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之间形成了碰撞、交流和融合。藏族传统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藏族传统文化有利于该民族的传承和延续。运用模因学理论分析指出,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需要打造强势模因,找到模因宿主和适当的模因传播途径,促进藏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玉溪市是少数民族聚集区。近日,军分区邀请地方宗教协会干部讲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还将彝族、回族、藏族等26个少数民族习俗方面的知识汇编成“口袋书”下发给官兵。教育官兵尊重少数民族权益,强化民族法纪意识。  相似文献   

3.
边境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受宗教的影响很广很深是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一大特点.宗教对边防工作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边防工作者要提高宗教知识素养,发扬其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因素,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参与边境管理,共同维护边境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4.
西藏面积120 多万平方公里,藏 族人口占总人口的 95%,绝大多数城 乡居民信仰藏传佛 教。长期以来,以达 赖为首的境内外极 少数分裂主义分 子,抓住藏族群众 普遍信教的心理,以“宗教领袖”和分裂主义头子的双重身份,一方面用宗教迷惑境内群众,欺骗国际舆论;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威吓、拉拢腐蚀一些藏民,引诱藏民接受分裂教育。在这样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建设一支“精干、可靠、管用”和高标准、高素质的民兵队伍,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客观现实对我们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青海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民兵、预备役工作受自然、地理、经济、文化、宗教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着其特殊的规律和特点。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工作在组织体制、政治建设、军事训练上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着民族地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健康发展。为此,青海省军区把贯彻全国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6.
张海春 《国防》2007,(4):60-60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92%,是驰名中外的“热贡艺术”发祥地。黄南军分区针对工作中与地方单位和人员接触较多,易发生民族矛盾和军民纠纷的实际,把构建和谐军民关系作为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们邀请地方统战、民族宗教部门的领导和学者为官兵系统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全面介绍驻地16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并将要点编印成册发到官兵手中;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党的民族宗教知识;利用“八一”、国庆、元旦、春节及民间传统节日等时机,开展军地互访和座谈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投身驻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建设、抢险救灾、扶贫济困和维护社会治安等各项活动。军分区还多方筹措资金21万元,在同仁县曲库乎乡西h沙村修建了黄南军分区希望小学,改善了80名藏族学生上学条件,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蒋黔智 《国防》2004,(3):55-55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经济、文化较为落后,通信、交通不够发达,社会机构和居民较为分散,为组织指挥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完成处置社会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任务带来了许多不便。为此,必须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军分区的维稳指挥机制,以确保维稳行动的顺利实施。一是实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开展国防教育必须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与本民族群众的心理和行为相适应。笔者认为,藏区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要重点依托好"五个阵地"。 一是要依托聚会阵地。藏区群众普遍有喜聚爱乐的特点,每遇青稞收割、牛羊壮群、婚嫁喜事之时,各村各户的群众携家带口、支蓬搭寨、载歌载舞。藏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经济、社会活动都集中反映在这类聚会中,抓住这些时机开展国防教育,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勇  扈建勇  徐爱华 《国防》2010,(5):27-27
近年来,四川省九寨沟县人武部发挥本部藏族干部和民兵语言通、民情熟、习惯同的优势推动当地民族团结,取得了明显成效。县人武部借助该县开展“与党同心、与社会主义同向、感恩报国”和“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的有利时机,派出藏族干部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与藏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实地了解藏族群众的困难和需求,努力为藏族群众办实事。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迪庆军分区,积极向驻地藏族群众传播先进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武定县人武部政委苟永昌,以帮助山区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为己任,带领武装干部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建设以蔬菜、花卉、水果为主的生产基地,被当地群众誉为“彝家山寨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2.
钟志东  曾诗安  焦杨 《国防》2004,(2):55-55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大多存在经济、文化、交通、通信等手段较为落后的现实。而且由于其地处边境,群众易受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破坏活动的影响。如何针对这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四川稻城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县。近年来,县委、县人武部注意从藏区的特点出发,在民兵和群众中大力普及国防知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针对农牧民居住分散,不便集中的特点,组织了以人武部、宣传部、共青团、妇联和文教干部为骨干的普及国防知识领导小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三大"对群众文化工作的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群众文化的一些部门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接轨。文化事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一现代文明时代是由经济、政治、文化组成的"三维"结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发展文化离不开经济基础,而发展经济也需要借助文化的优势,他们相辅相成,互为作用。可以说,所有的经济活动几乎都是以一定的文化式样进行的。所有的经济行业和经济企业都在培养各具特色的行业精神和企业精神,都在形成各具特色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依托越来越明显,同时经济与文化在某些方面互不适应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文化发展落后所造成的种种文化障碍必然使得市场经济在深层动作中无法展现其内在文化特质,而对社会的发展带来制约。因此,群众文化发展必须勇敢地、及时地顺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由原来的计  相似文献   

15.
云南鲁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等因素影响,少数民族群众贫困面比较大,为此,鲁甸县人武部把发动少数民族民兵带头脱贫致富,帮助群众脱贫作为少数民族地区民兵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发动和组织少数民族民兵学科学、用科学、做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人武部在全县实行“一兵带一户,一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边防民兵作为党领导下的少数民族群众武装,不仅是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边防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带头促进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新时期新阶段,要着眼充分发挥边防民兵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重要作用,深  相似文献   

17.
在海拔3000多米的甘肃省南部的甘南草原,驻守着一支英姿飒爽的骑兵连。他们针对草原和少数民族地区特点,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甘南草原藏族群众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维护民族团结、扶贫帮困、支援驻地经济建设、抢险救灾、希望工程、尊老爱幼,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与笑脸,被藏区群众称为“带来福音的吉祥鸟”。近年来,这支骑兵连多次被中宣部、总政治部、兰州军区、甘肃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学雷锋先进集体”、“各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民族团结先进集体”、“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先进集体”,多次捧回州,县、军分区“两个文明建设”各类奖牌。其中, 64名官兵立功受奖,37人荣获“青年文明勋章”,13名官兵被评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标兵”。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的民族地区进行国防教育,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除具有各地共性外,还具有特殊性。一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这些地方长期受反动统治阶级民族压迫,宗教、迷信活动比较盛行。二是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难以顾及其他。三是这些地方交通闭塞,信息不通,加之长时间相对和平环境造成了大的战争打不起来,小的战争波及不大,人民群众国防观念淡化。因此,在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国防教育,应该注意把握下列问题。 一、在内容上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树立爱国主义观念是主线。卫国先要爱国,爱国先要知国。要使少  相似文献   

19.
肖军 《国防》2012,(4):40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特殊,历史背景复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同时还面临领土之争、民族分裂之患等多元威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兵作为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新形势下要紧贴边疆形势和可能的变化,坚持因地制宜深化调整改革,努力提高履行多样化使命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为背景,论述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经济、体育全球化中所面临的传承与发展困境、双语教育的文化传承的功能哮怍用,以及双语教育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关系。本研究认为,双语教育是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掌握双语,不仅促进地域、民族、国与国之间的民族体育文化学习、交流与合作,而且也为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