照亮了我前行的步伐,让我重新振作、重挂风帆、破浪前行,祝愿杂志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个自幼在兵团长大的女孩,我对兵团的一草一木都情有独钟,对我们兵团自己的党刊《当代兵团》自然爱不释手。在《当代兵团》中,我最喜欢"兵团儿女"栏目,她以质朴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再现了兵团儿女的风采:在荒漠中激扬青春,在深山中穿行行医,用勤劳和汗水谱写奉献之歌……如今,"兵团儿女"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温暖港湾,为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会用实际行动来书写自己作为兵团儿女的故事,奉献自己的青春。  相似文献   

17.
让爱传递     
正在《当代兵团》中,"兵团人家"一直是我十分喜欢的栏目,因为她总给人以亲切感。作为兵团的儿女,对于兵团的人和事自然不会感到陌生,"兵团人家"里的故事质朴而又真实,就如同发生在自己身边一样。普通的职工、辛勤的教师、慈爱的母亲……来自五湖四海的职工群众在兵团这个大家庭里幸福地生活着。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对祖国、对兵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宣传这条道路上,《当代兵团》是我的启蒙老师。刚刚从事基层新闻宣传工作时,我还是一个"门外汉"。翻看《当代兵团》时,杂志每一期都有主题、有策划地进行宣传报道,丰富的栏  相似文献   

19.
40多年的兵团生活和成长经历,10多年的基层宣传工作,使得我与《当代兵团》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看来,《当代兵团》一直在追求如何贴近实际、贴近职工群众的生活,因此,即使是理论文章也尽量与实际相结合,让读者既能"听到"专家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兵团第三代,身为一名兵团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在基层连队从事政工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我爱上了《当代兵团》。其中,我最喜欢"屯垦史话"栏目,它以真实的故事,赞颂了老一辈兵团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且我还经常把里面的文章读给爷爷奶奶听,他们说:"这些文章写的就是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珍贵的回忆"。如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